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3
,結果適得其反。要是嘉定伯在他眼前,他一定要再狠狠地收拾他一番。 好好的助餉計劃,只要京師守住了,闖賊圍困京師占不到便宜,時日久了也就只得散去,那就沒有后來的吳三桂開了山海關引建奴進關之事。 沒有建奴入關,糜爛的大明還有慢慢收拾起來的余地。 崇禎由國丈周奎的身上越想越氣。周奎捐銀子之后,滿朝文臣武勛都學周奎,故意穿著最破舊的衣服上朝,把家里也弄得破爛起來,紛紛跟著周奎只捐助兩千到五萬兩的白銀。林夕上人善待英國公府,就是因為英國公捐助的是五萬兩嗎? 可是闖賊進京后,英國公府不也是有上百萬的銀子,被闖賊搜出來了嗎? 再想到闖賊從勛貴文臣家中搜得的那幾千萬銀子,崇禎恨得面孔扭曲。軍卒躺在城樓上、城墻下,軍官抽起來這邊,躺下去那邊。 所以他才不得不向臣子借銀子…… 借來的銀子不足,他無法給欠了糧餉的守城軍卒補發足額的糧餉。于是那些軍卒收到幾分欠餉,就出幾分力。 不然北京城怎么會被闖賊攻破? “都是那些勛貴、jian臣誤朕,害得朕失去了大明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br> 崇禎的怨氣幾乎要化作實體了。 “唉!勛貴滿頭的小辮子,任意一薅,你就可以褫奪了他們的爵位。重臣你也殺了不少了。我認為重要的是怎么用那些文臣武勛。 即便是jian臣,用好了,也能起大作用的。你都看到洪承疇了,他在朕的手上為大明做了多少事兒了。若滿朝都是忠臣、但都是只會梗著脖子清正,就像后期你執政期間的那些夸夸清談的東林黨,滿腦子的空談、不懂實務的,不能做成事情的忠臣,其實與朝廷也是無益的?!?/br> 崇禎一邊聽一邊點頭,從來就沒有人教過他如何做帝王。他看著林夕上人手把手地教導朱慈燃、一點點地為他分析、引路,又鼓勵朱慈燃大江南北、國內海外地走了三年,真正地做到了讀千卷書、行萬里路的儲君培養。 他是羨慕嫉妒恨滿腔啊。 乃至后來朱慈燃做的再好,他都會悄悄地在心里說:那是你有個好父皇! 崇禎認真聽講的態度,讓林夕憶起這幾十年與信王的兄弟相處之情,忍不住就對崇禎說多了一些話。 “真正載舟、覆舟的都是百姓。 這句話你后來一定學過的。 用好民心,才能夠得天下,才是能夠護住家國天下的最大利器。 凡事真的是為百姓想,得到益處的百姓,轉過頭來也會奮力維護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朝廷。 你皇兄用減免甚至勾銷大明百姓所欠的賦稅、用賑濟得來的民心,為什么會在你手里失去?就是因為增加的‘遼餉’等壓垮了小民,那等于變相地增加了流民。 其實你拿出帝王的擔當,斷臂求生也能謀出來一條出路。 就是狠心一點兒,對流賊別有憐憫之心,別說什么‘那也是朕的子民’,讓三邊將士一鼓作氣殺盡流寇,也好過后來的反復,招撫后再反。 須知你給與流寇的招撫銀糧,都是那些遵守大明律例的百姓,從自己的牙縫里擠出來的。流寇得了銀糧緩過氣再反,被打得走投無路了、沒有糧草了,再找朝廷招撫。 那些反反復復的招撫,豈不是耗盡了大明的最后一點子國力?” 崇禎聽到這里臉色大變,“將那些流寇不再視為大明的子民了?” “若是人的胳膊上傷口流膿發熱,不砍掉這支胳膊可能就會喪生,你該怎么選?那流寇闖賊,已經不是蘚疥之瘡,而是能要了大明性命的流膿傷口了。你留著它,最后不就是添上了大明的性命嗎? 謀逆是罪不容赦的重罪。你想想太/祖對謀逆和疑是謀逆的處理。你反反復復地容忍謀逆,大明豈能不亡?” 崇禎尷尬得搓手,赧然之色涌上他蒼白的臉。 “五郎,既然你想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我建議你什么時候考慮明白我為什么堅持所有的土地,包括皇莊在內都‘三什稅一’,為什么堅持所有官員、勛貴都不能有隱田、都必須與百姓一樣納稅、遵守律法。 還有,什么時候考慮明白上位者為什么只能做適合的選擇、為什么要不顧及生前的言官彈劾、也不顧百年后史冊的評語,你再考慮回去的事情?!?/br> 想成事兒,卻又不想擔當丑名、惡名,世上哪來的這般好事兒? 自己忙乎了幾世,那一世的背后不是說好說歹的、什么樣的言論都有?哪怕是為鳳姐那一世呢,還不是有太多指責的人。更不用說以后為帝王將相、謀算人心了。 顧及的太多,首先就不配那個位置。 崇禎張嘴還要想林夕請教,謝必安上前為林夕解圍:“陛下,上人,請了?!?/br> 崇禎只好將手放到圓夢功德薄,片刻后他身上的帝王光芒都虛弱了很多,唯有那藍色的帝王常服上的大字,開始更顯眼地放出耀眼的金紫光芒籠罩著他。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br> 這才是崇禎帝的最核心功德所在。是任何末代皇帝都不曾有過的、到最后一刻自縊也要換取百姓平安、是帝王心系百姓的大功德映照。 冥冥中的天意,果然不曾欺任何人。 “謝必安,朕可還有回去的余力?” 謝必安看著崇禎身上發出光芒的大字,知道這樣的功德不是地府可以巧取豪奪的。 他面帶憐憫地看著崇禎,誠懇地勸說:“陛下,你的功德足夠足夠了。但是下官建議你先多想想上人的建議。上人幾世的帝王都做得非常好,陛下參詳明白了再回去,是不是更好? 或者陛下可以在這里等等,像上人這樣替別的帝王圓夢賺取功德、也能順便練練手的。練熟了再回去大明末世,挽救大明的成功幾率也大些?!?/br> 崇禎有點兒猶豫,他覺得自己看了林夕所為,又看了那個五郎從十歲就出閣讀書、跟著學了全部內容,更是看了林夕對朱慈燃的那些儲君教導后,他覺得自己現在回去崇禎元年,是一定能夠挽救大明的。 謝必安見他猶豫,便繼續勸說道:“陛下已經做過了十幾、二十年的皇帝,參詳明白那些關竅以后,成功的機會更大的。不然白白損失了功德,說不得以后沒回去的可能了?!?/br> 林夕的話對他觸動很大,謝必安的話也是為他考慮。崇禎猶疑了一會兒,方堅決地選擇了從善如流,“那朕就再想想,好好參詳上人的教導?!?/br> 謝必安招手叫了一個鬼差過來,吩咐他領崇禎去修養。 崇禎對著林夕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