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5
為翌日修禮做準備,其實,謝茂全是為了衣飛石心中那個結。他不在乎禮部官員怎么想,圣旨叫修禮,愿意辦差的就飛黃騰達,不愿意替皇帝辦差的就坐一輩子冷板凳,根本不缺人用。最重要的是,相王府行刺案之后,衣飛石常常都會露出深思憂慮的神色,盡管他掩飾得很好。謝茂知道衣飛石擔心的是什么。無非是覺得立嗣女之事,可能會招至宗室反彈,可能會流很多不必要的鮮血,因此心中難安。謝茂沒法兒直接用語言說服衣飛石。衣飛石若鉆了牛角尖,十個謝茂也拉不回來。他籌備了幾個月,帶著大臣南巡,就是要讓衣飛石親眼看看,為了立嗣女,他在謝朝大地上做了什么,他所做的一切,究竟值不值得。先讓衣飛石慢慢看,看得差不多了,他再和衣飛石慢慢講。他會讓衣飛石心甘情愿地覺得,哪怕宗室血流遍地,立嗣女也是值得的。謝茂穿越之前的時代,女人都很彪悍。他從來沒有看不起女人的想法,對付女人也從來不容情。在他的時代,因為對方是女人就心存輕視還“容情”?下場必然慘不忍睹。在穿越初期,他把這個時代的婦人當男人一樣對付,還一度被人嘲笑他欺凌婦孺。改了許久才改過來。他來這個世界,也從來沒想過搞什么婦女解放運動。隨著時代的進步,女人自己就會學會拼殺,從男權手中奪回屬于自己的利益和權力。就和超越時代的各種科技一樣,時間到了,一切自然就會來臨。他沒有去研究飛舟、傳訊符,當然也不會去搞什么婦女解放。唯一讓他弄得超時代的,只有神仙種。事關生民性命的神仙種。事已至此,用解放婦女來洗腦小衣,讓他的圣父腦袋醒一醒,則是謝茂順水推舟。——宗室有多少人?謝朝有多少婦人?——若以宗室頑固不化之血,鋪一條婦人逃出生天的艱途,怎么又不值得?應該是能夠把小衣忽悠瘸的。謝茂想。第223章振衣飛石(223)謝茂帶著眾大臣在絲織坊外邊轉了一圈,因大掌柜不在,管事無處請示,死活不肯讓這一幫子身份不明的男子進作坊參觀。一則據說這間東湖絲織坊改進了織機,與別處都不相同,怕泄露了秘密,二則作坊里都是婦人,叫這么大一幫子男人進門,容易引起非議。謝茂也不是非得進去,就在門口殷殷垂問那位年過半百精神矍鑠的管事阿姆,每月銀錢幾何,每天做工幾個時辰,能不能休息,管不管飯,有沒有什么難處……聽得諸大臣都面面相覷。你一個皇帝,管得也太細了吧?若這作坊是官辦的也罷了,民間商人私設,難道你還能強壓著人家多給銀錢多給假?商人重利而輕義,一旦賺不著錢了,買賣說關張就關張,朝廷也不能逼人家開張呀。皇帝身邊圍著閣老和尚書侍郎,三個翰林待詔不愛往前湊,各自站在一邊欣賞春色。印大斗在外邊等得無聊,蹲下身折了青嫩的春草,想要編一個蚱蜢。他在挑選草根時多走了兩步,遠遠地聽見隱在外圍的侍衛跟人說話。抬頭一看,發現被攔在外邊的是幾個穿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婦人之身不施脂粉戴著紗帽,腰間懸掛的則是聽事司的腰牌——得,甭怪皇帝管得寬,這名義上“承包”給民商的絲織坊,只怕七成還是聽事司在統管。這不,稍微有點風吹草動,聽事司立馬就派人來撐腰了。他拿著編好的蚱蜢走回傅覺非身邊,示意傅覺非看背后,做口型:“聽——事——司——”同為翰林待詔,傅覺非是太平十五年的進士,論年科,印大斗和梁勝文都是他的前輩。然而,傅覺非早在三十年前就已詩文名滿天下,如今是謝朝儒林文宗之一,地位非常尊崇。傅覺非年少成名之時,正是文帝朝政斗最血腥殘酷的時候,他明哲保身沒下場應舉趟渾水,直到東勝學派在太平朝重新復蘇,傅覺非才下場入仕。他脾氣很好,胖墩墩的身形,常帶笑容,順著印大斗的指使看了一眼,卻嘆了口氣,輕聲道:“曠古未有之變吶?!?/br>今日能跟在皇帝身邊的這一波文官,全都是聰慧變通之人。想想皇帝年前年后的舉動,都知道皇帝只怕是要發大招了?!袀€吳氏休夫案算什么?死個皇子算什么?皇帝南巡差點沒把京城的禮部搬空,出門先到彤城東湖看妓|女,再來看全是婦人做工的絲織坊,總不會是皇帝看上哪個娼婦了吧?看了蔡仙仙的絲織坊之后,皇帝興致非常好,帶著一幫大臣沿著東湖踏青,繼續體察民情。“你們看看,一路行來,與別處可有不同之處?”謝茂問道。謝茂正值壯年體格強健,跟在他身邊的大臣諸如黎洵、竇蜀珍等人,年紀都大了,謝茂著意舒行緩步,留心著幾位老大人的情況。這種場合,說話也得論資排輩——皇帝垂詢的問題,你也會答,我也會答,搶答當然不行,露臉的事理所當然是官位最高的來做,又或者上面人故意相讓,暗示下邊人回答。黎洵笑了笑,故意看向李璣。李璣是東勝學派在朝的領頭人,也是百里簡的師兄,眾所周知,百里簡與襄國公交好,黎洵又是早幾年就明著給襄國公府送過禮的關系,內閣之中,黎洵和李璣也稱得上是守望相助。“水畔麗人遍布,風光與別處不同?!崩瞽^年紀與皇帝相差不多,性情上也散朗不少。他敢這么跟皇帝調侃,幾位年紀大的老臣還真有些咂舌。彤城本是煙雨馥郁之地,歷朝歷代都出美人,行走在湖畔街邊的女郎多數身嬌玲瓏,眉目清秀,鶯聲笑語之中香風涌動,景致確實別處難尋。謝茂笑了笑,再看其余幾人。黎洵與竇蜀珍都看出來了,只是以他們的身份年齡,這事不大好說,都是含笑。閣臣尚書都不吭聲,再往下就輪到侍郎了。狄琇說道:“以臣觀之,彤城之婦人,不喜帷帽覆面,青絲芙面皆露于人前,行人不足為怪,可見民風不同于別處?!?/br>在謝朝,獨身出門的婦人除非年紀大了相貌平庸,都要戴上帷帽,避免閑漢見色起意sao擾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