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1
,如果演員能夠看著臺詞作為參考,心里便能夠更專注在情感的表現上。王忱做過導演,參與過不少次選角。從他曾經導演的身份出發,在選角的過程里,導演看重的是演員是否有能力將一個角色詮釋好,對一個角色的領悟和揣摩是否在正確的方向上。至于臺詞的準備,接下來會有很長的時間留給演員去磨合。讀劇本的目的,本身就只是為了確定演員對角色的理解,是否與導演保持一致,臺詞應該力求表達的精準,而不是純粹的流暢度。因此,王忱并不打算在“背臺詞”這件事上與寧頌硬碰硬的競爭。他清了清嗓子,專注地盯著劇本,慢慢注入感情,聲音輕緩地開始了朗讀:“姐……嗯,我到了,挺好的,這里挺好的。媽呢?……我走了,家里就都辛苦你了?!?/br>王忱的聲音越來越低,仿佛真得在對著話筒與旁人講話,而不是表現給在座的人。導演們忍不住連呼吸都放得輕了點,誰也沒有發出多余的聲音,生怕聽不清王忱的臺詞。他的聲音低沉而平穩,沒有寧頌的沙啞,也沒有另一個演員那樣情感充沛。他慢慢地讀,淡淡地說,直到最后一句,“好的姐,你和姐夫也保重身體,有時間就給我寫信?!?/br>臺詞的最后兩個字是“再見”。但王忱停了幾秒,才輕聲說出:“再見?!?/br>他臉上沒什么特別的表情,可聲音里的留念、悵然,都在這短短的留白中令人感觸。王忱讀完便閉上眼,仿佛要清理一下自己的情緒,才能繼續下一段。但沒等他繼續開口,高導又發了話:“小萬啊,下面你先不用讀了,我們節約時間,請寧頌老師先表演吧?!?/br>第84章王忱這樣被直接地打斷,在場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坐在內側那個陌生演員頗含同情地看了眼他,略帶慶幸似的,舒出一口氣。寧頌與王忱固然是競爭關系,可兩人畢竟有交情在。寧頌說:“高導,沒事,我不著急……您讓萬辰先讀完吧?!?/br>高思源看了眼王忱,面色平靜,“我知道你不趕時間,你先演吧。萬辰,你有什么異議嗎?”王忱抿了抿嘴,壓下起伏的情緒,“沒有?!?/br>“嗯,那開始吧,寧頌?!?/br>寧頌的目光從王忱有些難看的臉色上滑過,藏著些歉意似的,但沒用太久,寧頌便進入到了人物的情緒中,他挨著凳子蹲下來,假裝掏煙,開始了表演。王忱心里七上八下,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表情,才沒有當場垮下來。然而,王忱也很清楚,他依然遮不住自己臉上的緊張和忐忑,羅少新眼神里的擔憂,寧頌從自傲到愧疚的轉變,無不反射著在他們眼里的自己,此時此刻,一定狼狽透了。可……機會不該是就這樣輕易流走的。他顧不得去看寧頌的表演,而是低著頭,不斷平復自己的情緒。王忱想著秦閱,想著在這么多年里,秦閱又被人拒絕過多少次,碰過多少次的堅壁。他這么渴望憑著自己的實力站到與秦閱同樣的高度上,又怎么能因為高思源一時的否定而輕易退縮,連最后一個展現的機會都不加以把握呢?王忱在心里默讀著劇本最后一段內容,也就是他接下來要表演的片段。臺詞不多,但更重要的是情緒的表達。喬立這個人物,像是從群居動物中走丟的野獸,在異國他鄉的漂泊里,被迫融進新的相似的族群。而他與周遭的一切都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掛心的依然是“家”,想得依然是“回去”。在他身上,有一個極關鍵的標簽,便是孤獨。“……萬辰?萬辰!”王忱沒想到自己坐著竟然入了神,羅少新導演喊了兩次,他才猛然意識到對方是叫自己。他驚得一下抬起頭,但見所有人此刻都疑惑地望著自己,羅少新眼里更是藏著擔憂。唯有座中的高思源導演,嘴角帶著一點笑,問道:“萬辰啊,輪到你了,能開始表演了嗎?”“能,當然能?!?/br>王忱拿著臺本,手忙腳亂地站起來。羅少新以為他還要看臺詞,小聲提醒:“小萬啊,這段表演是要背臺詞的,不能看了?!?/br>“當然,當然?!蓖醭腊褎”居址帕讼聛?。他站在原地,仿佛有些茫然地在屋子里環顧了一圈。旁邊的寧頌擔憂地皺起眉頭,以為真的是自己的緣故影響了他。但就在下一秒,王忱突然走動起來,他朝著屋子后面的窗戶走了幾步,并沒像前兩個演員那樣蹲在原地表演,而是蹲在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寧頌和另一個演員都有些疑惑地看著他,高思源和羅少新卻仿佛醍醐灌頂般,同時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王忱蹲在了窗外日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就是這間屋子里,唯一的陰影區域中。這恰恰與所有人坐的光亮區,形成了一個極鮮明的對比,昭示著此時此刻的王忱,是與眾人不同的,無法融入的,更是孤立的。很少有演員會在自我表演的時候,考慮到整個電影畫面的表達,更不會在試鏡這樣時候,去思考一個光影語言的問題。而偏偏,王忱想到了。他時常自詡在導演上工作吃力,可事實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王忱早已不是個初出茅廬亂拍片子的小導演,那些影像表達上的視聽語言,早已如條件反射般,刻進了他思維的路徑中。王忱蹲在陰影中,靜了兩秒,便開始了他的表演。他蹲在那里,手指就已經是夾著煙的樣子。沒有抽煙的過程,也沒有其他贅余的動作。因為在電影劇本中,畫面開始的時候,“喬立”就已經是在抽煙了。人的定式思維或許會要求“抽煙”前要有對應的“點煙”動作,但事實是,電影畫面中經常會截掉沒有意義的動作,而觀眾完全能夠根據畫面里的一幀,自動在想象里對其他動作進行補充式的想象。演員讀劇本時,往往就是靠這樣的補充式的想象,增加了不少前后因果的動作,但事實是,一切劇本中沒有反映的內容,都是導演并不希望看到的東西。演員要遵循的不是“常理”,僅僅是劇本。這些細節,落在作為同行的演員眼中,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甚至不會有人察覺到,王忱這樣表現的意義何在。即便經驗豐富如寧頌,也絲毫沒有察覺,王忱平平無奇的表演,究竟是哪里吸引了幾位在座的導演,令他們突然開始目光交接,眼神期待,甚至紛紛坐直身體,盯起了王忱。王忱的表演十分短暫,只能用中規中矩來評價。這一個橋段本就不是情緒激烈的內容,現場試鏡終究和大屏幕不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