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9
面子,多少不見面了,見面吵崩了也不好。 關鍵是元春也不喜歡掐尖,隧道:“陛下澤兒都走了,安排誰兼國呢?” 元春估計是十三兼國吧,青玉那么喜歡這個弟弟,比親生兒子還要寵愛。 水淮水渭這兩個蠢物肯定擔不起。 乾元帝卻道:“自然是辛苦梓童了?!?/br> 元春愣住了:“臣妾可不想聽那些酸儒絮叨,要么陛下留守,要么澤兒留守,反正你們父子留一人?!?/br> 最終,朝事改成太后內閣輔政王共同議政。 元春最終的責任就是護持京都以及皇宮的安全,朝堂運作歸內閣,十三主管牽線軍需調配。 亦既,元春掌管京都兵馬,守衛皇城安全,十三掌管軍需調配,內閣六部配合。 乾元帝給元春留下虎符,給十三留下尚方劍,總之一句話,有人膽敢不遵號令,先斬后奏。 然后,乾元帝親自欽點出巡隨扈的武官,然后,命賈璉帶領黑騎軍隨扈。 軍需官點了賈赦。 賈赦被這個軍需官的官帽子砸傻愣了:他在家給父親伺疾呢,喝點小酒,賭馬推牌九滿逍遙,一點也不想去遼東頂風冒雪。 乾元帝給元春與水澤的理由是,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 你舅舅才會舍命保你。 水澤嘴角直抽抽:可是他大外公是個紈绔啊。 元春一眼看穿了乾元帝,這是想托賈代善下水,然而,賈代善告病了,不好意思欽點,這才點了賈赦這個混吃等死的二世祖。 榮府不想貽誤軍機,賈代善就要趕緊好起來,自請出馬,保駕護航。 乾元帝不是不相信人,他是相信,最不希望水澤兄弟出事的人肯定是賈府。 一個月的準備,乾元帝攜帶兩個兒子水澤水泊,在長春子,林青玉許安水潡的護衛下,輕車簡從出京,不認識人還以為這時老少爺們出門秋游。 他們悄悄出京,一千羽林衛,化整為零,暗地護衛,五百人在前考到偵探,五百人殿后,前后傳遞消息。 三日后,賈璉才率領三萬精銳護衛鑾駕出京。 三萬精銳后面跟著賈赦,押著三萬石,緊隨其后。 賈代善成了則成為賈赦手下一個糧秣管,穿著盔甲,戴著紅纓鐵頭鍋盔,手里拿著一桿八尺長的紅纓槍。 兵部從去年開始已經在征集糧草,官倉都頂著房頂了。 光是京郊倉庫的糧食,足夠一支十萬的大軍吃一年。 但是,韃靼狡猾如狐,移動迅捷,再多的部隊找不到敵軍也無法交戰。 戰爭開始的時間,我軍可以掌握,何時結束,卻無人能夠預料。 瓦刺的規模不如韃靼,完敗他們用了整整五年。 而今賈瑚暗中準備,時間肯定要短一些,也不是三五個月能夠結束。 所以,十三所做的事情,就是向各省征調今年的秋糧,一旦戰爭打響,糧草直接運送道遼東牽線。 而京都剩下七萬石戰備糧能不動就不動。 糧草充盈才是戰爭取勝的關鍵。 元春白日坐鎮皇宮,水楹巡查內城,沈城巡查外城。 夜幕降臨,元春則會化成遁光出城,替乾元帝父子幾個守夜。水澤保護水泊沒有問題,就怕長春子生了外心,乾元帝這個累贅就會成了拖累。 這般一直護送了七日,他們有驚無險的跟賈瑚會面,元春跟賈瑚約定,今后每日用信鴿傳遞消息,這才返回。 按照賈瑚的戰爭模式,乾元帝父子們沒有危險。 這三人出現在遼東,就是誘餌,方便我方大部隊找到了韃靼的集結地點與大本營。 一旦這三人到達遼東,遼東的暗哨肯定會動,他們正好順藤摸瓜。 韃靼如今又號稱聯軍二十萬,其實只有十五萬人,韃靼人十萬左右,幾乎是全民參戰。 其余五萬,都是被強制參戰的小部落與土著。 這五萬人中,混入了我軍兩萬人馬。 一旦開戰,土著人會一哄而散,剩下的兵馬從援軍變成敵軍,韃靼的退路被完全截斷。 這個土著其實就是雙面人,一面跟韃靼勾搭結盟,一面又把韃靼的消息傳遞給賈瑚。 只是,韃靼人移動性很強,上天八月就改變駐地,等你順著消息追擊,他們又失蹤了。 草原實在太大了,他們世代再次居住,我軍不熟悉路程,很容易陷入沼澤地流沙地。 這一回,賈瑚春上征調五百人瓦刺人,假裝一個漏網的瓦刺小部落。 其中一百人是賈瑚的精銳斥候,這些斥候哥哥武藝超群,一旦有了韃靼的消息,能夠很快回傳。 賈瑚手下一個一千人的敢死隊,或者叫做斬首團,緊隨在這個小部落身后。 賈璉的三萬人,賈瑚的破虜軍五萬人,只是明面上的威懾,敢死隊的一千人負責沒殺敵寇首腦,織造混亂,拖延敵寇的移動的速度。 十七麾下具有強悍戰斗力的五萬兵馬,早就季節在登州,一旦摸清楚韃靼的駐地,賈瑚與十七的兵馬,就會兩路夾擊。 這一來,韃靼想要太竄進入西域的路就被截斷了,我軍潛伏在建州土著中的兩萬人,也會截斷他們逃入黑林子的機會。 這一來,圍追堵截,斬殺敵酋,韃靼的出路就只剩下三條,一條戰死,一條投降,接受詔安。 一條脫離草原,進入外域。 這計謀說起來很溜,但是,想要完成,需要時間。 再者,韃靼兇悍頑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水澤水泊陪著乾元帝坐鎮遼東,跟韃靼土著玩貓捉老鼠的時候,元春留守京都,也忙碌起來。 之前有兩位皇帝鎮守京都,即便乾元帝不出面,朝臣也心懷畏懼。 而今上皇陛下出京,朝堂其實落在十三手里。 十三這人在陛下面前很謙遜,但是對上朝臣那是十分跋扈。 當然,眼下要征集糧草武器,他不跋扈一點也不成。 再者,十三手握著尚方劍,可謂壓定了滿朝文武。 十三把滿朝文武指使的團團轉,某某下湖廣征調糧草,某某下江南征調糧草,某某,你是甘肅陜西,征調馬匹…… 不愿意啊,行,大月朝不養閑人,自己個把官帽子放下走人吧,把位置留給能干事兒的人。 這般一來,就有人跑到元春面前告黑狀,說十三跋扈囂張,說一不二,比皇上還威風呢。 這些老油子以為元春不動,尚方劍出,如同天子親臨,竟然慫恿元春這個太后去跟他男人對抗? 但是,這些老油子治國是一把好手,那么大的朝廷,得有人替兒子干事,不能得罪了。 十三也不能得罪,他替自己男人兒子征調糧草,得罪了他撂挑子了,糧草補給跟不上,她一家大小要遭殃。 兩邊不能得罪,那就刀切豆腐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