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02
再度給京師送來加急,不僅向朱由校匯報他登上大元島之后的考察結果,還附上了大元島的基本地形、可用停泊的海港位置圖,言稱已經將占據大元島的日本人、還有利用大元島往日本倒騰大明的絲綢、茶葉的大明流民、商人或趕走或收監;同時將遷徙過去的三萬福建百姓也都安置好了,開春就可以墾荒,并將朝廷的墾荒最優厚的待遇:三年免賦稅,五年賦稅減半收取等,全部告知了遷徙過去的百姓。 南居益懇請朝廷敦促被派遣到大元島的知府、知縣盡快到崗,一是要治理移民,二是要對其他散布近半個島嶼的本地土著,是施行羈縻治理還是編戶治理。 在歷史上, 荷蘭人在天啟四年占據澎湖列島失敗后,就轉而占據了大元島(臺灣)的西南部, 建了臺灣城(荷人稱熱蘭遮城),然后又在赤坎地區建了赤坎城(荷人稱普羅文查城)等城堡。使用武力鎮壓了當地的高山族人,燒毀村社, 向當地的土著征收高額的糧賦。寄居在大元島的日本人,前期依附荷蘭人、后期依附西班牙人,大量撲殺麋鹿, 販運明朝的生絲、茶葉等回日本。 這時期居住在大元島的高山族人, 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轉化時期, 村社是他們的基本社會結構。是由住在同一區域的同一氏族或是多個家庭組成。實行土地公有,牲口、農具、住宅、生產物私有,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村社的類似村長的職位。 南居益在去年得到朝廷派去的堅船利炮的援助, 當年就將來犯福建、又逃到澎湖列島的荷蘭人一網打盡。隨后其按著天子和朝廷的指示,登上了大元島,并組織將福建貧瘠山區的百姓,分批陸續送上船、遷徙上島。遷徙來的福建百姓打破了土著故有寧謐的生活,使得尚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對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的大明朝廷、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高山族,瞬間就接受了成為大明皇帝子民的要求。 朱由校立即召開了小朝會,與重臣分析該怎么處理大元島之事。一番激烈的討論后,終于獲得大部分尚書侍郎的認同,將大元定名為朝廷的新元省,在未來五年內逐步完成設置布政司、府、縣等直接治理。 朱由校強烈地堅持在新元省試點吏員的新管理法子,即是把所有為朝廷辦事的人員,都納到吏部的官吏錄用名單。 “那豈不是會形成龐大的冗員?”吏部右侍郎何熊祥發問。他不否認天子的話說的有道理,可是真的會增加很多吃朝廷俸祿的人啊。 朱由校堅持這樣的做法,不過是把暗里地的人變成明面上的人罷了。 “不把他們編入朝廷官吏的名冊上,也只是名義不在冊的‘吏’。不把他們納到朝廷的管理中,難道他們就不存在了?就沒有‘冗員’了?那是掩耳盜鈴。 而這些實際存在的、為朝廷做事的吏員,還是要靠百姓的產出,來養活這些人的。不過是表面上不用朝廷支付俸祿,實際是額外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如今朕提議將他們都收編到朝廷的官吏名義下,從此吏部知道相應的人口下,各省、各府、各縣、乃至各村,需要配有多少吏員職位。朝廷也可以清楚知道,究竟有多少吃俸祿的人,便于安排下一年度的預算?!?/br> 黃克纘點頭承認天子說的是這個道理。 “對于吏員人選,朕建議在新元省取消世襲制度。試行大明朝放棄舉業的讀書人都有資格去應試吏員。凡是童生、秀才以上的,應該有優先被錄為吏員的加分。這才能促使百姓送子弟繼續讀書。 朕認為讀過四書五經,經過科舉考試出來的,總比大字不識的胥吏更明白朝廷的法度。你們認同這點嗎?” 能參加小朝會的,基本都是科舉上來的。誰不認同這點呢? “所以,朕想在新元省做試點。從村鎮就開始按法度來施行民事治理,即便是里老調節鄰里糾紛,也不能再出現族規大于國法的情況。新地方新規矩,早早讓百姓知道那些是不被允許的,相信不會再出現“聞香教”蠱惑百姓的反亂。 不然想想去年山東、河南的損失,細細算起來總得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銀子。還不知道夠給未收編到禮部的胥吏發多少年的俸祿呢?!?/br> 何熊祥一下子明白了天子的意圖。在座的人也聽懂了天子的打算。天子是想不聲不響地改變太/祖的官吏只到縣、不下鄉村的習慣。 一時間人人沉默起來。 鄉村約定俗成的依靠村老自治,如果打破了這習俗,會帶來什么? 朱由校也不著急,由著他們慢慢想。新元省與大陸這邊隔離,作為試點是最適合的了。而且新元的原住民更是一張白紙,也由得朝廷教導、勾畫。 周嘉謨沉默了很久,然后站起來表態。 “老臣以為陛下的想法甚好。把那些胥吏都列入到朝廷的管轄下,所有的吏員都歸朝廷管理,才不會出現新科進士派下去做縣令,還要受積年、世襲滑吏蒙騙、架空之事。 雖然初始的時候,朝廷會支出的總薪俸增加了,但是從此以后百姓就不必被任何人逼迫、也不必還要在賦稅之外掏出不明不白的銀米養這些人。 這些不明不白的銀米才是坑害百姓、還會害得民不聊生的。 張問道也跟著說:“老臣支持陛下的主張。把那些白身的編外衙役納入到朝廷的管理,也能夠減輕朝廷的正規官吏壞了事、闖了禍,就往這些“白役”身上推的惡習?!?/br> 黃克纘激動地拍著扶手說:“老臣認為朝廷上下都該依照大明律來行事。就拿新元來試試,如果可以的話,一定要改了族規大于律法的現狀?!?/br> 天子堅持,老尚書支持,左都御史也贊同,意味著此事的實施差不多就要成為定局了。 戶部尚書汪應蛟站起來問道:“陛下,那新元省增加的俸祿,將不是一筆小數目。還有新元省各級衙門的修建,都需要一筆支出。這是去年預算沒有考慮到的?!?/br> 涉及到銀子的出處,朱由校也犯難。 戶部左侍郎畢自嚴站起來建議道:“臣以為新元省的所有官吏,不會是下個月就一步派到位的,可以先挪用今年的緊急事項應急款。讓南思受先有所準備地使用。 在一季度的廣東、福建商稅解上來的時候,先填補了應急款的挪用額,再根據福建移民的情況,看以后該怎么做?!?/br> 畢自嚴的建議立即獲得了通過。 最后,小朝會上通過了拔擢南居益為新元布政司的右"布政使"兼右都御史;同時擢孫承宗為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派遣孫承宗去新元做巡撫,協助仍兼職福建巡撫的南居益完成新元省的五年試點和移民計劃。 新元省需要大量的人手,不論是官還是吏員,消息迅速傳遍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