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遲早有一天我要找他算賬,哼哼哼,把他剝光了吊在城墻上讓大家參觀,看他到時候還能不能冷艷高貴裝出那副不可侵/犯的冰山樣兒?!?/br> 王微磨著牙恨恨的想。 經過了一天一夜的旅程,王微帶著下屬們終于回到了他們的地盤,位于冀州和西域邊境處的一個隱蔽之地,王微喜歡叫它根據地,而其他人還是按照當地人的習俗,稱呼這里為桃源縣。 作者有話要說:再次強調,本文背景都是虛構的哈,不要和歷史對照,我也沒按歷史寫。 不存在什么影射暗喻,沒有的,沒有的。 不過本章的一些描寫我不是調侃,偉大領袖真是是很厲害,建議有興趣的親可以去看看他的著作。 第94章 最開始的時候, 桃源縣可謂是真不折不扣的彈丸之地,到底有多小呢,吃完飯溜達一圈,從頭到尾都花不了半個時辰。王微純粹是偶然路過, 發現這個地方兩面環山, 一面臨水, 位置隱蔽, 易守難攻。正好那個時候她琢磨著找個地方當大本營,便使了個誘敵之計,帶著手下幾百號人把里面盤踞著的敵軍清繳干凈,從此駐扎了下來。 不知不覺兩年過去,比起當初桃源縣的面積已經擴大了不止兩倍, 還開始往兩邊的山上發展,人口也從稀稀拉拉數百人發展到了接近萬人。不要覺得這個數字沒什么了不起, 這可不是現代社會, 一個縣城能有如此多的人口簡直堪稱奇跡。根據當年在皇宮的時候王微看到的大致估算,只怕整個中原的人口加起來都不到一億呢。 這么多的人口,自然不可能是靠著兩年里老百姓生出來的, 雖然確實人口增長率驚人就是了。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王微在外打游擊戰的時候救回來的, 其余的一部分則是聽說桃源縣是和平之地, 扶老攜幼投奔而來。要不是王微催促著李有財在西域一帶找到了土豆紅薯這些作物, 只怕還養不起這么多張嘴巴。 不過仔細想想,依稀記得土豆紅薯好像都是原產自南美洲吧。歷史上這個時候就已經在西域一帶開始播種了嗎?王微想到這件事總覺得好像哪里不太對勁。 根據李有財寫回來的信件,好像西域一帶也是從更西邊的國家得到這種作物, 還沒來得及大規模的種植,僅僅只是在幾個小國家里面小片的試著栽培。王微一時興起,便讓李有財去打聽一下更西邊那片土地上的情況, 她想知道如今的歐洲究竟是怎樣的情景。 但是由于地理原因加上語言不通,近年來因為胡人不斷的sao擾侵襲四面國家,本來的通商之路已經基本斷絕了,偶爾有商隊都是從海上走貨運,所以李有財也沒打聽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只是從一些商人口里得知,貌似那個把胡人打得不斷后撤,一再緊縮的強大帝國被稱為布列尼亞,上一任的皇帝是個女人,剛剛去世沒幾年。由于她沒有生下任何孩子,所以最后繼承皇位的是她的侄子。偏偏這位女皇帝侄子還挺多的,彼此都很不服氣,新皇帝為了彰顯武力樹立威望,才發動了對外擴張的戰爭。 王微聽后掐指一算,心說這位女皇帝該不會就是她曾經在電視里看到過的那位什么什么歌蘭三世吧?那就奇怪了,記得電視里明明介紹說她去世后幾個侄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內戰,最后活生生的把一個巨大帝國搞得分崩離析。她穿越前正好就為了這件事和閨蜜討論過……莫非她穿越的關鍵不在中原,而在遙遠的那個啥布列尼亞帝國? 可惜這件事也就只能想想,看地圖那個帝國距離中原地區太遠了,而且路上全是崎嶇的山路,騎馬估計得走上半年,所以王微果斷的把這件事放下,沒有花費太多心思。 但她倒是希望這個時空里的歷史發展也按照她所知道的運行。這樣的話,也許未來有一天,她不僅能一統中原,收回所有的權力,還可以率兵西進,效仿當年的蒙古人一路打到歐洲人的城墻下,建立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巨大帝國,從而流芳百世。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沒道理洋鬼子女皇帝能做到的事情她就做不到,據她所知,西邊的文明發展程度遠遠不及目前的中原地帶,黑暗中世紀早就是被大家拿來當笑話講的槽點了。 不過這些都太遙遠,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好好整頓根據地,安排好新涌入的人口,加緊力度備戰,順便,王微覺得也是時候親自去西域走一趟,跟幾個國王見個面,把聯軍的事情敲定了。 心里盤算著諸多的計劃安排,王微臉上帶著笑容,和其他人一起通過了沿途無數個哨崗,一路走進了桃源縣的地界。 按理說她擅自擴充該縣的范圍,還把附近所有大富戶大地主的田地都充公,重新拿出來分給難民耕種,早就不知道犯了多少條律法。但誰叫現在這一帶她說了算呢,那些被奪了土地的富戶地主也基本不是什么好人,平日里欺壓鄉民為非作歹,王微還借著公開審判他們刷了一波初始威望。 她本想著要是有那種人還不壞沒干什么壞事的地主,就抬抬手饒了他們。結果根據鄉民的舉報揭發,真的一個稍微正派點的人都沒找到。但她也就只對著那些充當出頭鳥的大戶下了黑手,其余小有薄產的鄉紳她沒有動,也不允許其他人動。 畢竟時代背景不一樣,她可還沒辦法那么干凈利落的把所有非無產階級都給一棍子打翻。民心雖然很重要,可如今的上層建筑到底是掌握在世家和勛貴手里,嚴格來說,王微自己就是最大的地主富戶頭子,她總不能自己清算自己吧…… 這種時候王微便有點微妙的能理解當年的王雁,想必他也和自己差不多,雖然有著更多更長遠的構想和抱負,卻因為出身的關系無法盡情施展。 還別說,雖然這兩年王微時常私下腹誹王雁,聽別人說起他就不會擺出任何好臉色。但心里深處她卻詭異的對王雁有了點改觀。起碼根據打聽到的消息,他算是朝廷里少數排除眾議,堅持一直抗擊敵軍的人。然而他這么干對鞏固王家的勢力毫無幫助,除了給自己刷了不少聲望,貌似最近王家對他產生的積怨已經大到有點壓制不住了。聽說王家不少人正在聯合上書,要撤掉王雁襄州節度使的職位,另選他人。 而皇帝那邊也非常忌憚他,不但不支援他抗擊胡人,還刻意拖后腿刁難,克扣軍糧,壓著該送去的援軍遲遲不發,看樣子是巴不得王雁就直接戰死在外面,永遠別回來。 可憐王雁還帶著軍隊馳騁在外跟胡人作戰呢,不知道他遭遇這場聯合背刺后,心里作何感想,是不是悔不當初。 不過想想他那副鼻孔朝天的德行,王微覺得這家伙多半不會。 而其他的人……江流一如既往的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