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影門的主子,屬于你的只能是疆場,而不是一輩子困在這里,萎靡不振,你懂嗎?” 良久,顧止淮終于是緩緩點了頭。 “江修齊,我從未忘記我的身份,也知道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事,在等著我解決。但我不是圣人,我真正放在心坎上的東西,很少很少,所以我一個都不敢失去。你我二人相伴這么多年,我從未求過你什么事,但今天我求你,務必照顧好這丫頭,一定要好好地等我平定江北與南中,帶著解藥歸來?!?/br> “好,你我二人共尋解藥,只要你能活著回來,我就將宋寒枝好好地交到你手上?!?/br> 顧止淮最后看了一眼床上的宋寒枝,轉了頭,欣長的身形一步一步,帶著些許沉重,終究是走了出去,余下立在原地的江修齊,目光復雜。 “小侯爺,可是不曾聽見我講話?”王引儒有些不自然,這才將晃神的顧止淮拉了回來。 “無甚緣故,此去不過是盡快將齊王逐出境內。你放心,我會盡早趕回來,這邊的事情,就暫時交給你了?!?/br> “我自當盡力,此去長高水長,小侯爺慢走?!?/br> 王引儒躬了身,行禮道。 “嗯?!鳖欀够茨_下催動馬匹,身后就是萬千營帳,正晃動著星星的燭火,轉眼間就駕著馬遁入城門外,深深夜色,人影斑駁,三十萬大軍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跟著顧止淮,消失在了清秋城的夜。 王引儒許久才直起腰,迎面一陣風打得他有了涼意,他轉身問,“眼下是六月還是七月?” “回主子,眼下剛剛進了七月?!?/br> 才七月,這天就這么涼,今年的冬天,怕是冷得難捱。王引儒看著顧止淮帶人走遠了,方帶著眾人回去了。 三日過去,原本南北夾擊的形式有了些轉變。 南邊鎮遠王的隊伍仍是一動不動,顧止淮派出去打探的人也沒探出個什么,小小的城里歇了鎮遠王五十萬的兵馬,除了有些擁擠,一切再也尋常不過,就差鎮遠王端著個大西瓜出來慰問軍隊了。 顧遂鋒有了顧慮,南下的步子也緩了下來。于是,南邊的情況就有些詭異了,一個嚷嚷著清君側,不除顧家不罷休,一個被鎮遠王氣得橫眉倒豎,險些吐血,二者針尖對麥芒,卻愣是生生熄了火,沒打起來。 自然而然的,人們的目光聚集在了江北。 說來也是奇,顧止淮帶著三十萬人馬揮師北上,氣勢洶洶,不僅是針對齊王,沿途的流匪山賊都叫他打得沒了聲響。前一天齊王還在叫囂著邊境爭端,隔日被顧止淮派出的狼衛打了個突擊后,掉頭就跑。 自古有言,窮寇莫追,可顧止淮卻發了狠,將齊王奪下的城池拿回來不說,還非得追到他不可。齊王手底下也有幾個帶腦子的家伙,知道齊王本意不是要打,便委婉地建議,先將齊軍主力軍撤回齊國,剩下一群人據守邊關,采取流氓戰術,顧止淮不在就跑出來溜幾轉,顧止淮一現身就跑回來。 齊王好面子,吹胡子瞪眼,斥之曰:“行徑有如流氓,無我大齊之威?!?/br> 于是在裕龍谷內,齊王先行做了埋伏,占據了高地,等著與顧止淮來一場帶有“大齊之威”的戰役。 須知顧止淮也是有腦子的,他有著自己的策略,先按兵不動,不動聲色地尋了當地的人,將裕龍谷周圍的地形摸了個清,半夜里命大軍包圍裕龍谷,將齊王的人下了餃子。齊王正眼巴巴望著谷下,不料背后來了敵,一急之下率領大軍下了谷,朝著老家向北而去。 顧止淮哪里肯,北出口早被派人守住,一陣箭雨下來,齊王的隊伍就被扎成刺猬。齊王忙倉惶尋了路,向著唯一一個沒有人跡的東路而去。 東路雪原茫茫,一馬平川,兩百里白雪的盡頭,是一座高聳的山,山上云霧繚繞,白雪覆蓋,山下黑巖鋪地,巋然的石青色城門就巋然屹立在黑巖之上。 城門里,既不是齊國,更不是楚國,而是數百年與世無爭的番邦異族聚集之地——羌梧。 齊王為堅持“大齊之威”,一路氣都沒喘便被逼迫著來了此地。顧止淮目的已達,便駐守在離城門五十里外的地方,給齊王傳了話,兩日后要么降,要么去找羌梧通融,從羌梧那邊繞道回去,反正顧止淮守著的這條路他是永遠走不成了。 此舉一出,天下嘩然,顧止淮先前不顧北邊的風雪,執意要追擊齊叔垣,原以為他是準備趕盡殺絕,沒想到他只是把人逼到了此地,還意圖卷出幾百年不曾出山的羌梧,誰也搞不清楚他到底在想什么。 齊叔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己待著的地盤又實在尷尬,左手羌梧,右手顧止淮,腳底下還是楚國的疆土,就他宮里那幾個慫包,怕是來都不敢來,更不用說來救他了。 為了繼續踐行“大齊之威”,齊叔垣選擇—— 先蹲在雪原上休息,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 顧止淮把自己逼到這里絕非任意而為,一定有著他自己的打算。他權且先耗幾天,看看羌梧和顧止淮兩邊的反應后再做打算。 消息傳到江修齊手里,他難得笑了笑,將信紙隨手折起來放進了袖子里,忽然有些心疼齊王了。 從始至終,顧止淮想要的,就與他齊王沒有絲毫關系。他只是借了齊王的手,想要撬開羌梧的大門,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罷了。 江修齊站在門外,透過窗戶紙薄薄的一層,還能看見宋寒枝安靜熟睡的面容。赤水蠱傳于羌梧,顧止淮此舉,不過是為了得到赤水蠱的解法而已。 只是顧止淮也在賭,賭南邊的戰況繼續膠著,這樣他才有時間,一面演著欺負齊王的大戲,一面暗地里與羌梧周旋。 第33章 第 33 章 顧止淮欺負齊王的事情不久就傳的天下皆知。尋常百姓都是搖了頭,這小侯爺還是太狂了,狂得和他爹一個樣,這齊王再不濟,留著終究是個禍患,該殺便殺,如此一副吊著人家的模樣看得難受。 朝中之人也隱隱生了擔憂,成山的奏折往宮里送,說是讓皇帝下令,讓顧止淮盡早了結齊王。午時送的奏折,晚間便從宮里來了詔書,風風火火地傳令下去,陳詞濫調一籮筐,簡而言之,就是要顧止淮該出手時就出手。 顧止淮倒也心大,仗著天高皇帝遠,詔書一時到不了,便對此事充耳不聞,繼續對峙,搞得窩在雪地里的齊王很是惶恐。 他一時不知道是該罵顧止淮欺人太甚,還是該慶幸他手下留情了。 南中的戰事此時也停了下來,顧遂鋒趕到十里城的時候,群山流云,一片寧靜,十里城城門緊閉,絲毫沒有要出來迎敵的意思,兩邊大軍便都這么盤踞了下來,似是在等北方戰事有了眉目再打。 而鎮遠王,也的確在等。齊王是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