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7
了?!彼S手將書碎成一團不可見的迷霧,“你看,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彼稚烊肽敲造F中,輕輕掣出滿枝盛放的鮮花,“就只是換了換形體罷了。 ” 云秀:…… 云秀確實聽懂了,也確實有所收獲,她就是稍微有些發懵。 令狐十七生于富貴,長于溫柔,全天下一切好東西全都予取予求??伤尤粺o需任何人點撥,也沒有經受過任何可能會顛覆他三觀的求索、苦痛、震撼、頓悟……便能這么理所當然的把這大千世界、天地萬物都看成一團基本粒子。 云秀沒有這種慧根,自然也就不明白他這種“天縱之才”眼中所見的萬類、心中所感的百情,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可是她忽的就想起令狐十七對肥甘輕暖、聲色犬馬,對春之百花,夏之百蟲,秋之百果,冬之百味……對一切被她詞匯貧乏的斥之為“驕奢yin逸”的東西的挑剔到極致、卻不感到滿足的享受。想起早年他對云嵐的孩童般無知無辜的殘忍,對她看似刻薄實則寬容執著的糾纏,和那讓她一直以來氣惱憤慨的對陌生人的洞徹敏銳和冷漠無感。她忍不住就想,他是不是確實真的有些厭惡自己的“慧根”。這“慧根”,是不是又真的有些殘忍呢。 她沉默得有些久,令狐十七便有些忐忑,“……聽不懂?” 他們這些生而知之的人,有時真不是不熱心,不肯指點旁人,就只是真不知道你究竟哪里聽不懂,這么順理成章的東西為什么會聽不懂罷了。 云秀:聽得懂啦!她才沒那么癡頑呢! 她便從令狐十七手中接過花枝,輕嗅,道,“世間萬物的共通之處,也許叫做‘道’,但‘道’才不是萬物的本質呢本質是我之所以為我,你之所以為你的東西。我最多是還沒領悟到‘道’罷了,對本質,我可知道得比你通透多了?!?/br> 令狐十七不解她為何胡攪蠻纏起來,彎了眼睛笑她,“這有什么可得意的啊?!?/br> 一個修道人居然沒領悟到“道”,這才比較慘吧! 確實沒什么可得意的,云秀想,就只是覺得在領悟“道”之前,先領悟到日升月恒、萬物生長,領悟到人生在世、悲歡離合,也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她便說,“老得意了,你不明白,我教你啊?!?/br> 嗅到花香、聽到鳥語,遇見喜歡的人,品到甘美的味,讀到有趣的書……若能因欣喜而感到滿足,這熊孩子也許就不這么熊了吧。 言而總之她才不要被人看成一團基本粒子呢!紅粉骷髏也不成! 有空的話……實在沒旁的事可做時,去令狐十七“府邸”里坐坐,其實也未嘗不可。 云秀想。 第46章 相見時難(三) 入冬農閑,華山上這場法會來的正是時候。四方村鎮百姓都趕來旁觀,或是看排場,或是沿途設席齋僧沾一沾功德,竟堪比盂蘭盆會的熱鬧。 四方人群相聚時,消息便也格外靈通。不論是淮西的戰事,河東久旱之后的喜雨,還是窮鄉僻壤里禮佛人的福報、毀佛人的惡報……都有人在詢問、議論,林林總總的新聞趣事不勝枚舉。 淮西的戰事在令狐十七口中是必勝無疑的。但聽關東百姓帶來的消息,卻并不十分順利。似乎因朝廷的糧餉支付不下去,入冬后討賊諸將都消極觀望,秋后聊聊幾場對陣都是應付了事。平叛之日遙不可及。為支撐戰事,朝廷恐怕遲早又要加收賦稅。 云秀想想,朝廷里管錢糧的那個,似乎正是她阿爹柳世番。局面到如此地步,想來他在朝中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又想,若換做她來主持,會不會加賦供軍? 云秀覺著,換了是她,恐怕會先把她二舅、二姨父這些人給抄了家,再來考慮加賦??砂堰@些人都抄了,誰來給她打仗?可若不抄他們,卻給阿淇這樣的窮人加賦……公不公平另說,阿淇他們就真只有賣身或是餓死兩條路可選了。然而若籌集調度不來糧草,前線戰敗或是嘩變,天下大亂,照舊是死局。 云秀稍一思索便覺著,人生在世真是艱難困頓。難怪人把修仙稱作“遁世”。對她那個跟擺設似的阿爹,不知為何,竟有些肅然起敬了。 云秀下山時法會還沒結束。 山下村的人大都去趕法會了,村子里便靜悄悄的。 少年家中雖不算富貴,可也是當地殷實、有名望的人家。父親早些年是里正,兩個兄長一個在華陰縣當縣尉,另一個管著族里的祭田、宗學一應事宜。楊姓是此地的大姓,半個村子都和他家同宗,頗有些人敬愛他父親當年扶貧恤孤,在法會上偶遇早年離鄉的故人,說起他家的近況,都唏噓不已。 云秀偶然聽到幾耳,下山前便已知道,少年的父親已有下世的跡象了。她原本打算先取回少年的遺骨,再去歸還信物,也只能改變主意。 她本不欲露面,只悄悄的將墜子放在老人枕邊,借助迷香托夢給他。然而來到少年家中時,猝不及防便聽到里頭老人悲痛的哭聲,“三兒啊,你離家二十多年。今日再不回來,便永見不到你老父親了……”聽到里頭侍奉的兄嫂們啜泣著安慰的聲音,手中墜子灼痛了她的手指,她心中霎時大慟。 她知曉自己尚未幫少年完成遺愿,少年依舊有一縷殘魂未散。她心中所感的悲慟并非是她自己的,而是少年的。 然而腦海中不由自控的便記起老太太彌留之際的光景,記起老太太衰老然而依舊柔軟溫暖的手攥著她的手,哀痛的說,“秀丫頭日后便沒人疼了……” 那悲痛霎時便透髓入骨,再分別不出物我。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云秀捂住胸口,疼得有些透不過氣來。 她想,原來人不加節制的悲痛起來,是這種感受。所謂哀毀骨立,便由于此吧。 她畢竟修道已久,又天性淡泊達觀,尚不至被擊倒。正要將自己的哀痛同少年剝離開來,凝神清心,然而觸碰到少年留下的殘魂,便知它的脆弱,是經不起一道清心咒沖擊的。 她既已對少年的哀慟感同身受,便不能不心生悲憫。便挨住了疼,心想,便成全他,讓他先同父親道別吧。 她便幻化成少年的模樣,由那一道殘魂附在身上,輕輕推開了老人的房門,道,“阿爹,我回來了……” 二十余年過去,少年依舊是離家時的模樣。 兄嫂叔伯們無不驚駭,縱使格外遲鈍的,也知道來者非人。紛紛為他讓開去路。 他便行至老人床前,跪下磕了個頭。 老人年紀大了,早已耳目渾濁,然而眼瞳中確實映上了少年的身影。他舉起枯枝一樣的手,想要摸一摸兒子的臉。那手晃了晃,卻沒有碰到然而他確實摸到了。旁人看到的是云秀所幻化的模樣,唯有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