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6
嬸子,您今日正好呢。 您家幾個孫子不是等著選秀指婚嗎? 今日好好瞧瞧,瞧好了告訴皇后娘娘,別等人家先下手,給您剩下一些歪瓜裂棗?!?/br> 這邊說笑一起,酒宴上的歡聲笑語頓時一滯,瞬間陷入寂靜。 宴席除了絲竹就是風聲。 皇太后見眾人尷尬,十分滿意這個效果,招手道:“十三媳婦,好些日子沒瞧見你,越發出挑了?” 榮親王妃眼眸晶亮,端著酒杯走上前來,福身一拜:“多謝太后娘娘夸贊,兒臣敬您一杯,祝您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br> 小花精這時候一笑,拉了她挨著自己坐下,一杯酒給榮王妃灌下去:“你可別又來這一套,想把太后娘娘喝醉了,好騙太后娘娘的好東西。 我伺候你一杯吧?!?/br> 馬尚香等小花精把榮王妃摁著灌了三杯,她才起身道:“榮王妃,這一杯酒臣妾替太后娘娘喝了,王妃認不認?” 馬尚香是長輩,她吃酒,榮親王妃得陪酒。 她不敬馬尚香,不僅太后不高興,敏太妃也會不高興。 榮王妃擺手:“香太妃娘娘饒恕兒臣吧,吃不得了。 兒臣再不跟水楹兄弟爭寶貝了?!?/br> 馬尚香回頭就跟敏太妃撒嬌:“jiejie瞧,十三媳婦瞧不起我呢,罷了?!?/br> 敏太妃笑看自家媳婦兒:“快些過來給你香母妃賠罪,自罰一杯吧。 太后娘娘可是最最疼愛你香母妃,別等太后娘娘惱了,母妃也護不住你?!?/br> 太后娘娘聞言就沖著敏太妃去了:“來來來,本宮已經鬧了,與你吃上三杯?!?/br> 女眷區與君臣們隔著娟紗屏風。 影影綽綽卻看不清面容,但是聲音卻聽得真真的。 乾元帝使了福公公過來傳話:仔細母后母妃們吃醉了,湖面風大,別吹病了。 大家吃的番邦進貢的葡萄酒,小花精自釀的桂花釀。 醇香順口,度數不高,再不回吃醉。 太后太妃不過是借酒訓教罷了。 這邊攜帶姑娘的誥命們,一個個臊的滿臉通紅,卻姿態端方、鎮定的盯著自個的酒杯,似乎酒杯里開了花了。 那些扎堆在桂花樹下,蓮池畔吟詩作賦抒發情意的小姑娘,也扎翅了。 剩下那些只身而來,之前懊惱不已的誥命們,這時候卻得意了,相約著上來給太后皇后太妃敬酒。 小花精吩咐紫竹:“姑娘們來一趟不容易,清點一下小姑娘的人數,每個姑娘一匣子內造辦的堆紗絹花吧?!?/br> 往日姑娘們進宮朝賀,太后皇后都會賞賜首飾,或者金步搖,或者玉鐲。 絹花草花,一般都是順手賞賜給姑娘們把玩。 小花精這個吩咐卻是讓紫竹記一下,看看是誰家這般積極的送姑娘邀寵。 主要看看是不是顧首輔一系。 顧首輔果然沒讓小花精失望,首輔一系幾乎家家送了姑娘來。 宴罷登舟。 小花精暗地里托付了榮親王妃幾句。 翌日午后,榮親王妃便進宮稟報:“皇嫂果然猜著了,確是顧家的主意,不過不是顧首輔夫人出面,而是顧家的當家大奶奶出面選拔。 幾家的姑娘都是琴棋書畫出色的姑娘。 她們原以為太后娘娘見了她們會增加節目戲耍。 往年都是吟詩書法畫比試,評選四個魁首出來。 如此,自然引起陛下的興趣。若是召見賞賜,那就算是成功一半。 誰知今年竟被安樂王妃一打岔,太后娘娘被帶偏了,根本沒提起這茬,教她們失算了?!?/br> 小花精詢問:“吏部尚書夫人,刑部尚書夫人,也攜帶女兒進宮,也是這個想法?” 榮親王妃笑道:“這兩家跟顧首輔不是一伙子,她們心疼姑娘,才不會愿意姑娘進宮。 她們盯得是小十五、小十六、小十七,想做皇子妃。 這兩位夫人回頭就明白了,昨晚就攔了臣婦的轎子,說是想左了,而今也不想進皇子府了,只求娘娘不怪罪,她們預備給姑娘挑選新科進士?!?/br> 小花精笑道:“這倒不必。 小十七幾個,也到了指婚的年齡。 陛下執意要守孝三年,小兄弟們不能不陪,耽擱兩年。 明年三月確實要開始選秀。 皇子宗親,王公子弟們,都該指婚了?!?/br> 榮親王妃瞠目:“這不隨了顧老兒的心意?” 小花精笑道:“那也未必,有一句古話怎么說的,與她人做嫁衣!” 第251章 顧家有四位適齡的女子, 琴棋書畫,莫不精通。 顧家嫡親孫女,容貌稍次,詩才上佳。 侄孫女卻天姿國色。 顧首輔以己度人, 覺得顧家的女子肯定能夠俘獲陛下。 至于皇后, 再是美貌, 畢竟二十七歲了。 女子的花季已過了。 歷朝歷代, 有哪個帝王守著一個皇后過日子呢? 顧首輔很有信心。 十月,迎春出嫁。 賈代善派人回京送賀禮,也給陛下遞交密折。 他針對山西地多人少,提出自己的見解。 瓦刺年年驚擾, 三關附近的青壯年死亡過半, 行成許多空村。 此事若不解決, 山西邊界將千里無人。 賈代善奏請, 讓衛所超過四十沒有成親的邊關守卒,再有那些受傷致殘,老家無親無故的兵卒, 就地入贅寡婦人家, 成為軍戶。 這樣一來,退役的老兵老有所養。 退役兵卒都有安家費,正可以恩養孤兒寡母。 而且,這些孤兒長大即可以進入衛所當兵守關,無需再去山東中原征兵。 最大的好處,老卒在當地入贅,充任村里的里正村老, 可以幫著教導青少年弓馬騎射。 村里就能養成人人習武的慣例。 一旦兵火燃起, 村民們就可自發組織有效反擊, 配合衛所打擊瓦刺韃靼。 賈代善以為,殘疾的老卒入贅當地,可說是有百利無一害。 然而,就是這樣有百利無一害的建議,卻受到了文官的強烈反彈。 尤其是顧首輔一伙子,那吐沫子真是要噴射到山西征北軍去。 這事兒首先在朝堂辯論,最后延伸到后宮,最后因為有人故意引導,整個京都陷入瘋狂的議論之中。 自然也有人覺得賈代善言之有理。 山西邊界山大人稀,征兵艱難。 不然,當初上皇也不會撤東墻補西墻,撤銷了山西的第一道屏障玉林衛等三個衛所,去別處堵漏洞。 一個字,就是征兵的基數少了,山西陜西兩省的青壯年,死的死逃的逃,剩下些老弱病殘,鰥寡孤獨。 建國之初,□□爺就實行過南民北調,因為半邊富庶,西北苦寒,百姓不愿意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