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2
見顧老和張老都是一臉期待,他也不好擼兩位的面子,和徐靜怡打了個招呼。 顧祥皖看出閔千秋的不在意,補充道:“閔教授,你不要看小徐年紀小,本事可不小哦?!比缓笥挚聪蛐祆o怡:“這位是閔千秋,空20的發動機總設計師?!?/br> 一直待在航空研發部幾乎與世隔絕的閔千秋并不認識徐靜怡,他見對方年紀如此小,議題又是聞所未聞的超大化機器人,頓覺不太靠譜,甚至猜測是哪位紅色家族的子侄輩故意拿點半成品,哄騙長輩。 他雖然看不上這種行為,但也沒故意攪局的意思。 他看向徐靜怡溫和道:“這位小徐同志,你對空20的發動機有所了解嗎?” 徐靜怡聽出了他的聲音,是之前在荀首長那作報告的那位。 回想起當時的一些漏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徐靜怡很有禮貌地詢問:“稍有了解。也對空20以及其發動機有一些建議?!?/br> ——給空20的發動機提建議? 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國發動機的軟肋是啥,被媒體報道得差不多,難道你還能從上面挑出一朵花來? 閔千秋已做好心理準備,看對方拿普通資料指揮方遒。 沒想到…… “……空20氣動布局存在不足,影響飛機的機動能力和隱身效果。兩臺發動機靠得過近,太過相近所產生的兩團超音速氣流,會在機身下方產生強大的漩渦,對飛機整體結構的穩定性產生不良后果,雖然增強攻擊優勢,卻會導致三維矢量噴口無法充分發揮作用。所以個人建議應該徹底摒棄過于累贅的設計,以三角環核動力源推進器將會是最佳的選擇……” 一邊說,徐靜怡拿簡單的紙筆,幾乎沒有借助任何標尺,畫出相當規整的圖形示意,也是這一手老道的功夫,讓閔千秋摒棄偏見,認真聽。 “等等……”前面聽著還挺正常的,當核動力推進器出現時,閔千秋就覺得荒唐而可笑起來,幾分鐘后他忍不住打斷對方,“你說的是核子脈沖推進器還是核聚變動力火箭,前者會對大氣層造成嚴重的輻射問題。后者托卡馬克裝置太重,火箭上都沒辦法安置,更別提戰斗機上?!?/br> “嗯,”徐靜怡不慌不忙地說,“所以都不是。是我剛剛說的三角環核動力源推進器?!?/br> 她的語氣很平靜,卻讓閔千秋有一種上課不聽講被老師重復答案的尷尬感。 閔千秋:“……” “三環采取靠磁鐵相吸與相斥的力(2Y 2Y=4Y),以及核反應堆堆芯的高熱量加熱液氫、甲烷等膨脹率高的公制。使用開放式循環可延伸大面積比噴管的發動機可達到3馬赫,這幾乎是世界戰斗機目前最高水平。而三環核動力源推進器,可達20馬赫,遠超人體能承載的最高速度,駕駛員最好穿宇航服?!?/br> 張耀武聞言眼睛一亮,雙手忍不住搓起來。 旁邊的文教授若有所思,丁福忠臉上露出激動的表情,一合掌:“厲害!怪不得是三環設計,如果真如你之前的設計一樣順利,在化學鍵的牽制下,核輻射不但不會泄露,反而還會產生更多的動能?!?/br> 徐靜怡贊賞道:“不錯?!?/br> 丁福忠老臉上露出一抹被贊賞的開心神色。 閔千秋見丁福忠這么信任徐靜怡,都有些不好提出質疑,頓了頓,斟酌了會才開口:“……你說得有多大把握?”轉而他又皺起眉,“不行的,如果是這么快的速度,除非戰機的大部分結構都是用鈦合金制造,否則根本無法飛行。費用消耗太大了?!?/br> “所以說,與其將找材料的時間用在發動機上,不如用在機身的鈦合金上,”徐靜怡慢慢補充。 她看著閔千秋臉色微變,暗忖,若能引導他們將研發步驟拉回到正軌,為國家多節約一些材料和精力也是好事。 張耀武忍不住插嘴:“閔教授,她提的意見有可實施性嗎?” 閔千秋一時有些啞然,正常來說他應該駁斥,但對方如此有自信,還用紙和筆畫出非常規整的圖??粗膊幌袷莻€半吊子的生手。 “徐同志,美帝最近提出的空間核熱推進技術你有所了解嗎?”閔千秋突然轉移話題。 徐靜怡搖頭:“我沒關注過他們?!?/br> 閔千秋一頓,說:“我這里有一些關于他們數據的文件,你要不要看看這份資料,順便分析點東西給我?”說著,閔千秋將文件包里的材料推送過去。 徐靜怡疑惑地瞥他一眼,光是官方公布的數據能看出什么。 可當仔細一看她就明白了,這應該是華國從特殊渠道從美帝那拿來的資料。 資料雖然并非多么詳細,但關鍵在于,除了有數次發動機啟動的實驗數據,還有關于幾組能源轉化率以及不同推進劑(一般是氫氣)的實驗對比,這絕不是正常渠道能拿到的數據。 徐靜怡足足看了二十分鐘才將它放下。 在場眾人沒有一個離開,哦,只有丁組長依依不舍地看了好幾眼,最終還是小跑到附近的辦公室,叮囑一位研究員給樓上同僚帶話,自己又趕緊跑回來。 “怎么樣?” 徐靜怡沉吟了片刻道:“從這份實驗室報告來看,美帝對核能的研發利用率,遠比不上我設計的這款?!?/br> “哦?聽著是個不錯的消息,”閔千秋點了點頭,“徐同志,你既然能設計核能源推進器,想必在這方面是專家,那能否從這份報告中分析一下美帝的核熱推進技術?”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突兀。 顧祥皖敏銳地瞥了閔千秋一眼,若有所思。 徐靜怡稍加思索,道:“從這份報告上看,這款推進技術的確遠超現在的水平,但它的設計問題不少,比如真空環境下堆芯散熱條件極差,光依靠大面積的散熱器是不夠的,最好改良材料,另外排放帶輻射工質的半彎結構不行,效果不良,所以這款只能用在太空而不是地球?!?/br> 閔千秋眼底異彩連連,好一會,才說:“唔……先說說核污染,”頓了頓,他頗有興趣地看向徐靜怡,“你也知道核污染不好解決,那為何還推薦三角環核動力源推進器呢?” “關于這個問題,你可以和丁教授交換下資料,”徐靜怡看向丁福忠,“我將如何解決核廢料的理論與實驗寫得很詳細,光靠說是不清楚的?!?/br> 其實主要原因是樓上還有一大群科研頭頭有約,徐靜怡不想耗費太多時間在重復問題上,她期待著與眾人進行頭腦風暴。 閔千秋看出她離開的意愿,忙道:“這份報告上并沒有說堆芯和半彎結構,你是從哪里判斷的?” “這就和做數學題一樣,題干都給你,數值再怎么變也能推測出具體答案,”徐靜怡理所當然,“你看這上面提供了能源轉化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