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2
是。也正是因此,就有了眼前的這一幕。十方應魂香被點燃,煙氣緩緩上升。只不過以前的時候,這煙氣夾帶的是給老祖們的一個口信兒,這一次帶著的則是一個加長加大版的口信兒。龍家眾人:也就一冊書這樣長、這樣大而已。其實,出現這一幕,真不怪龍家人大驚小怪,畢竟這一家子是真沒出過這種后輩。在龍家的傳承歷史中,若以龍瀟瀟改良煉體功法為分界線。那么修煉改良前功法的龍家人,和修煉改良后功法的龍家人,站在一起完全就不像出自一個家族。畢竟前者如同戰場上的推土機,后者如清風朗月的訟詩人,差距之大,可見一斑。但無論是前者明面上的強健,還是后者暗藏的雄渾,都昭示著龍家人的共同點——力量。細數龍家的族譜,多的是暴力劍修、暴力刀修、暴力道修,還有幾個暴力佛修,甚至連醫修都能用拳頭解決不聽話的病患。但龍家真的沒出過儒修,自始至終都沒有。雖然清歡也不是儒修,但他出書了??!出書是什么概念呢?也許在一般儒修看來,沒什么大不了,但對于龍家人來說,簡直能原地旋轉上天的無敵棒好嗎?龍家人激動的像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雙手顫巍巍的捧著后輩的錄取通知書,激動的無以復加。在龍家人看來,這般的喜事,難道不該讓老祖們一同欣喜一番嗎?什么,你說十方應魂香珍貴?那也珍貴不過,龍家出的第一個文化人兒??!什么,你說這樣貿然打擾老祖不好?呵呵,閑著也是閑著,成天到處浪,讓他們看看后輩不好嗎?什么,你覺的這樣的行為勞師動眾了?環視一周,并沒有啊,我們只選擇了祖廟旁的一個小院子而已。真·園林·假·小院子:……眾位供奉無話可說,他們雖然接受龍家的供養,但與龍家也只是契約關系,又不是真正的龍家人,完全搞不懂他們的腦回路。只能排排站,看著這大手筆和大場面……——————雖說龍家家主開心到點燃了十方應魂香,但他其實還是有些疑慮的。他的疑慮與無罪的有些類似。看著這全書的狗血劇情,龍家家主忍不住摸著自己的腦門兒想:我兒子的感情觀念到底是怎樣的呢?他為何會寫出這般曲折離奇的故事?龍家家主倒不像無罪那般,以為清歡向往的感情生活需要一些波折。他只是在慎重的思考,是不是有人,在他沒注意的時候,傷到了兒子的心。作為一個糙爹,龍家家主的想法極其簡單。他希望兒子可以得到一份圓滿無暇的感情,更希望他的生活順遂到無波無瀾。盡管這很難實現,但作為一個老父親,他一直在為此努力。此時的龍家家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有了準道侶。更不知道這個準道侶也在思考,要不要投其所好,創造一點小波折。——————作為最近大熱的話題,我的沙雕道侶這本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視線。人多了,自然爭論也會變多,各種各樣的觀點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眾人對這本書的某些觀點,有贊同有反對,對于這本書的品質也有褒有貶。看書的不一定是文人,但文人卻是讀者中較有權威性的。這時便有一個門生不少的儒修站了出來,他直言道:“此書作為消遣之用尚不合格,何談其他?”這個儒修認為:書中情節雖然少見,但很多地方都存在邏輯難以自恰的問題。接下來他便以認真的態度,開始探討,什么樣的摔倒姿勢,可以達成“摔吻”成就。什么樣的修為,可以在百米高坡滾落時,達成“滾吻”成就。若從以上觀點,推斷出兩個主角的修為。那么以此二人這般的修為,御劍飛行時與人相撞,真的會造成失憶嗎?聽到這里的眾人,便再也按捺不住的紛紛開口討論。有一名醫修還探討起了“失憶”這種病癥,與“癡傻”和“失魂”的不同病理。人聲鼎沸中,那名儒修抬了抬手,眾人都在交頭接耳沒人看到,那名儒修張了張口,被淹沒在了聲浪中。儒修:……我還沒有說完,你們能給我一個繼續說下去的機會嗎?顯然,一旦歪樓,想要在扭轉回原狀,是十分困難的。最終那名儒修無奈的回身,向自己的夫子遞去了一個“沒辦法了”的眼神。沒錯,那名儒修本就不是個愛出頭的性子,今次主動站出來發言,大部分是因為夫子的命令。而他與夫子的觀點不謀而合,也就痛快的下了場,只是沒想到會出現如今的狀況。他那白發白須的夫子瞪了他一眼,便站起了身,親自來到了那個平臺上。顯而易見的,那夫子——禮澧,是個修為更高、威望更為深重的儒修。他命自己的弟子站出來說那一席話,而不是自己站出來,是因為,他覺的寫出那本書的孩子雖然不羈調皮了些,但不失為一個好苗子。若是以自己的身份站出來貶斥他,那么剛剛踏上這條路的“歡慶”,幾乎就是被堵死了路,再難發展下去。擋人道途,實屬不該!然而,目光長遠的儒者,看到了此類作品的危害,一旦泛濫,極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也正是因此,在自己的弟子鎩羽而歸后,他還是站了出來。在此處的眾人顯然都是識得他的,也十分愿意給他面子,看到他站在臺上后,聲音就慢慢消失了。禮澧不疾不徐的講述起這本書的優缺點,并沒有因為要對這本書開刀而完全否定它,只是實事求是的翻開其內里。讓只看到了外在的眾人慢慢發現:原來,它的內在還隱藏著一些不好的東西。禮澧還闡述了這類書一旦泛濫,極有可能會對孩童造成危害的觀點。因為他們的辨別能力和承受能力均未成型,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完善。過多的聽或看到這些,會對他們的未來造成不利影響。禮澧的講述完全不像之前那位大儒一般,風趣幽默還舉例引申,他只是直白的說明,卻引來了眾人的全神關注。大家一邊聽,一邊暗自點頭想:儒者說的對啊,若是心智還未長成的孩子,每日受這種氣氛的熏陶,確實會無心向學……然而,那,那書是有點好看來著,大人都頂不住……剛這樣想時,臺上的儒者便提出了一種解決方式,那便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