分卷閱讀92
是增稅,能念書識字,俺也愿意!”路人呆住了,喃喃道:“有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譯為:可以讓老百姓按照我們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官員不都是愚民的嗎?怎么這位莊大人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有什么憑借呢?不害怕老百姓知道得多了鬧亂子嗎?!”“啊咧咧!你這外鄉人,說的啥話!大家快來看??!這個人太壞了!”那居民吆喝起來,不等路人反應過來,已經有十幾個人圍住了他。居民手一揮,大聲道:“大家不要吵,聽我說!這個人啊,他也會背誦哩,可是他的理解有誤,咱們大伙兒行個善,和他講講唄!”有人附和道:“好!行善積德!咱們同澤都是好人!”好多人笑著贊同。居民將方才聽到的解釋與眾人說了,義正言辭道:“咱們莊大人說了,這句話,有好幾種斷句的方式,有一種不好的解釋就是他這個說法。當然了,也不是說這種說法就不對,但是大人也說了,他喜歡的是另外一種,那一種解釋為……”有人接話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譯為:對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br>另一人點頭道:“正是如此!我也喜歡這一種!”他扭頭對那已經呆若木雞的路人道,“你是文化人,咋眼界這么狹窄吶!俺不知道你知道幾個意思,但是你脫口而出的就是愚民的那個意思,說明,你在內心里是贊成這個滴!這樣子不好!”“不好!不好!”大家群情激憤起來,不停揮舞著手臂反對這種解釋,但是目光卻都是純真的、赤誠的,他們是真心以為這人被什么不好的思想給影響了,真心希望他能轉變觀念,積極看待問題、看待老百姓。路人嘴巴顫抖,鼻翼翕動,想說什么卻只覺得語塞,眼眶突如其來地一陣潮濕……他當教書先生幾十年了,雖說不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也稱得上是育人無數了,但在這一刻,卻覺得自己像個初學者,像個還沒有啟蒙的孩童,心中升起巨大的羞愧來:直到今天他才知道自己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沒有敬畏知識、敬畏百姓,而是狂妄自大地批判這個世界。而之前他教出去的學生,又有多少受他影響,變得目中無人呢?!他不敢想。先前那居民見這路人滿面通紅,以為他是被眾人說得惱了,連忙拱手致歉道:“你別介意,俺們都是莽漢,講話不知輕重,但是俺們真沒有壞心……哎呀,要不你去和俺們莊大人說去,他懂得多,能解說清楚!”路人眼中的熱淚終于控制不住滾落下來,“三人行必有我師”,他今天受教了,教育他的人卻口口聲聲說自己只是莽漢,真是……讓人不能不感動又愧疚了……他理理衣襟,恭恭敬敬向著眾人深深鞠了一躬,言辭懇切道:“是在下說錯了,多謝諸位好心指正?!?/br>這時候那些居民才喜笑顏開地散去了。路人抓住最初那個居民,有些羞赧地說道:“不知……外人遷居到同澤縣城有什么要求?老朽……想要來同澤居住?!?/br>居民擺手笑道:“啥子要求,只要你們來,俺們就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之上是一樣子的老百姓,來來去去的,只要陛下不限制,誰又能說個不字?!”這路人長長一嘆:自己真是落后了,短短一刻鐘不到,就被人震撼了兩次了,唉,井底之蛙,真是井底之蛙!他與居民致謝后馬不停蹄地奔回沙城,與家人收拾了金銀細軟,也不管房子了,直接雇上馬車往同澤來了。沒想到震撼的還在后面,來到同澤,才發現,這兒竟然有很多熟人——有之前的同窗、街坊四鄰、遠房親戚,甚至還有辭官歸隱的老上級……他們見到他也是一副驚容,不停有人問他:“你這老頑固咋來了?沙城淪陷了?”這人真是哭笑不得,先不回答眾人問題,反而先問:“你們來這么好的地方,咋也不叫我一起?”諸人面上都是訕訕,有那實誠的直接反駁道:“和你說你怕不是以為俺們坑你哩,你能相信這種神奇的地方?再說了,你講究的那些在這里可找不到,這兒都是踏踏實實過日子的,沒有那些個官官民民、虛虛假假,你若是還搞以前那一套,還是趁早回去沙城好了!”這人面露羞慚,擱在以前,他肯定冷哼一聲甩袖就走了,可是今天出乎眾人意料的卻是,他竟然不急不怒,反而連連作揖道歉:“之前是我愚昧無知,并不曾知道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慚愧慚愧!”大家一愣,而后善意地笑了起來,倒是因這這一笑,氣氛陡松,多少年的芥蒂也消除了,有不少人還幫他收拾住處、整理行李去了。眾人一邊忙活,一邊閑聊,這人問一個同窗,道:“你可見過這位莊大人?”那人點頭:“自是見過的,經常見?!?/br>“此話怎講?”那人理所當然道:“莊大人啊,就像是天上的太陽,每天都照耀著同澤百姓。這話可不是虛夸啊,不信你自己留心,反正莊大人每天不是教書,就是巡視,再不就是耕地……總之,除了處理公務,看書寫信,咱們莊大人的時間都奉獻給這片土地了?!?/br>“審案子不才是頭等事嗎?”“審啥案子?同澤百姓都忙得很,發家致富還來不及,誰有‘閑情逸致’犯事?”那人道。“這……這可真是……英雄少年啊,真是不服老不行了?!彼锌艘痪?,忽又想到同窗方才還將寫信一事專門列出來了,不僅奇道:“這寫信又是何意?是說莊大人為百姓代寫家書嗎?”同窗笑著搖頭:“這倒不是,這信啊,是莊大人自己的家書,和縣令志似的,雖不說一天一封,但三天必有一封,寄往京城?!?/br>“莊大人真是至孝之人!”衛國公府的三少爺,長這么大第一次外任為官,想必家中親人擔憂得很,所以才會經常寄家書讓他們放心吧。關于莊南至孝一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莊南的家書大多寄給了一個名叫“周辰”的人……***“少爺,喝碗蓮子羹吧?!睎|柯端著羹湯走了進來,見莊南又在伏案寫信了,不禁嘆道:“唉,你說,這以前吧,見面和有仇似的,都不好好正眼看人家,現在可好,仇倒是沒有了,變成漿糊了,黏黏糊糊黏黏糊糊,天天寫,這個浪費紙??!”“你膽子不小,敢拿你家少爺我開涮?!鼻f南佯裝發怒道。可惜,自從莊南上次私自回京又回來之后,東柯已經將他看穿了,莫說這種紙老虎架勢了,就是之前那種不怒自威的欠債臉也不能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