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46
還不能吃那些東西。要等長牙了才能吃的?!?/br> 皇六女咽下嘴里的食物說:“七郎有長牙的,有四顆了呢?!?/br> 奶娘干巴巴地笑道:“公主說的是。七郎是有七顆牙了,但要和你們吃一樣的,還得等幾年的。他現在只能吃奶?!?/br> 朱由校挺疲憊的,勉強吃了平日的半量就不想再吃了。他讓宦官給自己盛了半碗湯,慢慢地喝著,等著朱由檢幾個。 等朱由檢都吃好了,放下筷子了,他也擱下湯匙。 “小七不能光吃奶了。等他過幾日胃腸恢復了,你們在家怎么帶孩子的就怎么帶他。該喂點粥什么的,每天就喂他吃了一匙兩匙的?!?/br> 那奶娘趕緊應了,至于怎么熬粥,天子吩咐了會有人送過來的。 午膳后,太醫又給朱由橏把脈,說是沒什么事兒了。朱由校就讓劉時敏準備了暖轎,奶娘抱著朱由橏,朱由檢與姐妹仨一起送朱由橏回去延祺宮。 “五郎,你與馮娘娘說讓她小心照顧七郎?!?/br> 朱由檢點點頭。 “皇兄我會轉告馮娘娘的,早晨我去延祺宮告訴馮娘娘七郎不瀉也不燒了,馮娘娘歡喜的都哭起來了,還說要來謝你呢?!?/br> 朱由校擺手,“朕這里事情多著呢,你告訴馮娘娘看好七郎就是幫了大忙了。你們回去,朕得空了會去看你們?!?/br> 劉時敏等朱由檢等人走后,就把上午方首輔過來的事情先說了。 “他有什么事兒嗎?” “應該沒什么要緊事兒。刑部黃尚書來了,留下一個折子說是與火炮相關的事宜。戶部李尚書帶了兩份折子,說他的事情也不是很著急的?!?/br> “把李尚書的折子先拿過來?!?/br> 劉時敏呈上折子,“皇爺,李尚書說他下午還會再來?!?/br> “唔?!?/br> 這幾位閣臣和尚書們如今倒是學的乖巧,有事兒就把自己的折子直遞到御前,不走六科也不走內閣。 都是心思靈透的。 朱由??焖倏戳水呑試缹π芡㈠鋈讲挤赖慕庹f,心里暗笑,這畢自嚴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了。嚴格來說,熊廷弼的策略是很不錯。壞就壞在熊廷弼的三方布略里耍了些小心眼,不肯明明白白地把他的想法寫透徹了,掖著藏著些不能言說的小算計。 這人雖是剛愎自用、恃才傲物,可到底是進士出身,知道給自己留有余地。 唉,這些人啊,真的是很有才能。但太注重個人的名氣,心里要算計的東西多了,行動就難免被牽絆。就是現在這般十幾位重臣加起來頂不上周瑜一個、更別說拍馬也追不上的孫策。 說到底就是少了該有的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朱由校用手指在畢自嚴的折子上緩緩滑過。這樣的事情,也就畢自嚴這種“能掙會花”敢舉手同意。 “劉時敏。派人傳戶部尚書和兩位侍郎過來乾清宮?!?/br> 朱由校與戶部尚書、侍郎在乾清宮的內書房,閉門談了一下午。君臣充分地交換意見,達成一致意見讓熊廷弼補充完善他的三方布防之策,一定要全部、詳細地說明白。 最后朱由校還說:“熊侍郎的想法是基于大明軍卒在薩爾滸之戰后,怕了與建奴騎兵正面相抗。朝廷就是用一千萬兩的銀子再堆起來廣寧騎兵,他們對上建奴的時候還是會潰敗、還是可能會望風而逃的?!?/br> 畢自嚴有些激動,“陛下,臣請旨去練軍?!?/br> 朱由校笑著搖頭,“朕與周尚書忙了許久,才挑到戶部兩位尚書都滿意的侍郎,還等你幫著理天下財呢。 這打仗就是靠軍需,打的就是銀子的底氣。遼東如今還有回旋的余地,只要熊侍郎能守住今冬,建奴沒了晉商補給,饑寒交迫之下,努/爾哈赤只要不能得到喂飽后金百姓的糧食,分崩離析的事情就在眼前了?!?/br> 畢自嚴抬頭看著自信的少年天子問道:“要是熊侍郎守不住沈陽呢?” 朱由校攤手,“守不住就守不住。建奴只有幾十萬的人口,能上陣的軍卒也就十幾萬人,一旦戰線拉長了,他們的人手就不夠用了。 所以朝廷要在有限的回旋時間里,造出更新更好的火炮,用壓倒性的火炮優勢,抵消建奴騎兵對大明步卒的優勢。 朕的計劃是準備花二百萬兩改照火炮、火藥,然后北上,讓努/爾哈赤后悔曾在遼東興風作浪?!?/br> 畢自嚴第一次面圣,有些話就有所保留?;氐綉舨克麑钊耆A和汪應蛟說:“要是造不出來更好的火炮呢?” 李汝華拍拍他的肩膀說:“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陛下的特長是在機關巧妙上,非一般工匠可比。黃紹夫在造炮方面也很有造詣,經他的手好像鑄造了大約兩千門火炮。我是萬分期盼陛下和黃紹夫早日成功?!?/br> 這些都是汪應蛟和畢自嚴不曾聽說過的。 倆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在心里決定,以后還是應該先多看、少發表意見了。 第798章 木匠皇帝53 這段時間, 各部的尚書基本都帶著本部的官員,閉門琢磨即將提交上去的明年本部財務計劃。唯有刑部的尚書黃可纘把本部的基本框架定下后,余者就都推給了刑部唯一的侍郎喬允升,讓他拾缺補遺并與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起去討論、核對相關事宜。 至于他自己則滿腔熱忱地投入到新型火炮的研發中。朱由校見他這樣執迷火炮的研發,就把內侍監里的一些巧手宦官、還有特別調回來的、在通州練兵的河南道御史徐光啟, 都交給他率領, 自己也常參與這些人對火炮更新、火/藥配方調整、炮彈重制的研究中。 黃克纘能從刑部尚書的政務里脫離出來, 得益于周嘉謨給他選了一位好侍郎喬允升。朱由校開始是非常不認同喬允升、這位由周嘉謨提名的刑部侍郎。原因無它, 就是他的年齡。 因為喬允升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人,與黃克纘沒有拉開年齡梯度。另外不能說出口的原因,一則是喬允升曾在家講學,是屬于東林黨的。再則是見多了二十出頭的年輕進士后, 對喬允升這萬歷二十年(1592年)才進士及第、中年踏入仕途的人,朱由校就不是很想提拔他為刑部侍郎。但周嘉謨積極為喬允升背書。 “陛下,若是別的什么人, 老臣也就認可了陛下的建議, 另換刑部侍郎人選??墒菃淘噬欠浅_m合做刑部侍郎的人?!?/br> “周卿, 年齡啊,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六部的尚書基本都是古稀之年, 要是侍郎也是這樣, 十年后豈不是人才斷檔?” 周嘉謨心里明白天子是為長遠計, 略有些訕訕,為自己找臺階下。 “陛下,刑部的另一位侍郎人選, 老臣一定挑選如戶部侍郎那般年齡的如何?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