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8
怨望,認為給他們的封地等不如廢福王。朕念其為神宗親子,將其依律降為郡王, 取消封地?,F在你們都對先皇祖父心懷怨望,認為沒有如潞王府、福王府那般偏愛你們,可你們自己看看這些罪狀, 哪一座王府的罪行不是罄竹難書?! 誰要覺得這些罪狀有誣告的, 有地方官和御史冤枉你們的, 趕緊站起來說明?!?/br> 朱由校掃視了一圈, 見乾清宮跪著的諸王沒人啃聲。 “那么就是說, 你們認罪了?” 跪滿了乾清宮的藩王們, 這時候要是還不明白新君要他們進京給先帝守靈是個圈套, 那也就是太白癡了。 可是不認罪?那些都是各自王府自己做下的事情。 誰都不挑頭說話,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就等著看天子的下文了。 死一般的沉寂中, 朱由校居高臨下地掃視著這些藩王, 沉聲說道:“給你們幾個選擇, 一個是除爵論罪, 該斬的問斬, 這是罰酒。還有一個就是主動捐獻了王府所有財產恕罪。當然了,朕會給你們的嫡長子、嫡長孫鎮國將軍的爵位,也會容你們壽終正寢?!?/br> 魯王 朱壽鋐抬起頭大聲說道:“太/祖所封爵位世襲罔替, 不降等。即便是我等有罪,王爵也應由親王一脈的子孫承繼?!?/br> “太/祖封國二十五,難道就沒有除國的?” 朱由校懟了一句就惱了。 “朕好好與你說話,你搬出太/祖與朕抬杠。你魯國不僅有永業田,足夠王府嚼用。你父王在世的時候,頗有孝行,還捐出魯王府的田湖收入,贍養貧民百姓。并推辭朝廷給與的慣常俸祿,資助給貧窮的宗親。朕之皇祖父在世的時候,前后七賜璽書嘉勞爾父。 如今你從乃兄那里承繼王位,不僅沒有繼承魯恭王善行,反而還侵占百姓田地,蓄積糧草二十年,你要謀反嗎? 朕不挑破你在魯國多年來的悖德妄行,想給你們魯國留一點香火,既然你不識抬舉,來人,先把魯王下大牢好好審問清楚?!?/br> 魯王能承繼王爵也是因為嫡支斷了香火,他見天子翻臉便誣陷他意圖謀反,立即就叫起了撞天屈。 “陛下,孤至今沒有兒子,孤謀反給誰???” 朱由校冷笑道:“你說無子就是不能謀反的證據,那朕只問你魯國王府里現在有幾個主子,是藩地的收入不夠你嚼用,還是朝廷給與你的常例不夠你開銷?為什么魯恭王在世的時候,養了你們兄弟那么多人都夠吃喝的,到你這里無子反而不夠用呢? 你給朕好好說道說道你為何要不管不顧地搶奪良田、積攢糧草?” 魯王 朱壽鋐面紅耳赤辯駁不了,他從常德王改承魯王后,一直無子。因著道士說他父王就是積德行善多了,才導致的他們幾兄弟的后嗣不豐、甚至絕嗣,他才決心和其他子嗣豐碩的藩王步調一致的。 朱由校見他不開口,繼續懟他。 “昔年成祖的大軍未動、糧草還先行呢。你既不恤朝廷要對建奴作戰的難處,又對先帝心懷怨望,任一個罪名都夠除藩了?!?/br> 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張問達從來沒想過天子能這般行事。但是對于這些劣跡斑斑的藩王,他不想出頭與天子硬頂,因為天子還給了他們鎮國將軍的選擇。 ——扣上謀反的罪名,要他們主動認了從王爵變鎮國將軍,交出歷代積蓄的財富。還可以這樣地除藩,站在乾清宮的朝臣看的很傻眼。 怪不得天子用薩爾滸損兵折將的理由,把所有王府的侍衛都抽調出來,順手把淘汰下來的宦官填補了一些過去呢。 這是先斷了后路,讓這些親王郡王們就是不愿意,可沒了侍衛,也不可能效法“靖難”! 魯王 朱壽鋐退無可退,只好大聲說道:“我父王就是因為積德行善多了,才令我們兄弟子嗣不豐或絕嗣。陛下看代王府,專以錘人頭為樂,他府里的子嗣也未斷絕。端順王還有子七十呢?!?/br> 張問達怕朱由校遞不上話,上前一步,不等他開口,朱由校就說:“端順王以賢孝聞名于世,數次得天子賜敕褒獎。有子七十也是人記得行善了。你父親有十余,也是這緣故。你無子不說要積德行善,居然以此為惡,簡直是強詞奪理?!?/br> 周王見魯王被天子逼得無路可退,思及自身也將是這個結局,站起來勸說:“反正你也無子,不如就認了天子所言,讓你兄弟承繼爵位?!?/br> 魯王怒視周王。 “你能得什么好?難道你不要交出王位了?” 周王慘然一笑,“你以為咱們這里的哪一個能躲過去嗎?好好認命了,還有一個鎮國將軍留給子孫呢。太/祖啊?!?/br> 隨著周王這一聲哭太/祖,乾清宮里頓時哀聲一片,所有人開始嚎起太/祖來。 朱由校好整以暇,端起方正化新換的茶水慢悠悠地品著,就當自己在看戲了??上щm然發了圣旨下去,最后還是只來了這一百多的藩王,還有五百上下的郡王用各種理由不肯進京。 哼,回頭便在那些彈劾不法之事的基礎上,再加一個不敬先帝的罪名革了爵位。 跪著哭的到底是抗不住坐著喝茶的。小一刻鐘的功夫,乾清宮里的哭聲就越來越小,慢慢就安靜了下來。 不肯認罰的親王開始各種花樣的求饒,總而言已是不想被除藩。 朱由校則道:“你們不用與朕哭窮,說是不夠花用才侵占民田的。太祖最初的時候,親王只有二十五,初封親郡王、將軍加起來才四十九位,宗室只有五十八人,永樂年間是一百二十七人。 太/祖那時候定的爵位分封以及俸祿,朝廷是負擔得起??赡銈兛纯船F在呢,洪武年間河南本來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萬歷年間,已有了5000多個皇族后代……河南一省的全部稅收,都拿去供養周王的后代都不夠了。 不僅是河南,陜西、山西等省不也是這樣嗎?你們那一宗的人數,若是如實按照太/祖定的俸祿給,朝廷能支付得了的???? 你們還與朕哭窮?大明的耕地就這么多,每年地里的產出也就那么些,都是有數的。你們說說,用哪個省的稅收填補給周王好?湖南的?陜西?還是湖北的?” 哪一省的封藩,在兩百多年后的現在,繁衍出來的人數都不少了。說到宗室人口太多,朝廷負擔不起了,所有的藩王都不接話。大明的國土就這么大,既往只要與天子哭哭窮,多少就沾點便宜的,但是天子把老底掀開了,可讓人怎么接話呢! 而且這哭窮還惹來了大禍了。早知如此就悶在王府里不出來了。 朱由校停了一下,再掃視一圈,方繼續說道:“現在皇家玉蝶上的宗室人口已經過十萬了,大明王朝負擔不起這么多的皇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