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7
在戶部里搞東林那一套,我要找你算賬的?!?/br> “好好好,若是那樣,我就把他送與都察院,與六科那些人一起做伴當御史去?!?/br> 周嘉謨見李汝華認可了一個郎中,長出了一口氣。繼續與他推薦自己選中的其他人。 李汝華卻道:“我收楊漣是因為他是顧命大臣,別的人你再斟酌斟酌。陛下要把南京六部的人都調過來,你再幫我多參詳幾個?!?/br> “茂夫,這幾個我真的是反復推敲斟酌過的?!?/br> 李汝華見周嘉謨不肯讓步,只好對他直言。 “明卿,我看好南京的戶部尚書汪應蛟。只是無論資歷能力做戶部的左侍郎都有些屈才呢?!?/br> 周嘉謨膛目結舌。 “茂夫,你可真敢想。他也應該有七十歲了。去南京六部也是養老的?!?/br> “可是陛下要把南京六部合過來,他過來做尚書不可能,做左侍郎雖然屈才,也不直接致仕要好。不然你問問陛下的意思,再問問汪應蛟本人肯不肯?” 周嘉謨只好接受了李汝華的建議,帶著自己辛苦挑選出來的各部亟待補充的侍郎人選名單,懨懨地去乾清宮求見天子。 第777章 木匠皇帝32 周嘉謨寧愿先與各部尚書對增補郎中的人選進行溝通, 在達成一致的看法后,再從吏部走正常派遣的公文程序,也不愿意因派去的官員的不適合而被尚書們抱怨。 至于各部要增補的侍郎人選,那就更是慎重了。因為各部的侍郎, 他只有舉薦的權利。就是各部尚書也同意的人選, 最后也必須得到天子的認可。 他常常會為一個侍郎的位置, 考核十幾位符合基本要求的官員, 然后在心里按照能力、品性排出梯度,供在任尚書選擇。因為侍郎不僅是尚書的左右手、要協助各部尚書處理好事務,而且還很可能就是尚書的下任人選。 所以他往往會推薦幾位與尚書達成一致的侍郎候選人給天子。但是不到塵埃落定, 那是連吏部侍郎都不知道他曾中意哪位官員的。 因為各部侍郎的人選,如果不能事先達成一致, 出現廷推、廷議就麻煩了。有時候幾個月都未必能出結果。 周嘉謨很快就被引導去乾清宮的內書房。他進去以后才發現內書房做了調整,不再是先帝那時候的模樣??繅Φ哪且淮笈艜? 表明這里以后就是天子讀書的地方, 不再是召見大臣議事的所見。 “周卿, 免禮。隨便坐?!?/br> 周嘉漠行禮后選擇做到天子的側面,他把袖袋里的折子掏出來遞給一邊伺候的宦官。 “陛下,這是老臣反復考量后的幾部要增補的侍郎名單,個人經歷都附在其后。但是戶部侍郎的人選,李尚書中意南京的戶部尚書汪應蛟?!?/br> “汪應蛟有什么不適合的?” “回陛下,老臣記得汪應蛟是嘉靖二十九年生人,萬歷二年中的進士。其能力足以任戶部尚書的。只是這侍郎人選雖是為了解燃眉之急,也是為了陛下五年、十年后有人得用?!?/br> 朱由校對周嘉謨的回答覺得很詫異, 他是真沒想到這老尚書已經考慮到十年后了。 “戶部現在的侍郎呢?” 周嘉謨欠身回答,“戶部侍郎缺位很久了。先帝登基后曾議過幾次都沒有確定。李尚書支撐的也頗為艱難?!?/br> 大明帝國沒垮了最夠難為這些各部尚書的。朱由校數數周嘉謨要增補的侍郎人選,發現兵部算是有兩位侍郎,但熊廷弼掛著侍郎職銜在遼東做經略,實際還是一位侍郎。其它各部也只有一位侍郎。而戶部是最慘的,連一個都沒有。 “那汪應蛟的年齡該是七十歲了,是?” 周嘉謨點點頭。 “老臣就是因為他的年齡而猶豫?!?/br> “南京六部要并過來,你吏部發去公文了嗎?” “回陛下,已經發文去南京吏部,讓他們全部遷過來了,年底前抵達京師?!?/br> “如果他身體可以,就做戶部做侍郎。一應薪俸、待遇等比照戶部尚書低半級。然后把另一位侍郎就要調配個年輕一些的。就是郎中也最好調配年富力強、有一定經驗的,未來兩年戶部的事務會比較繁重?!?/br> 周嘉謨點點頭。 “老臣將楊漣派去戶部做郎中了?!?/br> 朱由校皺眉,“朕記得他是兵部給事中?!?/br> 周嘉謨笑笑,“楊文儒是兵科給事中。他很盡職盡責,對兵部的各項事務盯的很緊?!?/br> “不是擅越職權?” 周嘉謨搖頭,“各科給事中本就有督促本部事務的責任,需對各部奉詔應做之事逐項登記,五日做一次核銷。凡沒有完成者,各科都給事中須報陛下、行彈劾之責?!?/br> 大明的六科給了朱由校一個新認識。這好像是收作業的課代表啊。要是用好了聽不錯的,但是他們還有對上“封駁”圣旨的職能。 朱由校有點牙疼,六科現在只與自己作對,不管“收作業”,這可不大好。 周嘉謨看著少年天子沉吟不語,知道是自己的話帶給他信息量挺大的。要是六科肯好好督促六部的事務,算了,那是不可能的。 還是黃克纘那老家伙說的有道理,先把新君扶起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 “周卿,你認為楊文儒是適合戶部還是適合兵部呢?” “陛下,楊文儒隆慶六年生人,在萬歷三十五年及第后初任常熟知縣,曾為全國廉吏第一。戶部現在清查隱田就缺少他這樣背景的人。且楊文儒有主政一方的經歷,在六科多年,屬于有能力、有沖勁,又是顧命重臣,老臣很看好他十年后?!?/br> 朱由校點頭,“既然這樣,就越級提他去戶部做郎中了。那左光斗呢?” “左共之是萬歷三年生人,與楊文儒同科及第。老臣想放他下去主政掌實務,歷練三年?!?/br> “你安排的很好。這二人品性都不錯?!?/br> “魏大中呢?他也跟著楊漣、左光斗撤回了彈劾方首輔的折子?!?/br> 周嘉漠沒想到天子會問及科道的官員,沉默了一會兒才回答。 “老臣記得他與左共之年齡相仿,是萬歷四十四年的進士。歷任過行人司行人,工、禮、戶、吏各科給事中,都給事中等職。家境貧寒。繼續在都察院發展也是不錯的?!?/br> 朱由校見周嘉漠對魏大中也沒什么太多的印象,遂略過他不再問名單之外的人。 及至看到現任禮部右侍郎為顧秉謙,擬增補孫慎行為禮部左侍郎,就問周嘉謨、 “這孫慎行是什么樣的人?” “此人甚是聰慧,在萬歷二十二年以弱冠之齡中舉,次年摘取殿試探花,之后任翰林院編修。萬歷四十二年升禮部侍郎,曾經代理過禮部尚書。此人回鄉講學、精研學問,做禮部侍郎綽綽有余。這是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