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3
顧淮大致將事情講了一遍。昨日正是休沐日,顧淮至一家出售文房四寶的筆墨坊取自己日前訂制的軟木狼毫筆,返家途中經過一處巷子口,無意瞥見有些暗色血跡自一虛掩的草席下滲出。他走近一掀開草席,便發現了一具尸體。作為大尚王朝遵紀守法好國民,顧淮自然是第一時間報了官。天子腳下的地方官腳程一向快,不過半柱香時間京兆府尹便帶著一溜的衙役趕到了現場。京城內城發生了命案,出現這么大的治安紕漏,府尹大人感覺自己腦袋快要不保了。因著報案人顧淮有著那么不輕不重的政治地位,府尹大人倒也對他挺客氣,也是因此,顧淮在京兆府查到死者身份的第一時間也得到了這個消息——死者乃負責睿親王府日常采買的一名下人,還是位懷揣“睿親王重要書信”的下人。當然,重要書信的內容顧淮是無法得知了,但方過晌午,京城里傳遍的消息已經成了這位下人是睿親王與朝中某位權重私/密往來的信使,被人刺殺身亡在巷中。這件事不過一天時間就傳遍了京城,進入風聞天下的御史耳中也是自然的事情,不過流言的更迭太快,一夜之間,連睿親王謀逆的細節都出來了。“……昨日晌午方過,劉大人予我知會了一聲,死者確認為睿親王府菜蔬采辦的粗使,懷中所揣書信我卻是不曾見過?!鳖櫥磳⑹虑榫従彽莱?。沈麟倒是沒想到顧淮在此案上還牽扯了這么些關系,更沒想到這件被御史們敲死的謀逆案卻是源于一名小小粗役的曝尸街頭。饒是沈麟在刑部任職這一年內也辦了不少或奇異或陰詭的案子,也實在沒想到會因為一則荒誕流言引起的血案懵了神。不過如果真是一件簡單命案,那倒好解決多了。此案今日早朝經了天子明面,差不多稍會沈麟到衙門點卯時,京兆府就該把案子及相干物件移交至刑部了。想到此,沈麟一直提著的心也稍稍放下一半下來,另一半自然得等到被人誣告的睿親王“洗刷”冤屈后才能落下。此時他倒是想起來一開始追著顧淮出來的緣由了,“瞧我這腦子,我是追來讓你幫忙的?!?/br>顧淮挑眉,“嗯?”“顧三元鑒賞字跡華京一絕,今日散值后可否賞面到刑部,一同鑒賞那出自睿親王的所謂手書?”沈麟這時倒有心情打趣顧淮了?!盎蛞詧蟀溉松矸??”“固所愿也?!鳖櫥瓷陨匝谙卵?,微笑應了。今日朝會因著耽誤許多時間,二人此時也未用早餐。沈麟此人倒也心寬,干脆便邀顧淮說趁這會離應卯還有些許時間,去附近的小面攤上吃些小食墊著些。這邊人心里頭剛稍稍放下了此案,另一邊卻是有人主動湊了上去,并且迅速拿到了案子的一切相干物件。☆、第077章顧淮,年前新出爐的新科狀元,因連中三元一朝及第,一時風光無兩,華京人士送外號稱“顧三元”,如今在翰林院當一名侍讀修修書熬資歷,為正六品。這官兒在京城呢著實不大,不過按往年例,狀元授官一般為從六品史官修撰,顧淮因著天子贊其年少有才,特例將品級稍提了一提,一下子就比同屆考生們都高了那么兩個品級。得天子一句夸贊自然不易,姑且按下此番不表,這翰林院是天底下多少讀書人心目中的殿堂,自來便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一說,能入此中熬資歷,顧淮這官途起點不算低了。此時前途無比光明遠大的顧侍讀正往刑部趕,為了去給他的同僚兼好友兼一表三千里的親戚沈麟幫忙。想到即將可能見到的某位大人,顧淮眼中的恨意一閃而過。前途再如何遠大又如何,在某些人手中,不過是輕易便可以捏死的小螻蟻。如今的刑部,尚書大人年過花甲,在大尚官場上混跡多年,為人處世一向滑不溜秋,不過因著沈麟祖父老鎮國公的面子,平時對沈麟這名屬下倒還算寬厚和藹。但是如今這攤差使吧,辦不好,那可能就是到時沒法好好退休的事,老大人自然不能冒這個險,一心打算找個炮灰頂崗,結果今日刑部右侍郎李綱一下朝溜得實在快,沒辦法只能將重任托付給沈麟。此案由沈麟主審便順理成章拍定下來,大理寺及宗人府對此表示十分同意,就差彈冠相慶了。不得不說,沈麟絕對是個背鍋的絕佳人選,年紀不大官不小,不到而立官拜三品,能力自然是有的,但更架不住其背景雄厚,畢竟不是誰都有一位老鎮國公祖父的,更別提他那禁軍統領父親,鎮國公伯父,大長公主伯娘,還有元皇后姑母。這后臺,反正眾多同僚是不會相信沈麟把差使辦砸了會受到什么嚴重處罰的,自然此時也不會有不長眼的家伙跳出來說沈麟跟睿親王有親戚關系該避嫌了。當然,大家雖然惱怒督察院那群家伙太會挑事,但也知道此事大概就是個大烏龍,沈麟只要負責將那封信跟睿親王扯開就行,卻沒想到這事還真不那么簡單。顧淮到刑部的時候,沈麟正站在文案前一臉陰郁,旁邊還站著兩人,一人著官服,另一人卻是平民服飾。著官服者先看見顧淮,頓時臉上便堆起笑容,“原來是顧三元大駕光臨,實在是有失遠迎??!”此人便是刑部右侍郎李綱了,顧淮與其倒也有過幾面之交,此人行-事向來圓滑,有個女兒在宮里頗為受寵。對于如此熱情的接待,顧淮心中冷笑,稍稍一頓便作揖回敬,“李大人客氣,直呼在下名諱即可?!?/br>說話間朝沈麟投去眼光,卻見其微微皺眉,對自己搖了搖頭。顧淮心下一凜,李侍郎卻徑直過去將顧淮引至案牘邊,為他引見著平民服飾之人?!澳俏冶阃写罅?,稱一聲顧賢弟如何?”也不等顧淮回答,“顧賢弟,今日為你引見這位郭先生,郭先生在書法上造詣十分精深,一手臺閣體出神入化,想必二位能有許多見解可做談論?!?/br>臺閣體乃大尚王朝官方用文體,講究方正端平,將臺閣體用至出神入化者,顧淮倒是想起了一人?!熬醚鼍醚?,”他向那位始終端坐在椅子上不曾站起的郭先生說道,“想必這位便是人稱“京城第一才子”的郭大才子郭先生吧?!?/br>聞言這位郭大才子只是抬了抬手,“哪里,自不及顧三元才名煊赫?!?/br>這位郭大才子的態度實在不好,當然他也好不起來。此人在京城文人圈中一向以傲氣著稱,其年少成名,曾放話若科舉必直取三元。三元及第一直是個佳談,尚朝建立至今無人奪此殊榮——不,現在倒是有了,卻并非郭大才子。郭大才子在顧淮三元及第后便消失在了京城眾人視線中,看此情形,似乎是到了刑部成了名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