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5
了一下子, 深吸一口氣, 平靜自己的心情,繼續說道:“我們在這里,向東、向南是大片的海域?!?/br> 太子指著粗糙的地球儀, 慢慢地引導閣臣和圣人。 “在我們的認知里, 天圓地方, 在西方那些傳教士帶來的書里, 卻是我們站著的地也是圓的。還有什么以地球為中心的地心說、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br> 太子撥動地球儀, 使它旋轉一周, 把地球儀穩住, 語速更慢了。 “孤想不管它什么心說, 如果是這樣,地球在自己轉動,太陽不動,就有了晝夜更迭。如果地球同時圍繞著太陽轉動,就有了四季輪替?!?/br> 太子手指指著地球儀的中間地帶,“這一片地方,就是夷人所說的土番居住的地方,沒有國家沒有朝廷,只有土番。這里是四季如夏,一年三熟的。孤想,不管真假,派人去探看一下,如果是無主之地……” 太子后面的話沒有,閣臣們也都懂得,那就是開疆辟土的不世功績??!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圣人。 圣人的目光巡視了眾人一番,凝重的聲音,緩慢說道:“傳旨鴻臚寺與十三行,著他們攜手,盡快探明此事?!?/br> 幾位閣臣都有些興奮、又有些慌亂,這世界上還有地心說和日心說,這太沖擊他們的頭腦了。不過好在這些人不是追求學術的學者,幾個人拋開地心和日心,他們現在的目的是治世,是與圣人一樣地期冀著——找到能產出更多糧食的地方,讓百姓能吃飽、穿暖,讓國家能增丁,讓國家更穩定。 當閣臣邁著虛浮的腳步,興奮地離開養心殿之后。圣人起身走到太子跟前,把那地球儀旋轉了幾圈。 “成賢,西人之學,聽聽則罷。我們治國,還是要用千年傳承下來四書五經等經典?!?/br> “父皇說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br> 太子答的誠懇,一本正經。圣人想想,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對,就是這樣的。夷人的槍炮優于我們,我們要學,要拿來用的。戴梓那里聽說進展很快,你什么時候過去看看?!?/br> “好的,父皇,兒臣就安排時間過去?!?/br> 圣人看看梁九抱過來的奏折,揉揉眉心,“等祭天之后吧?!?/br> 父子倆合作,總算在祭天大典前的幾日,把前面一個月積壓的事務都處理完了。 因皇太孫降生之后,圣人曾命人全面地修葺天壇,在皇太孫百日的時候,進行過一次祭天。這時隔不久的再次祭天,修葺的工作量就不是太大。即便如此,寧親王領的天壇內的清掃、修葺等事務,早在圣人和內閣說了要祭天,欽天監還沒選定日子的時候,他就開始率領工部的匠人,對天壇進行了新一番修葺。工部的匠人,還有內務府的人,也都是忙得一個人趕兩個人使喚著,堪堪在福親王、寧親王去查看的時候,準備好了所有的一切。 福親王和寧親王領著配合禮部、太常寺準備祭天的事務。二人對祭天之事非常認真,檢查起來,那是不容有絲毫的差錯。福親王親去犧牲所,仔細地查看為祭天準備的牲畜,看著他們洗滌干凈準備祭祀用的牲畜,吩咐飼養的人,這幾日一定要養好了,別出了差錯。 寧親王則看著工部匠人,在他眼前又檢查了一遍三座望燈臺,每根燈桿是不是足夠結實,懸吊的燈籠如何,還有特制的蟠龍通宵寶蠟。祭天的時候,每個燈籠要插4根這樣的蠟燭,每根蠟燭長四尺,粗一尺,并且鑄有凸龍花紋。這蠟燭可燃燒一整天,不僅是燃燒的時間長,而且點燃之后,不會被風熄滅,既不流油,也不用剪蠟花。 圣人接到倆位親王萬事皆順利妥當的稟報,帶著太子,提前二天住去天壇,進行最后的齋戒。 禮部齊尚書帶著禮部的主要官員,指揮著內務府的人,在圜丘壇,依禮設置了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色緞子,搭成臨時的神幄。翰林院張掌院出手的祝文,已經寫好在祝版。太子跟著圣人,在祭天的前一日,進行最后的檢查。先閱祝版,至皇穹宇進香,到圜丘壇看神位,去神庫視籩豆,去神廚視牲,檢視已經宰殺好的28頭牛犢,33只羊,34口豬,2只鹿,12只兔子無誤,然后父子倆回到天壇的齋宮,略微休息,寅時初就要起身的。 祀日的前夜,天壇里忙碌異常。由太常寺卿率領太常寺的諸位官員,安排好神位、供器、祭品,禮部指導內樂府陳設樂器,御史臺的御史陳中丞,全程監督,最后禮部陳侍郎再進行最后一遍的檢查。 所有陪祭的官員,也在天壇留宿,寅時初刻就要站到規定的位置的。 日出前七刻,早已沐浴更衣妥當的太子,里外皆新,最后外罩藍色四爪五龍蟒龍袍的祭服,跟隨同樣身著藍色的五爪九龍袍祭服的圣人,在天壇齋宮的太和鐘鳴響的時候,步出了齋宮。 當圣人步出齋宮站定,鐘聲停止,鼓樂響起,此時圜丘壇的東南燔柴爐開始燔牛犢,西南懸天燈已經點燃,煙云繚繞中,神秘莊重的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太子跟在圣人三步后,亦步亦趨。在圣人從圜丘壇的東門進去,到圜丘壇的中層拜位,太子率領陪祭的官員,踏著“始平之章”的樂聲,從圜丘壇的西門進去。至于中門,那是留給皇天上帝行走的。 在圣人至上層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叩拜、上香時候,太子等陪祭的眾人,在中位跟著叩拜。等圣人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的時候,太子跟去上香叩拜,之后再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 從燔牛犢開始的燔柴迎天神,跟著奠玉帛、進俎、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撒饌、送帝神、望燎的祭天過程,每一步都需要配合著祭祀樂章?!笆计街隆敝笠佬驅熬捌街隆?、“咸平之章”、“奉平之章”、“嘉平之章”、“永平之章”、“熙平之章”、“太平之章”,最后在圣人觀看焚燒祭品的時候,奏起“佑平之章”,整個祭天大典終結。 在行初獻禮的時候,配合“奉平之章”要舞“干戚之舞”,這是武功之舞。128名樂舞者手持斧頭、盾牌、長弓,跳干戚舞,舞姿威武剛勁,象征四海平定,江山統一 到司祝跪念祝文時,樂聲暫歇; 在行亞獻禮、終獻禮的時候,配合“嘉平之章”、“永平之章”,都要舞“羽龠之舞”。這是文德的祭祀舞蹈,文德舞舞者則手執羽毛及古樂器,載歌載舞,舞姿優雅,進退有序,寓意天下太平,民眾吉祥。 圣人虔誠地祝禱,將酒水奉獻給天地,將祭酒一滴不剩地飲下,三叩九拜,每一次的跪拜,圣人都虔誠得眼前好像有神靈一樣…… 整個過程,太子跟著圣人,每一步驟需要的三叩九拜禮,太子也都虔誠地跟著跪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