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2
眼,就是不知道等他到了寺廟,發現真相時會是什么反應。此間事了,寧采臣和季子禾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了。回到家以后,季子禾瞬間就覺得不一樣了。怎么個不一樣法呢,往常村里人秀才公,秀才公的叫,其實都是帶著點調侃意味的。而如今,無論男女老少,所有人見了他,都帶著著討好的稱呼他為舉人老爺,搞得季子禾都覺得自己一下子老了四十歲一樣。季子禾考上了舉人,村里的季氏族親還專門開了祠堂,將這件喜事告訴先祖。他們季氏一族,祖上十八代都是泥腿子,如今也是有舉人了。對此,季老漢一臉驕傲,這可都是他的功勞。剛到家沒多久,寧采臣就又要啟程了。會試的時間在明年的三月份,京州城路途遙遠,所以他現在就要趕去了。他離開的那日,送行的人很多,他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來了什么大人物呢。所以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也過來湊了個熱鬧,直接將個頭不高的季子禾擠出了包圍圈。季子禾只能在骨頭的幫助下爬上了旁邊的老樹,才讓寧采臣看到他。季子禾朝著他揮著手,寧采臣朝著他笑了笑,無聲道,為兄先去京州為你探路。季子禾抱著樹干,看著寧采臣騎上馬兒,馬兒四蹄飛揚,奔向了遠方,很快就消失在了地平線上。“怎么了,舍不得???”骨頭突然從舍利子中鉆了出來。季子禾搖了搖頭,“沒有。骨頭,你怎么出來了,你的身體恢復好了嗎?”“還行吧?!惫穷^臉色怪異,別扭道,“你怎么知道的?”小禾子怎么知道他受傷了,他并沒有跟他說起過。被青龍吸收了那么多魂力,他怎么可能一點事都沒有。若是變成實體還不覺得,只要變成鬼身,就立馬能看出來他比以前透明了不少。他也不是故意要晾著季子禾不理他,只是不想讓他擔心罷了,所以才一直躲在舍利子中療傷不肯出來。“因為骨頭肯定不會愿意讓我擔心的,若不是因為受傷,怎么會這么久不肯現身呢?”季子禾理所當然道。“真是栽到你這小子手里了?!惫穷^看了他良久,臭著張臉暗罵了一聲。“說真的,我也好想跟著表哥一起去??!”季子禾看著寧采臣離開的方向,向往道。“那為何你不和他一起去?”“還是不了,下次吧?!?/br>季子禾倒是對這次會試沒想法,他考個舉人都覺得有壓力了,別說會試了。到時天下英才齊聚京州,定是一番龍爭虎斗。反正他年紀還小,那么著急做什么。不如等幾年,好好打磨打磨自己,再戰京州城。季子禾看了看頭頂的太陽,坐在樹枝上吹著小風,再看看腳下,腿有點抖,抱著樹干木著張小臉,“骨頭,我想下去?!?/br>第二年,寧采臣參加了會試,可惜名落孫山。不過他并沒有回來,而是進入了京州的國學,打算參加下次會試。結果第三年,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西北大亂,匈奴大軍趁機大軍壓境。在國家危急之時,國內的一切資源都向西北靠攏。就連科舉也受到了影響,被新帝叫停。大批熱血青年甭管有沒有功名都紛紛參了軍,就連季子禾都有些按捺不住。若非他年齡不夠,加上季老漢天天念叨他是家里最后的獨苗苗,說不定他早就上了戰場,成為一名光榮的烈士了。71.路宿荒野寺夕陽西下,轉眼就已經到了傍晚時分?;慕家皫X中,一條長著草的小道上,走來了兩個人。身著青衣的俊秀少年人坐在毛驢上,身側跟著一個青年,約莫著是主仆的關系。那少年就是季子禾,青年則是扮作黃九郎的骨頭。不知不覺間,季子禾已經是個十八歲的少年郎了。西北的戰事未停,科舉依舊未開,因著家中年邁的老爺子,他依舊留在白河鎮蹉跎歲月。這次離家,是因為要去參加一個喪事。他的一個住在紅河鎮的遠親死了,這個遠親原本是個秀才,因著西北戰事,他就棄文從武了。結果死在了戰場上,連尸體都沒有運回來,直接就葬在了西北。家里人得了信兒,十分的傷心,就算沒有尸體,也要為他立個衣冠冢。這位烈士上有老父親老母親,下有妻子和四個兒女,幸好家中小有資產,不至于讓妻兒受苦。然后,他們就找人給季子禾的爺爺送了個信,希望請季子禾這位舉人能夠親自cao刀為死者寫祭文和墓志銘。其實自從季子禾成了舉人之后,周圍很多的紅白喜事都喜歡找他主持,雖說都會提供報酬什么的,可季子禾也看不上了那點小錢了。成了舉人之后,國家就會給補貼,只這補貼就足夠他爺倆衣食無憂。再加上他手下的田產都不用交稅,所以有很多人都來“投現”,就是把他們的地掛靠到他的名下,然后每年都會給他交稅,當然這個稅遠遠低于國家稅收的。即便如此,單靠這些掛靠的地,季子禾就能保證他爺倆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所以現在的季子禾,也算是個小有資產的人了。除非是熟人,或是真土豪客戶,他一般都會拒絕這種累人的工作。但是這次不同,這位沒見過也沒聽過的遠親可是死在戰場上的,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死,而且他還是個讀書人。單單這種勇氣,這種大義,就值得讓人欽佩。所以季子禾當即就答應了為他寫祭文,并表示自己可以去為他主持葬禮。季子禾這樣提議,那邊當然不會拒絕,約定好日子,就等著季子禾上門了。季子禾還從來沒有去過紅河鎮呢,他爺爺還有些擔心,不想讓他去。那個遠親是真的遠,八百年都沒聯系也沒見過面的親戚,干嘛非要去幫忙。爺爺是不能夠理解季子禾那點熱血青年的小九九了,因為家庭原因,這輩子季子禾是沒辦法上戰場了,對于那些棄文從武的軍人,他打心底覺得尊敬。大楚國并非讀書人的天下,雖然國家對讀書人優待很大,但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可不止文臣,甚至武將比文臣晉升的更快。畢竟,只要有仗打,他們就能一直升官,而文官卻要一點點熬資歷。甚至有些文臣當著當著就成武將了也說不定,畢竟這年頭,可不興培養什么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不過,對于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