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7
郡,原在位皇帝敕封為郡王,二品王位,分別把原兩國都城指給兩位郡王爺為封地,食邑八千,爵位世襲罔替,不赴封地,在成化城中另賜郡王府居住,兩國的殘余軍隊即日起整編進索云國軍隊,兩國的人員官吏至吏部述職,考核后各按能力和才干安置進索云國的各個相應部門,兩國殘余物資上繳索云國國庫。康成國和奉和國皇帝的態度較之嘉國和昊國要軟弱得多,都推說要回去跟臣下商議商議再做定奪,大約也想再看看風向,好見風使舵。奉和國皇帝先走,康成國皇帝一直坐在旁邊,旁觀了索云國與弘國和永昌國商議合并的具體細節和過程,默然無語。本來弘國小皇子和永昌太子帶著他們的殘余人馬就駐扎在成化城里,三國完全可以回到成化城再慢慢商議合并細節。不過弘國和永昌失了國土,借住在成化城,再在成化城商議合并,不免覺得有被索云國脅迫的意味,因此要借第三方的地方來商議合并的具體事宜,這樣才顯得合并三方是處于平等的位置。三國合并,事務繁多,也不是賀月和小皇子太子三人就可以商議完成的,三國帶來的大臣也紛紛參與商議,該退讓的退讓,該堅持的堅持,各個條款事宜,一項一項商議。索云國先期實施了新法,在合并中便顯出優勢來。合并進索云國后,弘國永昌國的貴族全變成了庶族,不過在索云國,庶族的地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尤其在參政上,只要有功勞政績,都可以累官至一品。所以,弘國永昌國的貴族對合進索云國,情緒并不太抵觸,而庶族們更是希望著趕緊合進索云國,自己的功名才有更大的展前程。弘國與永昌國基本上復國無望,攜帶出來的一些國之珍寶又被嘉國洗劫了,在戰亂之中一直東逃西竄,惶惶不可終日,能合并進索云國這個強國,也算是有了一方立足之地,因此兩國雖然被降為郡王爺,也沒有提出什么過份的要求。當晚,合并三國和一個旁觀的國家,便在鼎山上過夜。本來滅亡三國沒有帳蓬,不過其他國家都走了,帳蓬一時未撤,那三國便住進了別國搬空的帳蓬里。合并三國,態度都很積極,好些個大臣,跟對方大臣挑燈夜談,鼎山之上,整夜燈火通明,很多大臣一夜未眠。史記,靖亂元年六月初五日,弘國,永昌國簽署協議,永久合并進索云國,待收復失地之后,再另行置郡。第210章親手賣國三國合一的消息一傳開,再次震驚鳳夢大陸。隨即就有人醒悟,此時,確實是并吞亡國,乘機擴張領土的大好時機。于是便有人暗中打算以索云國的策略去游說其它被滅國的四個國家與自己合并。風染從鼎山下來之后,便遣隨從從正道上慢慢回國。風染自己則秘密潛往成化城,密談之后,帶領著一隊清南軍喬裝打扮了,火返回陰國,在半道上追了正慢悠悠回國的隨從們。返回當日,風染即指揮索云國軍隊和鄭家軍圍住皇宮,控制了皇族,逼迫自己的父皇簽下合國協議。之后,秘密陳兵邊境的索云國軍隊迅進駐陰國,控制了陰國各個重要城鎮和都城。風染親自帶領著陰國的重臣干吏,跟賀月派來的官吏討價還價,盡力為陰國爭取合并之后的權利,簽署合并協議之后,風染主持了陰國各個部門的權力移交,物資接收,官吏調度,軍隊整編。史記,靖亂元年六月十七日,陰國簽署協議,永久合并進索云國,成為了玄武郡。陰國降國為郡,因玄武山太過馳名,便將郡命名為玄武郡,仁和帝降封為鎮國王,王號賜名為玄武王,一品王位,爵位世襲罔替,賜新榮城為封地,食邑萬戶。因為陰國是在有國土的情況下合并進索云國,侍遇比那些亡國之君要高,鎮國王比郡王要高一個品階,是外姓封王中的最高品階。風染倒覺得自己的父王原來就性子懦弱,治國理政均不得力,現下做個清貴無權的王爺,不再天天憂心憂國,正好得其所哉。風染這么想,風氏卻不這么想。他們本來就覺得風染死而復生極其可疑,風染又干出這等人神共憤的賣國行徑,破國破家,不孝不肖,天下之尤,于是族議之后將風染于風氏除名,不許風染踏足成化城里的玄武王府一步,風氏家族則在王府內,關起門來繼續做皇帝。鄭家軍因編制完整,自成體系,為了保持其獨立性和卓越的戰斗力,便不打散了混編入索云國軍隊,仍舊由鄭承弼出任統帥,先輔助風染穩定陰國局勢,等完全合并事務之后,與風染一同前往成化城另行安排。將近二十天,風染死死控制著陰國局勢,整天東奔西跑,處理各種事務,交接,調度等,幾乎沒有合過眼。有國土的合并遠比那沒有國土的合并要復雜得多,隨時都有可能群情爆,造成流血慘案。好在風染和鄭氏家族一刻不放松地緊盯著,整個合并過程還算進行得平和順利,沒有生大的沖突,只有幾個貴族老臣,寧死不做亡國奴,哭號著自己尋了死。其實合國的阻力主要來自于朝堂、貴族和各層官吏以及軍隊,就平民百姓而言,誰當權不是一樣種田交租過日子?何況是弱國合進強國,在霧黑蠻子入侵之際,合進強國,生命倒還多一些保障,并不太反對合國。風染被陰國的士大夫,貴族,各層官吏,將領們罵了個狗血淋頭,體無完膚。風染早亡的母妃也被國人攀三帶四地拖出來從頭到腳臭罵一番,鄭氏家族自也不能幸免,全成了跟著風染的賣國賊。對于這些辱罵,風染只是默默地聽著,抿緊了嘴唇,始終沒有一句分辯。最后,風染親自帶領著鄭家軍,護送自己的父王和家眷們前往索云國都城成化城,賀月早已經賜下王府。風染只留下了玄武王世子,也就是他的大哥風宛亙,囑咐他凡事小心,不可心存不軌。風宛亙如今被任命為玄武郡太守,負責打理玄武郡政務,索云國方面另派了一名武將出任玄武郡都統領,管理玄武郡的駐軍,兼職守衛和治安。一郡之內,太守治文,都統領治武,一般都是文武分治的格局。風宛亙做太子,性子太軟,能力稍弱,時有錯漏,做太守,少了許多事務和考量,政事簡單了許多,倒是行有余力。想著玄武郡治下曾是自己的臣民,風宛亙治理得盡心盡力,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多施仁治。風宛亙在他做太子時未獲民心,做了太守,反而深得民心。這一離開,風染一生,便再沒有回過玄武郡,再沒有回過那片生他養他的故土。陰國合進索云國的消息傳開后,更是舉世震驚。均覺得那些亡國合進索云國,還情有可原,畢竟能復國的只有極少數,在亡國之后合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