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8
這人便是當日避難于太子妃宮中的戚夫人。 她的兒子如意也將近二十歲了,如今在咸陽書院東所讀書,然而沒有封地也沒有家產,更看不清前程。 皇帝本就沒有后宮,自太子妃死后,后宮更是形同虛設,只留了幾個灑掃宮人。 這便給了戚夫人可趁之機。 同在宮中,太子泩漁色獵美,戚夫人心懷不軌。 戚夫人雖然不再年輕,然而熟透了的女人,徐娘半老,別有風情。 兩人床笫之歡,倒是和諧默契,一發不可收拾。 服侍的宮人嚇得要死,哪個都惹不起,更不敢捅破了,只求別鬧出事來。 太子泩與戚夫人,說起來一個是大秦儲君,一個是夫人,然而卻都已經是政治上的邊緣人,且都沉寂了十多載。不像御書房里的眾皇孫。所以胡亥也并未特意派人盯著他倆。 如此一來,直到戚夫人誕下了皇孫,紙包不住火了,才鬧到了皇帝跟前。 “殺了她!”漢太王太后呂雉尋到章臺殿來,憤怒得敲著案幾,嘶聲道:“這戚夫人留不得!她的兩個兒子也留不得!當日我的兒護著她的兒,如今我兒已死,她的兒卻還活著!這賤婢不思悔改,又在我女兒亡故之際,勾引太子做下這等丑事!該誅!陛下所若執意要留著她,我的今日,便是陛下的來日!” 戚瑤這事兒做得的確太丑了。 胡亥雖然有意扶持太子泩,無奈太子泩不爭氣,自己給呂雉送了現成的把柄。 事已至此,戚夫人是留不得了。 而太子泩又恢復了閉門讀書的日子。 心知難逃一死,戚夫人與長子如意相對而泣,叮囑如意道:“從前咱們母子倆自生自滅,如今有了你這弟弟,那是正經的皇孫。陛下就算不留我,總會留他自己的孫子。以后靠著你弟弟,你也不至于沒個下場?!?/br> 如意大哭,道:“娘你為何要做出這等糊涂事來?” 戚瑤嘆氣道:“可恨那太子泩,出了事兒一點也不頂用?!憋L波中,太子泩的毫無作為,顯然與她以為的太子殿下相去甚遠。 可惜陛下少來后宮,唯一被她撞上的一次,她還沒走近被陛下看到,就已經被陛下身邊的侍從驅走了。 戚瑤又道:“我死了之后,若是長公主來祭拜,你要攔著?!边@說的是劉螢。 如意道:“為何?” 戚瑤淚濕鬢發,恍惚間想起年少光景,輕聲道:“我不愿見她……” 忽忽半生已過,少時憧憬皆成空,受辱忍恥,無顏對舊友。 她這一輩子,原是一步錯,步步錯。 然而戚瑤多慮了。 戚夫人之死傳到長公主劉螢耳中,不過只得了一聲嘆息。 如今的太子泩已是個志氣消磨的中年人,只貪圖那片刻歡愉,何曾想過后果。 事情鬧到了皇帝面前,太子泩嚇得心膽欲裂,把自己鎖在屋子里,生怕皇帝問罪,吃不下、睡不著,旬月功夫就瘦了一圈,從大胖子變成了小胖子。 又私下托人傳話給蒙南,言說萬一他不好了,要蒙南照拂他的后事與張氏子嬴禮云云。 過了兩三個月,皇帝始終沒有傳召他。只他身邊的宮人統統換了新人。 太子泩松了口氣,感到脖子上懸掛的利劍似乎撤走了——他卻不明白,這是被徹底放棄了。 危機過后,太子泩又恢復了常態。 這夜,他小憩醒來,忽見點燈宮女,纖腰艷目,又似戚夫人,又似多年前的張氏。他不由分說,強拉了這宮女,往床上顛鸞倒鳳去。 那宮女已放棄掙扎,待覺出不對,哭著看去,太子泩已轟然倒在錦被之上、沒了呼吸。 太子泩將他的生命定格在了最舒爽的一刻,也將他的人格定格在了最卑下的一刻。 只太子泩與戚瑤留下的這個皇孫,排在太子泩這二年與眾宮人所生的孩子之后,為嬴十二。 嬴十二始終未有姓名。 宮廷侯爵之間,都私下稱這個孩子為“孽子”。 這名聲傳到皇長孫嬴禮耳中,倒叫他生出一絲親近之心。 畢竟,在樊媛等人看來,他嬴禮也是“孽子”吶。 借著太子泩之死,呂雉鼓動眾臣,要求已滿十五歲的嬴祚入預政,學習如何治理這龐大復雜的帝國。與此同時,皇太孫的幾個哥哥,是該各就封地,還是出宮建府呢? 問題拋到了胡亥面前。 第245章 即使沒有呂雉煽動群臣提出來,胡亥也會讓皇太孫嬴祚入預政了。 至于長于皇太孫嬴祚的三位皇孫, 則仍養在宮中, 待大婚后出宮建府。 本朝制,斷絕了皇子各據封國的可能。 呂雉松了口氣。 皇太孫嬴祚占據嫡長大義, 功課上敏而好學, 待良臣尊而重之,理政事不嫌繁累, 甫入預政,便得眾人交口稱贊。 胡亥也悄悄松了一口氣——總算沒再養出個太子泩來。 嬴祚早已在祭拜母親魯元時, 便于陵墓前暗暗起誓, 斷然不會做似父親那等儲君。 卻不知道他的父親太子泩, 在年少時, 也曾是個聰慧的孩子,也曾被眾人寄予厚望。 如今皇帝以農桑為首政, 又下令田租減半, 由十五稅一降到了三十稅一。自此以后, 這一農稅成為大秦定制。天下無戰事,次年, 皇帝又下令推遲男子服徭役的年齡三年,并縮短服役的時間。 在胡亥治理下的大秦帝國, 律令上輕刑慎罰, 文化上收集天下藏書、在各郡縣開設蒙學,思想上推進大一統理念,外交上與南匈奴、烏桓開通互市。一時間百姓殷昌, 風移俗易,眼看著便是太平治世。 歲冬,大夜宴。 宴上,趙乾低聲匯報,“陛下,張良走了?!?/br> “朕知道了?!焙サ蛧@一聲。 前番張良主動向皇太孫求肯,道已無再可教導皇孫之處,幽囚二十年,愿得出外一觀。嬴祚不忍,再度求到皇帝面前。 這一次,胡亥沒有駁回。 而張良重返闊別二十年的社會中,見人人習隸書,誦秦書,無人再憶齊楚韓、無人再思燕趙魏。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而他被拋在了原地。 憶往昔,他張良弟死不葬,散盡千金,博浪沙刺秦,聲動天下,豪情壯志好男兒。到如今,衣衫單薄伶仃人,故國不在,連故國文字已無人誦識。他的國,徹底亡了。 張良黯然心灰。 好不容易求來恩旨,可以自由出入了,然而張良卻只外出過這一次,便稱病不出,只鎮日在園中行道引辟谷之術。 今日晨起,仆從入內室,卻不見張良蹤影,只在案上尋到一張字條,上書“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 趙乾低聲道:“他出咸陽往南邊去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