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3
榮國公打熬身體,二十多年從未敢間斷。如今太子也是如此。太上未曾因朕襁褓失母就嬌養朕,而今朕和太上一樣,對太子也不曾松懈一日。不如從即日起,所有六歲以上的孩子都同朕幼時、太子現在一樣,每天上下午各活動半個時辰。眾卿可有異議?” 沒人提出反對意見,剩下的就是活動的內容了。 武將一個提法,文臣一個提法,太醫院又一個提法。五花八門的意見,是越來越多。 賈代善對這些意見嗤之以鼻,他對太上和圣人說:“一套拳打得好,比十套拳稀松強。三刀兩式練好,足夠殺敵保命的了?!?/br> 太上深以為然。 三人參考皇子、公主的日?;顒?,一番商議之后,制定了六歲到十歲組的活動內容,不分男女。十歲到十五歲組,就分了男女。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增加了力量方面的要求。 這樣的要求一出,心疼自家孩子的人家,紛紛在賈代善跟前說孩子跑不了那么遠、舉不起那么重石鎖的話。要求賈代善一定要修改再修改,把賈代善煩的不行,最后用一句話懟了回去。 “皇子和公主都是這樣打熬身體的,難道你家孩子比皇子和公主還矜貴嗎?” 有了太上和賈代善的支持,圣人的全民健身計劃——主要是針對嬌生慣養的子弟。這些人不得不提前動起來。而接到預備役征兵令的年輕人,更被告知要在入營的時候達到規定的力量要求,還有跑步的速度要求。 太醫院和京畿各大醫館的從醫者,深深贊揚圣人這樣的措施,從小打熬身體,成年后自是會比不動的人強壯。反應最熱烈的是負責婦產院的太醫和郎中們:若是大景的女子,能夠每天保持這么多的活動,成年以后不僅養的孩子會強壯,發生難產的幾率,也會少很多很多的。 但這可就苦了要成親的這幫男丁了。迫于征兵令的壓力,京城的大路小道,早晚開始出現了他們跑步的身影。不跑不成啊,正式的征兵令下來,入營的時候達不到要求,罰起來是不留情面的。 想不入營也可以,找太醫、或者指定的醫館開一份證明文件。但是跟著來的就是,這身體不好的證明就得掛去官媒那里了。到了想成婚的時候,就多了一道去衙門檢查身體的程序。而且在官媒那里,誰的身體不好,說親前是必須如實告知對方。因為太醫和郎中都有話,父本孱弱,生下來的孩子結實的少。 所以朝廷為了減少身體不好嬰孩的出生率,要對身體不好的人,加強監督。什么樣的不好允許生,什么樣的不好不允許生,太醫院將跟著制定相應的衡量標桿。 愁得那些不想去兵營的嬌養子弟,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不得不按著征兵令的要求,咬牙切齒地動起來了。 就像周院判召集有權利出免入軍營證明的太醫、郎中時候所說的—— “大好的男兒,別人去保家衛國,憑什么就有人可以享受現成的?!誰給那些貪生怕死的出偽證,圣人說了查出來就按照偽造公文論罪?!?/br> 偽造公文論罪——最輕者不能再行醫,重者可能就是流放、甚至禍及家族的。 在給所有上了戶籍的男子,都編排了入營的次序后,圣人又把眼光轉到各家的仆從身上。 第427章 鐵血帝王23 太上聽了圣人的打算, 幽幽嘆口氣, “明允, 你莫要輕舉妄動這類人?!?/br> “父皇,遼東需要更多的人。那一大片土地, 也不能空在那里。得有人勞作,得有足夠的士兵守衛?!?/br> 缺人, 哪里都缺人,現在缺人最厲害的是遼東了。 相比六部九卿的那些朝臣, 圣人有事情愿意來找太上商量。太上是完全從朝廷的利益出發, 雖然有些時候未免過于求穩了一些,就有點兒裹步不前的味道。但朝臣們可都是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圣人喜歡先和太上論辯,辨贏了太上, 在朝臣那兒就能夠百分百通過。辯論不贏的, 拿去和朝臣討論,十之**也不會得到更多的支持。圣人在心里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嘆——太上對政事的把握度、對朝臣心里的揣度、分析,這些自己還差的太多、太遠。雖太上禪位的干脆, 自己要統籌兼顧好所有的事情, 還有得磨啊。 而太上對父子間這樣的討論政事的模式, 也是非常地滿意。 “父皇,遼東那里得有人去軍屯。燕地幅員廣闊, 雖天氣在冬季里會略寒冷,但京畿之地的百姓移居過去, 會比較容易適應的?!笔ト藞猿智抑赋鲞|東的關鍵點。 “明允, 各家所有的那些奴仆, 都是有身契的人,你這樣是要奪人家產呢?!?/br> 太上直接把兒子的非分之想摁死。 “父皇……”圣人叫的這聲父皇,好懸沒把太上激得跳起來。 “好好說話,你幾十歲了?小乳豬都不像你這么說話了?!笔ト艘贿吥ǔ吨约旱碾p臂,一邊啼笑皆非地笑嗔太子。 “父皇,您幫兒子想想法子唄。鎮國公好容易把遼東收回來,那些炮彈都是銀子啊?!?/br> 圣人說的痛心疾首,“那是把將來屬于小乳豬的私庫銀花了,才做出來的□□啊。要是就那么閑置了,大軍撤回來,就賠本了。怎么也得有人去軍屯,過個三年五年的,燕地就養熟了?!?/br> “那你為什么不留高句麗的人耕種?” “父皇,那些人怎么能留在那里啊。要是將來小乳豬的孫子稍微弱一點,到那時候您不在了,不又給他們死灰復燃了?!?/br> 太上想想——小乳豬的孫子執政的時候?嗯,自己確實是活不到那么久的。 “明允啊,你的步子太快了。要不先把西北的百姓,先移過去一部分,好不好?遼東比西北還好一些的,會有人愿意去的?!?/br> 圣人思忖了片刻,才慢慢地和太上說道:“父皇,從西北移也是條可行之路。但西北這些年因為戰亂,本來就減少了不少人口,就算能移動,最多也不過是百十萬。再多,西北就要空虛了。要是各家都不肯放奴,那就只好從北直隸移佃戶過去了?!?/br> 圣人說著,嘴角略歪歪,露出一點兒笑意,可這笑,圣人看著怎么都像是壞笑。 “朕想把遼東那兒的土地,上等田分一半與這次出征的將士。中等田和下等田,都按照荒地處置。相信北直隸的佃戶,都會爭著遷徙去遼東燕地耕種的。那些擁有農莊的北直隸官宦人家,他們就只得讓自己奴仆去耕種了。要是他們敢拋荒了土地,朕就可以按律法,將這些土地收歸朝廷了。父皇,您看這樣可行嗎?” 太上心想,這樣變通一下,就不存在謀奪官宦富人的財產,不怕朝臣提出反對意見了。當然可行的了。 不過自己這兒子,似乎變壞了呀! 如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