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0
?” 言下之意,若蕭何再有二心,便是一個死字。 蕭何跪地,顫聲道:“小臣絕不敢有異心。從今往后,一定勤勤懇懇為朝廷辦事?!?/br> 胡亥笑道:“你敢有異心嗎?”似是玩笑話,“從今往后,你的族人可是在朕掌心里了?!?/br> 蕭何額頭冷汗涔出。 “下去?!?/br> “喏?!?/br> 蕭何一時也不知自己心中,到底是盼著族人來咸陽,還是不要來咸陽。 最好是半路他們自己逃了…… 胡亥等人走了,摸著下巴想了想,那張蒼可以給小團子做數學老師??! 雖然有點大材小用,從學識上來講,有點像是叫博士生教一年級的小孩。 但是從身份上來說,皇帝的兒子,那還不是想要多好的老師就要多好的老師? 所謂再苦不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胡亥拍板決定了,就讓張蒼教小團子算術啟蒙。 既然配了數學老師,也別差著語文的了。 胡亥一時也想不出特別有名的飽學之士,先把叔孫通拎過來充個數。 叔孫通有個好處,那就是在與女子、小孩相處之時,如魚得水。 小團子這么個稍微帶點自閉的安全感缺乏小孩,連他親爹都下口咬,卻愿意安安靜靜聽叔孫通講文史。 于是小團子的啟蒙老師就配齊了,博士叔孫通、少府屬官張蒼。 叔孫通這段日子以來,頗有些情緒低沉。 滿宮鶯鶯燕燕散了個干干凈凈,皇帝沒啥感覺,他反倒傷春悲秋、害了相思病。 臘月尾,連佳人劉螢都走了。 叔孫通只覺,人生在世,還有什么趣味? 直到皇帝下了封他做皇子啟蒙老師的詔書,叔孫通才算是活過來。 從接到消息開始,叔孫通嘴就咧著沒合上過。 皇帝至今只有一個孩子。 他能做這個孩子的啟蒙老師,那是多大的榮耀!搞不好,他就是未來的帝師! 叔孫通仿佛已經看到未來的新君對自己稱“老師”的場景。 帝師,那是多么超然的地位!到時候連皇帝都要給他低頭,更何況文武百官!誰還敢提他被“先帝”打屁股的陳年舊事?誰還敢叫他的綽號“孫子”? 爽??!太爽了!叔孫通抖擻精神、約著張蒼上任了。 學生正主是小團子,還有個伴讀蒙氏阿南。 兩只五歲的小娃娃,就這么一入學堂深似海,從此童年是路人了。 胡亥卻是安排完兩小只,部屬好內廷,留右丞相馮去疾鎮守咸陽,便準備啟程東巡了。 此前“驚心動魄”的小微服,把他自己搞到咸陽獄中去了,雖然最后有驚無險,還撿了張蒼回來,可是卻叫胡亥意識到,他之前想要微服私訪的念頭是很不靠譜的。 這還是在帝國中心的咸陽,不提敵對勢力,不講刺客暗殺,單是本朝的律令,就能治得他寸步難行。 胡亥及時轉換了方案。 從前周朝有專門采集民間詩句的官員,每到春天,這些采詩官就會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把收集來的詩句匯總編著,譜曲后演奏給周天子聽,作為對民情的了解。 據傳這就是的由來。 秦朝沒有這等官員。 但胡亥是皇帝,他說有,自然就有了。 秦朝法律不許民眾議論詩書,主要是不許民眾以古諷今。 于是胡亥從咸陽派出十支官員隊伍,也不采集詩句了,改為采集民間風俗,名為采風郎。 他自己也混在其中,以采風郎的身份,巡視天下。 按照計劃,帝王的鑾駕會在晚于他三日,從咸陽沿馳道出發,由左丞相李斯陪伴,底下無人知曉車上是空的。 而胡亥本人,則早已以采風郎的身份,走在前面。 這時候,就要感謝先帝信奉方士之言,隱匿行蹤,使得文武百官,都摸不透帝王所在,到胡亥也保留了這一傳統。 出行之前,李斯與胡亥商量,“這第一站,陛下您想先去哪里看看呢?” 胡亥端詳著秦朝堪輿圖,道:“我朝立足之本,在關中沃野千里,朕出行,當先在關中仔細查訪?!?/br> 李斯與胡亥的目光落在地圖上同一處地方:鄭國渠。 鄭國渠,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修渠人的名字就叫鄭國。 鄭國原本是韓國人,作為間諜來到秦國,想要通過讓秦國興修水利的辦法,削損秦國民力,減弱秦軍戰斗力。 那是秦王政元年,嬴政只有十三歲,還是呂不韋當政。呂不韋商賈出身,有種天然的文化上的不自信,很愿意做能流傳千古的事兒,比如使人作,比如興修渠道。 鄭國修渠過程中,做間諜的事情曝光了。 事件曝光之時,嬴政剛剛親政,被利益集團裹挾,不僅要殺鄭國,還要驅逐在秦的六國之人。 因為鄭國一句話,先帝免了鄭國死罪,并最終修成了鄭國渠。 鄭國當時說,“我來修建鄭國渠,不過為韓國續幾年國運而已,卻是為大秦立萬世之功?!?/br> 鄭國沒有吹牛。 修成后的鄭國渠,能灌溉關中四萬頃田地,出產糧食可以供給秦國六十萬大軍,為秦滅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后勤基礎。 胡亥出巡,怎能不去的帝國糧倉看看呢? 第74章 關中的重要性, 不只在糧倉這一點。 國都咸陽地處在關中, 胡亥這皇帝要想坐穩, 一定得安撫好關中黔首。 在他之前, 因為沒跟國都百姓搞好關系, 而被群眾逐出國都的君主也不是沒有。 西周的周厲王就開創了歷史先河。周厲王為了改善朝廷財政收入,把京畿的山河湖澤都劃為天子直接控制, 不許國都平民進入打獵開采;又派出秘密警察, 查到背后誹謗天子的平民就斬殺了, 使得人民道路以目——當時的大臣召公虎勸周厲王,還留下了千古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沒過幾年, 鎬京老百姓受不了了,發動暴亂, 把周厲王給趕出了王宮。 周厲王一直逃到彘,從此成為了流浪兒。 說起來, 也是很棒棒了。 如果說陳勝吳廣是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那周厲王被逐,就是歷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動。 有周厲王之事在前,胡亥剛撲滅了第一次農民起義,可不想一時不查,再弄出個平民暴動來。 說得難聽點,萬一到時候項羽率領各路諸侯殺入關中, 這些關中黔首就是胡亥的最后一道屏障。 所以安撫關中民心, 給黔首發點“忠君愛國”的洗腦包, 是胡亥早就計劃好的東巡第一站。 對于關中,胡亥曾經有兩點誤解,一則在地理,一則在氣候。 第一點,不知道為什么,一說起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