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1
。歲月似乎并未在他臉上留下太多痕跡。恍惚間,眼前的這人,依稀還是當年神采飛揚、鮮衣怒馬的少年……范遙不由有些癡了。他還是懷念那些與楊逍徹夜飲酒、不醉不歸的日子的。縱使自毀容貌、扮作啞巴潛入汝陽王府是他自己做下的決定,他也從不曾因此而后悔。但看著如今的楊逍,對比此刻的自己。再回想當年,馳名江湖的明教左右光明二使,大名鼎鼎的“逍遙二仙”……范遙微微苦笑。“虧你竟還認得出我?!?/br>他道。楊逍驚呆了。“……真是范遙?”他大步上前,握住范遙肩膀,上下打量眼前的人。可正如他此前所見,這人臉上遍布刀疤,一頭亂發紅中帶焦,身高確與他所知的范遙相差不大,身形卻遠比勁瘦頎長的范遙壯碩魁偉……楊逍眼中幾乎要掉下淚來。如果這人真是范遙,真是他那結義兄弟……“你……”消失的這許多年,到底去了哪里,又經歷了什么?如何……如何就將自己糟蹋成了如今這般模樣?楊逍心中又酸又澀。范遙見他如此神情,喉間不由也是一哽。只是,如今卻并非與昔日好友敘舊的時候。他灑然一笑,恍然間,似乎還是當年那風華絕代、俊逸非凡的少年——“我知你心中疑惑?!?/br>他對楊逍眨眨眼睛,語氣十分輕快。就好像楊逍所認為的所有苦難、所有艱辛,實則都不存在一般。就算失去英俊的容貌,就算變得不再像自己,他骨子里,也依然還是自己。范遙轉臉,對因楊逍脫口而出他的名字,而他自己也在隨后親口證實,而同樣辨認出他身份的諸多正道人士,露出一個慘烈的笑容:“想必今日光臨我明教總壇的各位,心中亦有所疑惑?!?/br>“正好,趁如今成昆這惡賊毒計已被識穿,便由我來為各位稍作解惑,如何?”白道眾人面面相覷。——眼下這等局面,他們若不同意,還能如何?于是眾人心不甘情不愿地點了頭。然后……然后他們就聽說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包括當年陽頂天莫名失蹤以后,面對四分五裂的明教高層,范遙如何疑心此事乃是成昆勾結朝廷做下的手腳,致使了教主失蹤,卻苦無證據,又恐打草驚蛇,無法對當時一心只想爭權奪利的同伴訴說,于是只得自毀容貌扮作啞巴,孤身潛入汝陽王府,探尋真相。包括這些年來在汝陽王府,范遙如何一步步接近汝陽王及其一對兒女,終于取得汝陽王信任成為他的親信,又被任命教導汝陽王之女紹敏郡主練功習武,進而更進一步接近王府權力中心……“紹敏郡主雖乃女子,其心性手腕,卻俱都在其兄之上?!?/br>范遙嘆息道。“若非身為女子,她定能更受汝陽王看重……”“但也幸而她身為女子!否則再早幾年,這江湖各派,怕已是不復存在?!?/br>此言一出,眾人紛紛悚然而驚。“范兄弟,此言何解???”周顛對楊逍雖很看不慣,但對忠肝義膽、敢為人所不為的范遙卻極為敬重,因而對他說起話來,語氣竟也頗為客氣。范遙聞言,微微苦笑:“各位莫非以為,成昆這些年四處挑撥明教與各大派關系,只憑他一人之力,便能成事?”他搖了搖頭,“成昆的確心機深沉,為達目的,亦可不擇手段。但終究力有盡時,許多事,僅憑他一人,是無法做成的?!?/br>所以,成昆就選擇了汝陽王府做他的合作對象。汝陽王察罕特穆爾,智勇雙全,率兵有方,官居太尉,執掌天下兵馬大權。因屢次平復各地義軍起事,汝陽王深受元帝信賴。與這位王爺達成合作,對于成昆來說,是筆極劃算的買賣。“成昆因而便混入王府,除為汝陽王出謀劃策,亦教授紹敏郡主武藝,也極受她信任?!?/br>成昆想毀了明教,為此將整個武林齊拖下水,對他來說也是無所謂的事。只要能令明教徹底湮滅,其他門派如何,武林如何,又關他什么事呢?反正到了那時,他也早就在明教秘道里,帶著明教覆滅的消息,死在陽頂天夫婦尸首旁了。一個死人哪有心思再去在乎身后之事。而汝陽王府則想顛覆整個武林。這其中包括六大派,包括明教,也包括許多不成氣候的小門小派。蓋因武林中人擁有遠比常人更高的武力,又有一套與常人不同的“江湖規矩”。即便在前朝漢人統治時期,大多數武林中人也并不太將朝廷律法放在眼里,何況如今明目張膽與元庭作對的這群武林中人?明教義軍如今已頗成氣候,若放任不管,極有可能釀成大禍。所以成昆對明教下手,挑撥六大派與明教關系,汝陽王不僅是默許的,甚至還為他提供了許多便利。既然如此,成昆這次搞事搞得這么大,試問汝陽王府那邊會對此毫不知情,且無后續動作么?“想也知道不可能吧……”范遙再度嘆息。他曾聽紹敏郡主輕描淡寫提及,若此次算計成功,六大派能與明教兩敗俱傷最好,若不能成功……“那我與父王亦有后招?!?/br>明媚嬌艷的少女咯咯笑著,對化身苦頭陀的范遙笑語嫣然。“歷經一場大戰,就不信那些‘英雄豪杰’們離開明教總壇時,還能毫發無傷?!?/br>“到時對付一幫殘兵剩將,既有‘十香軟筋散’在手,我們又是有心算無心,正好便將他們一網打盡!”少女郡主笑意盈盈地說著,一雙明亮美麗的眸子里,盡是志在必得之色。而范遙木著臉聽了,當時一張丑臉上面無表情,沒泄露半分心緒,當夜回到自己的廂房,他卻算計開了——六大派圍攻明教總壇,此事他早有耳聞。然而他只是汝陽王府里一個啞巴武師,雖得了汝陽王父女信任,卻因本身形象,在那父女二人面前,沒有什么發言權。大多數時候,他都只是安安靜靜扮演著一個忠誠可信、按吩咐做事的好下屬角色。貿然選擇在此時提出不合時宜的意見,極有可能招來汝陽王父女的疑心。但范遙之所以犧牲良多,潛入汝陽王府十數年,為的不就是找出成昆勾結朝廷的證據,為陽教主報仇、令明教重新歸于一統么?若連明教都不存在了,他苦心孤詣,獨自一人隱忍這許多年,又意義何在?范遙陷入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