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1
林海這里去張家,張鈺對賈璉的選擇也持贊同的態度。 三天后,賈璉抱著算盤來找林海。 “姑父,我沒出門練了三天了?!?/br> “是嗎?練好啦?!绷趾?促Z璉挺自得的,“你先從1 加到100,看看是多少?快點打?!绷趾喝の兜叵肫鹫勰コ鯇W算盤的小學生的這道題。 噼噼啪啪,賈璉報了一個數,5051. 林?;晤^,“不對,再算?!?/br> 三遍三個結果,賈璉額頭的汗,涔涔而出。 “錯哪里了,知道嗎?” 賈璉搖頭。 “從一加到10 ,記下來。復核一次。沒累加十個數,就記下來,復核一次?!?/br> “5050?!边B續三次都是這樣的結果。賈璉松了一口氣,總算是對了。 “永璉,以后在戶部,計數的時候多呢。要是出了一點的錯誤,復核的人看出來告訴你,還是好的。就怕把你的錯當沒發現,層層報上去,出了簍子了,多了幾次,你就沒有以后了?!?/br> “那復核的人就不擔責任嗎?” “每次換不同的人和你擔,三五次之后,你計算出來的東西,還有人敢信嗎?” 賈璉膛目結舌,愣在那里了。 “為什么?”賈璉開口,聲音艱難地發出來。 “你當戶部的人都傻???看不出來你奔著侍郎,甚至尚書去的啊。呵呵……張家仨兄弟各選一部,然后你到了戶部。你能琢磨出來,當圣人看不出來?還是戶部的人看不出來?” “姑父教我,我該怎么辦?” “涼拌。進了戶部,分給你的活不能出錯。把你榮國侯世子的身份收起來。就當自己是沒背景、沒靠山的二榜進士,好好埋頭干三年,就熬出來?!?/br> 賈璉咧咧嘴。 “我和你敬大伯都是這么熬出來的。別人看著我當尚書、做入閣,背后的禪精竭慮又有誰看到了。文章都在功夫外的道理,你懂;在朝廷里做事,也是一樣的?!?/br> 賈璉領訓,繼續去練習算盤。 新一波庶吉士開始在翰林院的三年學習了,才散館的庶吉士們,滿懷入閣的豪情壯志,被分到朝廷的各個衙門或者外放各地。太上皇的精神頭,比起三年前差了許多,等閑也不出慈恩宮了。今上終于開始磨刀霍霍,向著既往反對他、既往蔑視他、既往欺/辱他的人舉刀了。首當其沖的就是盤踞江南多年的土皇帝——甄家。 甄家也曾想在今上登基后,向今上投誠、靠攏,幾次要把家里的女兒,通過甄太貴妃送到宮里。開始是想把庶女送入今上的內宮、或者大皇子做側妃、而后是二皇子,都被今上擋了回去。今年的選秀,恰好甄家的嫡女長成了,就送到京里參加選秀。 甄家這個女兒,是精心養育長大的。在秀女里一站,不言不語地,僅僅憑儀態、外貌,就在全宮的女人里拔了頭籌。當今卻冷笑著,讓皇后把此女賜給忠順郡王做側妃。 “繁森,甄家想通過一女兒,就抹平了過去,做夢?!碑斀裼讜r所受的苦、所遭的罪,多是來源甄家母子。他要這一對太上嬌縱的母子知道,到了該還的時候了。他要讓太上看著,卻救不得。 在今上的示意下,御史臺開始彈劾甄應嘉。有網羅的罪名,更多的是切實的事情。當今發了圣諭,命甄應嘉上京自辯。與圣諭同時下去的,還有五百御林軍。 今上叮囑領軍的繕國公世子,“這差事辦好,你就還是兵部做侍郎,要是辦不好,你就等著繕國公府被抄吧?!?/br> 嚇得繕國公世子連連保證,就是肝腦涂地,也會辦好這差事。 第260章 林海123 出了內廷,牛世子帶著密旨去找賈赦, 問怎么樣才算是辦好了差事。賈赦轉著眼睛, 也想不出來怎么算好。末了, 讓人回府取了車, 落衙的時候,帶著牛世子乘車,進了林府。 “林閣老, 還望您救我一救?!迸J雷诱f著話, 就給林海下跪。 “別,快起來,起來?!绷趾Zs緊去扶。 林海扶起牛世子, 問出來是為甄家去江南的事兒。 “當今可給了你密旨?”林海揀重要的問。 牛世子一愣,立即說道:“是。只是讓我便宜行事?!?/br> “那你去江南, 就不能大張旗鼓地去了。到了以后莫擾民, 收集好甄家的罪狀,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來。要準確、要有苦主、要真的不能摻假, 禁得起刑部、大理寺還有圣人的復核。然后圍好甄家, 莫走了一個, 也莫死了一個。等再有圣旨下去, 當是抄甄家的圣旨了。抄甄家的時候, 千萬莫伸手, 別貪!甄家的東西, 今上看著呢。誰貪了一分銀子, 都是從圣人的口袋里搶了那一分銀子。你知道圣人、朝廷有多缺銀子。也就這些了?!?/br> 牛世子謝了林海,頭重腳輕地上了賈赦的車子,跟去榮國府。 “恩侯,你說今上會要抄甄家嗎?太上還在啊。甄太貴妃還活著啊?!?/br> “甄太貴妃活著如何了?如今還管得了今上!你醒醒吧,甄太貴妃和太上要能管得了今上,忠順的親王早就不會變郡王了。你再看不明白,趕緊回家,把世子位置讓給你兒子算啦?!辟Z赦要不是看繕國公在軍隊、兵部的經營多年,勢力非同一般,早就不想鳥這沒腦子的牛世子了。 “恩侯,可御林軍那些人,怎么可能在抄家的時候不伸手?!?/br> “你明天好好選人吧。選那些要前程,不貪財貨的人。你在兵部混了二十年,別說這點子令行禁止做不到。趕緊回去準備吧,別漏了口風,甄家要是轉移了錢財,就是你沒辦好差事了?!?/br> 牛世子謝過賈赦的提醒,忐忑不安地回府,和自己老爹商量了半宿。 翌日點選了五百御林軍,帶著心腹家將,縱馬奔赴金陵。 進了九月,林海幾番遴選后,終于確定了教授兒子四書五經的先生。是張昭推薦的他的舉人同年張啟功,因是同姓張,雖無親族關系,也往來密切一些。張先生已經五十多歲了,考了二次春闈不中,因父母親喪事又錯過二次春闈,再沒有勇氣去考了,就在家鄉做了塾師。這次兒子春闈中了同進士,外放去了貴州的一個中等縣城做縣令,全家舍不得這來之不易的七品官,又沒能力謀個好地方。聽說林閣老要為公子尋先生,就托到張昭那兒了,想在林海這里結個善緣,為外放的兒子修一條回京的路子。 五個孩子一起讀書。張先生有些吃驚。 林海只好解釋,“林晨、林暮有些淘氣,非得長女管著些。林旻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搗蛋,而幼女心細,能幫先生盯著?!?/br> 未上課,張先生就對林府的幾個孩子,有了初步印象。三個兒子都是頑皮的,分為明淘的、蔫壞的,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