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
自個兒投到水里的時候,該有多冷??? 給朝朔擦洗的時候,吾拿手巾蓋住了他的身體,吾曉得,他必定在意這份體面。 朝朔走后,阿爹一病不起,臨終前把吾托給阿姑。阿姑是阿爹的堂姐,嫁到齊家生了兩兒一女。齊家姑爹的官當得不小,阿姑的女兒錦繡被聘為二皇子妃,阿姑不放心,讓吾陪著進京照顧錦繡。吾一直在錦繡身邊,后來被默許成為二皇子的庶妃。人人都當吾是梅家女兒,除了阿姑和錦繡,沒人曉得嬪妾其實是梅家的媳婦。 人就像河里的魚,眼看著日子像流水一樣從身邊過去。后來,二皇子成了太子。再后來,太子當了皇上。錦繡當上齊皇后,嬪妾也成了梅婉儀。吾沒生育過兒女,與錦繡一直都很和睦。 人們都說,梅婉儀這個泥胎木人,竟也有“遞條子”的時候?!斑f條子”是對后宮干政的隱晦說法。哪朝都有不許后宮插手政務的規矩,但后宮打著皇帝枕邊風的名義干政屢見不鮮。嬪妾從梅奉儀當到梅婉儀,三十余年,多少腥風血雨都刮不到身上,就因為吾從來不沾前朝的事。唯獨那一回,吾破例了。 溫儒年也是廬州人,書香人家的公子,年紀輕輕文采不凡。嬪妾在皇上的御書房,見過這人。當年朝朔教吾的字詞竟讓嬪妾成為后妃中少有的“才女”,倒是無心插柳。溫儒年有一張酷似梅朝朔的臉,也許廬州讀書人的臉,看在嬪妾眼里都是相似的,畢竟,三十幾年過去,朝朔的模樣在吾心里,早就影影綽綽。與朝朔當年一樣,溫儒年因文獲罪。嬪妾使人往大理寺“遞條子”,授意辦案的,對溫儒年從輕處罰,由不臣之罪改判為不慎之罪。嬪妾本想私下里了結,不想反讓大理寺的人起了疑心。嬪妾在后宮的位份不低,跟皇后沾親帶故,卻從不出頭。嬪妾沒想到,那些辦事的人倒多起心來。有人妄言,溫儒年與嬪妾有曖昧之情。有人揣測,溫儒年與東宮交情深厚,嬪妾沒有兒子,于是巴結太子,結黨營私,早作打算。還有人猜度,溫儒年出身廬州,必與齊家有故,保他是皇后娘娘的意思。更有人推斷,梅婉儀向來不問世事,此事必是得皇上授意……眾說紛紜,越說越邪。到底驚動了皇上過問此事。 人們又說,梅婉儀失寵了,不知是被誰當了槍使?;噬习l了怒,追根究底。朝朔是吾一生的心結,若說出來或許可平皇上怒氣,但嬪妾名分上到底是寡婦,瞞了幾十年,細究起來,也是欺君之罪。齊皇后怕引火燒身,只說不知,嬪妾也不忍連累別人,被削去了位份,也只能認了。 嬪妾從憐芳閣搬到了素心殿。 溫儒年的案子一審再審,拖了幾年,到底沒受刑,丟了官職,回廬州去了。 齊皇后來素心殿里看過嬪妾。她問吾,若是當初曉得“遞條子”的后果,還會不會做? 吾說:“娘娘,您信命嗎?嬪妾四十多歲的人了,無兒無女,在宮里虛度光陰。若是人活一世,都有要做的事,老天讓吾嫁給朝朔,親歷禍事,又到皇上身邊,三十多年,得個婉儀的位份,不就是讓吾在那個時候,做那件事的? 在素心殿里,嬪妾想起很多以前的事。 想起蓮藕一般的白胖手腳,扯住吾的衣角,一疊聲地喚:“阿姊,阿姊……” 想起一個語中帶笑的聲音:“阿姊可知鴛鴦兩字怎生書?” 想起廬州的清江,吾在江邊洗過朝朔的衣裳。朝朔的魂被江水卷走,只留下一個冰冷的殼,身上粘著一件系錯了紐扣的袍子,頭發上的水已經凍成冰凌,直直地,不會垂下,手腳也是直直地,不會再抱住吾的肩膀。 嬪妾不懂得爭,攤上什么,都受著。 這一生,只主動做過兩件事:送的熱水,逼死了朝朔;遞的條子,換個進冷宮的下場。 其實,嬪妾到死也不曉得,到底錯在哪里? 夏恬然的故事 有些故事,雖然說了,卻沒說盡。 九寶,你每回都是這樣,只講你主子,半個字也不提我,好像就沒有過我這個人似的。 有人出名是因為勢大,有人出名是因為錢多,有人出名是因為才高,有人出名是因為性奇,有人出名卻只因為貌美。要說誰家偶爾有個長相出挑的孩子,也不稀奇,稀奇的是能個個出挑,代代出挑。延州夏氏就是這樣的稀奇人家。延州,是龍盛朝最大的州。在延州,夏家人貌美是公認的。延州夏氏,男俊女嬌,一個個竟不似出自娘胎,而是從畫上走出來的。 夏老爺是夏家同輩人里年紀最小的公子,早年也是個風云人物,相貌出眾,風采出塵,鮮衣怒馬,顧盼神飛,延州府無人不曉。明玉郡主久聞其名,終于女扮男裝主動結交,一見傾心,執意下嫁。明玉郡主是沐王爺的掌上明珠,沐王爺與龍皇是同一個爺爺的堂兄弟。延州是沐王爺的屬地。夏老爺當了沐王爺的乘龍快婿,可謂攀上正宗的皇親國戚,前途自不必發愁,謀到一個不小的官當。美中不足的是,十年過去,郡主夫人的肚子也沒動靜。要說以夏老爺玉樹臨風之姿,就算沒有動過納妾的心思,也保不住有女人愿意主動獻身。夏老爺受郡主夫人恩惠深厚,斷然不敢生出別樣心思,便也甘心認了這無兒無女的命。哪知,世上的事就是這樣,你想的時候就是沒有,你不想它反倒來了??ぶ鞣蛉四赀^三旬,初次有喜,生的還是個男孩,喜得夏老爺見牙不見眼。男孩未滿周歲,郡主夫人再度懷孕,竟是要雙喜臨門,不料,卻出了大事。 那一年,老龍皇駕崩,太子南宮泓繼位不滿五個月,就暴斃在龍都獵苑,死得不清不楚。眾人震驚之余,不免更關心誰將成為新龍皇。南宮泓在兄弟中排行第五,當年是因為生母位份最高,才當上的太子。猝然離世,身后只留下一個剛兩歲的兒子南宮澈。南宮泓的兄弟們紛紛以龍子年幼為由,力爭上位。姓南宮的男人們也統統跳將出來,站隊排位,各挺一位。 法親王南宮沛時年二十五歲,其父二十年前被立為太子,可惜早逝,沒熬到繼位,讓南宮泓的父親撿了便宜。與龍皇之位擦肩而過的南宮沛,是南宮氏中少有的英才,十三歲封王,一手掌握了龍都及都外六州的大半兵馬。換句話說,南宮沛支持誰,誰就能成為新龍皇。 南宮泓大喪奠禮上,南宮沛一襲素裹,帶來轄下龍騎兵,包圍了龍城,將吃手指的南宮澈從乳娘懷里扯出來,一把放在空著的龍座上,率先行了君臣大禮。南宮澈離了乳娘,大哭不止,一灘龍子尿從座上淌到座下,讓南宮沛從不舒展的眉頭皺得更緊。 南宮沛很快就讓南宮泓的幾個兄弟去地府隨扈了。曾經搖旗吶喊躍躍欲試的南宮氏堂叔伯,堂兄弟們也一齊被囚,以一天至少死一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