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4
她處理的事情比以前少了點,如今輪到原箴熬夜加班,但她手頭還能經手最新的消息。 齊國已經徹底分崩離析了,齊國王嗣被殺的消息已經傳開,各地政權割地封王,各自立了五六個自稱田氏血脈的王,甚至還有幾個人立的是陳氏,說找到了幾百年前田氏代齊之前的正統血脈。 即墨君兩個兄長似乎早已失去了大權,相繼被殺,而越國大軍一路殺上去,甚至攻入了臨淄城,即墨君敗走高唐,勢力緊縮,如果這個分裂的齊國還能被稱作齊國的話,那也只剩下一半多點了。 即墨君的勢力范圍看起來也不比其他自立的王侯多到哪兒去。 而分裂后小國林立的情況下,是極不利于一位沒有兵權沒有血統的女性掌權者的,即墨君的軍隊相繼倒戈,但由于齊國消息不便,甚至沒人知道即墨君所在的所謂正統齊國的掌權,還是不是她。 另一面,齊國政變最重要的參與者,墨家,卻顯得力不從心。 墨門奔走的勢力,是可以逆轉戰局,但他們很多時候更像是附著在城墻上的機關,卡在投石車上發揮功效的零件。有了他們是會讓戰力倍增,但倍增的前提是有基數。 墨門似乎想要在這場齊國戰亂中獨立起來,誰也不依靠,但他們如果抱團成為獨立勢力集團,卻因為人手不足,層級關系隱秘,連地方上一些二流三流的半兵半農的軍團都不如。 墨門想要招兵買馬,招來的農民卻不太可能適應他們的集團,他們必須學普通軍隊那樣帶兵——可那樣他們還有什么優勢,這不就是從零開始,蹣跚學步么。 在齊國沒有分崩離析的時候,兩個神仙斗法,叱咤風云的人物,竟然隨著政權崩塌,一下卷入底層。 誰都沒在齊國這個大樹倒臺之前,意識到自己也不過是樹上依附的藤蔓。在大樹倒臺之后,各方野蠻軍武登場的時候,他們連抵抗的能力都沒有。 越國這個難纏且陌生的對手,卻在齊國分裂之后,一路北上,速度快的另所有人震驚。 而商牟在前線,也正式將部隊分開兩支,讓開一條仿佛直通楚國內部的康莊大道,甚至放棄對那幾座渡橋的進攻,停住了腳步。 分開部隊,進行這樣大的部署調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 牘板與軍報如雨一樣落在成周,辛翳還要為這件事勞心勞力。 但這兩支部隊成功停在朝歌與濮陽一代,暫歇腳步,靜靜等待趙國落入網中。 趙王的命令就是讓軍隊恪守在邯鄲南側,不可離開,可后來因為軍糧不足,一部分軍隊又發現他們一直攻守數個月,幾乎浸飽了血的渡橋,竟然可以隨意通過,他們想要南下掠奪幾座村莊奪取糧食。 但趙王心知愛子巨鹿君怕是已經兇多吉少,這不過是跟上次一樣的甕中捉鱉的戰術,便死命令軍隊按兵不動。 可這年頭國與國之間的遷徙、入戶都極為普遍,趙國至多對至親有不可背叛的忠誠,可對于趙國……那未必真有多少。有大批士兵家人早已餓死在后方,他們心灰意冷,駐守邯鄲城附近,靠近中心,就是靠近了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 而活下去的希望就在眼前,一大批將領果然坐不住了。 舒不愧是拮據過的小國的君主,很能理解一些民眾和士兵被逼到絕路之后的想法,一切都像她預測的那樣。去年寒冬凍死的大批百姓,春季卻不能耕種必須參加戰爭的憤怒,一切都使得軍隊中聽從軍令的上層將領和下層被征召入伍的民兵,更加割裂。 而楚國對天下昭告的“移民”政令,更是讓各國陷入戰爭的百姓都幾乎收拾家當,毫不猶豫的奔向楚國。 在商牟帶兵休整,補充軍糧時,趙軍的主力也陷入了混亂。 低層士官換了一輪又一輪,逃兵反兵殺了一波又一波。 但對于一國軍隊而言,養馬、庖廚、送信、運糧這些最關鍵的節點,都是由這些被征召的小兵組成的,趙國的鐵血,只讓那些低層士兵,在天下未一統之前,就先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到了天剛剛炎熱的六七月,商牟補充兵力,一鼓作氣,繞開主力,沖破防線,帶著尖兵一路直奔邯鄲腳下。 但趙王還有底牌,他甚至在藺腹暫時擊退秦璧的時候,將邯鄲城中的衛兵禁軍,支到邯鄲南部的埡口,來防止商牟進軍。 等到拿出這張牌的時候,商牟意識到,這些禁軍就算再難打,但也只是趙國的最后一道防線了,藺腹都要急的跳腳了,可趙王也是怕了,畢竟手里也沒多少牌了,再不打出來,可能就沒機會打出來了。 但商牟的壓力卻不輕,雖說大批趙軍陷入混亂,但還是有些軍官認為趙國絕不會亡,帶著軍隊轉頭去咬楚軍的屁股,商牟雖然離邯鄲近了一大步,卻也陷入了前后夾擊之中。 甚至有一段時間,南河與辛翳都沒有接到商牟的軍報。 雖知道商牟所帶的大軍人數眾多,兵強馬壯不會出什么問題,但商牟也沒有余力開辟出一條回遞消息的路了。 辛翳有些急了,他想要從境內再調撥兵力加去,但南河認為這樣不妥。 他們把大批趙軍放進了楚國,還需要兵力抵擋他們,否則就不是甕中捉鱉,而是引狼入室了。 可南河沒想到,另有一個人也急了。 舒終于開口:“已經到了這時候,邯鄲馬上就在眼前了,我們不應該再各自保守軍情了。將商君最后一次回軍報的地點告知,我要派秦璧前去支援。只要能給他解了圍,他們就可以聯手進攻邯鄲了!” 第244章 云漢 商牟確實陷入了泥潭之中。 辛翳雖然也特意為他率領的楚軍配備了騎兵與戰車,但楚國畢竟是南方, 騎兵的水平不論如何都無法與趙軍相比。再加上戰車雖多, 可趙國率先拋棄了戰車, 用十人一隊的機動騎兵代替了沖鋒。 事實證明這是有效的, 他們可以擠進戰車的縫隙,再用長矛扎死戰車上主駕的士兵。 駕駛戰車可比學習騎馬難多了,駕車兵更是天下最珍貴的兵種之一,車上六到八人,全靠這一個駕車兵。趙軍用這種策略,沒幾次來回的進攻,楚國就剩下一堆沒人能駕駛的戰車擺在那里當掩體了。 但楚國的優點卻是步兵抗壓能力強, 軍心團結, 士氣高漲, 存糧又齊全。 辛翳則選擇用戰車聯排在軍隊后方做抵擋,步兵全力向邯鄲的方向壓進。 只是趙國畢竟是軍武大國,幾年的懈怠與饑荒災難雖然讓外頭的軍隊有所松懈,但趙王手里的王牌還是讓人頭疼的。 入夏之后, 趙國地區又開始了暴雨, 泥濘之中,楚軍所能活動的范圍更小了,東西兩側是群山,南北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