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若是尋常,任憑那些人使出什么手段來爭搶,謝嘉言也不會理會這等事。 可如今沈明姝的兩個jiejie也要摻合進來,若有不慎還會牽連到沈明姝……這就讓他很難袖手旁觀。 他望著明姝懵懵的神情,心中感慨:她雖然讀了不少書,可畢竟經歷少,思想卻還是單純了些。 可是沒關系,在她成長起來之前,他會擋在她身前,替她遮去去那些污濁。 謝嘉言將書袋放在明姝面前,輕聲道:“莫要多想了,看書吧?!?/br> 見謝嘉言不欲多言的模樣,明姝也深知這一話題的敏感性,干脆地拿出書本,朝著謝嘉言揚了揚:“那咱們先試試互辯?” = 文試中筆測的結果,于傍晚便傳到了各家的府邸上。 明姝在筆測中表現優異,自然獲得了參與互辯的機會。 而互辯就定在了翌日午后。 這日,明姝仍是早早趕到了現場。 參與此次互辯的統共二十八人,太學學子要比遼國學子多上四位。 這一結果則是由兩國學官共同裁定的,充分彰顯了比試的公平公正。 場地設在了太學里一片寬敞空地,中間劃定一個圈,參與互辯的兩人站在圈里,若是要認輸,只需走出圈便是。 圈外一處,則搬來了桌椅供負責裁評的學官坐。 為顯公平,大慶和遼國各出了三名學官。 蘇學官赫然在列,還是六位學官中年紀最輕、外貌最優的一位,引得在場學子頻頻投去目光。 而同她坐在一塊的大慶男學官,神情也頗不自在,想是從未想過會有在這等場合和女子同席的時候。 面對一眾探究目光,蘇學官不為所動,用一張冷若冰霜的臉將那些打量盡數擋了回去。 對此,明姝暗自感嘆,不愧是能做女學官的人,單是這心理素質就非常人能比的。 待人齊了,便是要進行抽簽。 明姝抽了個九號,江樂之則抽到了七號,都是偏后的數字,只是目前還看不出,匹配到的對手會是誰。 抽到一號的兩位,都是大慶學子,由是兩人在提問時都頗為溫和,并未提出什么尖銳問題,磨磨唧唧了大半天才勉強分出了個勝負。 直到抽到三號的學子上場了,賽場氛圍才熱絡起來。 只因為,那其中一位是遼國六皇子。 明姝錯過了他那日五步成詩的展演,只是在后來才跟著了流傳出來的詩作。 那短短八句詩,文藻出眾,用典極妙,足以見得作詩人深厚的功底。 這位六皇子,不可小覷。 果然,面對對方提出的問題時,六皇子答得甚是輕松,而他用銳利言辭反問回去后,對方卻甚是慌張,應答時也結結巴巴的。 一方從容不迫,另一方語無倫次,勝負rou眼可辨。 江樂之搖搖頭:“這撐不了多久?!?/br> 不過半刻,那大慶學子便啞口無言,半天吐不出一個字了。 六皇子也為遼國拿下了首勝。 見此,明姝低聲問江樂之:“若你對上他,有幾分勝算?” 江樂之想了想,面色凝重:“不過四成,還要看所抽到的辯題?!?/br> 聞言,明姝眼皮跳了跳,回想著那六皇子頗為尖利的問法,心中略作估量,發覺自己的勝算也并不會比樂之高。 江樂之安慰她:“不過,至少沒在第一輪就和他碰上,也就還有個緩沖的時間?!?/br> 而接下來出場的,還有蘇延。 蘇延仍是一副溫潤的模樣,在與對方互辯之時,語氣也甚是平和,絲毫不咄咄逼人。 可就是這般,不過兩三個來回,那遼國學子便面露羞愧,無話可說,自覺地出了圈子,拱手道:“是我技不如人?!?/br> 這是場上第一個認輸的。 見此,眾人看向蘇延時,目光里都添了幾分警惕。 而蘇延卻似若未察,只是和煦一笑:“承讓了?!?/br> 第一輪過的很快,明姝和江樂之匹配到的對手都只是泛泛,由是很輕松便取得了勝利。 而此時,場上余下的十四名學子里,僅有五名是遼國學子。 從人數上來看,大慶是處于優勢的。 遼國學子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面色都不算好看。 明姝偷偷瞥了一眼蘇學官,卻見她面色如常,并不因賽況如何而產生情緒波動。 冰山美人的人設穩到不能更穩。 第二輪,明姝匹配到的是位大慶學子。 那人在與辯她幾個來回后,自覺不如,便早早退了場,也算保全了顏面。 六皇子仍是火力全開,將所對上的那位大慶學子懟得面紅耳赤,輕松取得了勝利。 而蘇延匹配到的也是大慶學子,同樣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 江樂之此番對上的,卻是個遼國學子。 那遼國學子在瞧見對手是江樂之時,眼珠轉了轉,面上堆出個僵硬的笑來。 此次的辯題取的是“修身”。 在看到那辯題后,那遼國學子眼中更是閃過幽光,神情透露出一種勝券在握來。 依著抽簽結果,該是江樂之先發問。 江樂之略作思考,便徑直問道:“籍中有言,修身者,即修養身心,日常行徑擇善而從……敢問學子,何以理解‘擇善而從’?” 那遼國學子不假思索:“能譽為善,自是圣人,我等要論‘擇善而從’,自然是讀圣人書,聽圣人言,從圣人行?!?/br> 這一答案很是籠統,可勝在他姿態自信,倒也算是接上了。 而那遼國學子緊接著問道:“依學子所言,日常行徑要擇善而從,那對于未能擇善而從者,學子覺得應如何看待” 這問題問得就過分簡單了,江樂之心中生異,卻還是答道:“自然是要對他們加以勸導,以正其行 。 ” 聞言,那遼國學子眼中閃過詭譎笑意。 兩人你來我往了四五回,那遼國學子突然又扯回先題,緊盯著江樂之道:“學子先前說,擇善而從,而對于女子而言,其善莫不取于,敢問江學子以為,對于行為不端、婚前失儀的女子,應如何去勸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