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9
,而且打理的很好,受到陛下的夸贊。 是故,微臣以為,可以讓太子臨朝聽證?!?/br> 張閣老與林閣老忙著躬身:“杜次輔所言甚是?!?/br> 剩下一位內閣姓顧,心里偏向首輔,卻是沒做聲。 內閣表決拳頭多取勝,對方三人,又有安樂王旗幟鮮明。 他出聲也無濟于事,決定保持中立的姿態。 安樂王又是跳腳又是啐罵,總之不同意臣子當家做主。 安樂王平日里十分和順,這時候跳出來,肯定心有抉擇。 裕親王是王府中的龍頭,因問:“你什么意思?” 安樂王瞪眼看著裕親王:“什么意思?你說什么意思?明擺的意思! 朝廷是水家的,陛下是病了,他沒兒子嗎?朝廷沒太子嗎? 太子賢明,功在社稷,正該登基為帝,穩定大局,以固國本!” 安樂王跟裕親王一樣都是親王。 而且,安樂王還是陛下的親弟弟,比起裕親王,他更有說話權利。 皇后在內聽見安親王已經說出了這番話,再看嘉和帝暈厥不醒,決不能給忠順王再次謀反的機會。 她在太子的攙扶下,登上金殿:“陛下常常跟本宮提起,說是身體倦怠,精神不濟,等太子歷練有成,他便禪位讓賢,然后山水為伴,頤養天年?!?/br> 這話不假,宗室王公都聽到過,問題就在眼下陛下愿意不愿意? 皇后這時聲音鏗鏘有力的說道:“安王叔與杜閣老之言,上和天意,下和陛下之心。 陛下受叛賊謀害,身染重病,不能理事。 本宮秉承陛下心意傳懿旨:太子水棣,歷練有成,上體天心,下恤萬民。 著太子水棣登基,即皇帝位?!?/br> 皇后這話不是要跟大臣商議,她明確說明是陛下的遺愿。 又有內閣與宗室擁戴,太子不登基,難道讓亂臣賊子撿便宜? 皇后這邊話一落地,戴權便合著忠靖王一起捧著一件龍袍出來。 皇后親手往太子身上一批,龍袍加身。 皇后便說:“太子登基,百官朝拜?!?/br> 安親王當即就跪下了:“吾皇萬歲?!?/br> 然后內閣跪地口呼萬歲。 小花精帶著侍衛把養心殿守衛的鐵桶一般。 大殿中跪了一半朝臣的時候,殿外宮廷侍衛在小花精帶領下,跪地稱臣:“臣等拜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太子,不,這個時候應該說新帝了,新帝在上看見賈瑗假模的跪拜,實則威逼,差點笑了。 這般時候,除了發懵的大皇子,再有心有不甘八皇子,其余在場的皇子都跪下了。 十五十六的喊聲還格外清亮干脆。 三百侍衛堵住殿門,虎視眈眈。 誰敢不從全當殺雞。 十三的人就在宮門口。 這邊的聲音傳出去了,他帶人從東華門進宮來了,就在乾清門外跪拜:“臣弟十三皇子水楊,恭喜陛下登基,萬歲萬萬歲?!?/br> 十三皇子是九門提督,手里有兩萬兵馬。 內有侍衛統領手下兩千兵馬,外面有步軍衙門的兵圍皇城,聲援把新帝。 今日誰敢不臣服,只有血濺五步。 夏衍給忠順王送信,建議他就湯下面,卻不知此刻鳥兒也飛不出去。 如今,百官臣服擁戴,唯一偏向他,保持中立的顧閣老也跪地朝拜。 他知道主子忠順王的大勢已去,至少今日是不成了。 他只有順從的跪下朝拜。 大皇子八皇子兩個懵圈的皇子也跪下了。 心里其實還在懵圈:父皇還活著呢,他們還等著太子倒霉被廢黜之后撿便宜呢,怎么就跪下了? 這一跪,他們的皇帝夢就破碎了。 這兩人頓時好想哭,卻不敢哭,新帝登基,哭泣就是反對。 親爹病重,哭泣不吉利。 龍袍加身了,太子開始謙遜:“父皇健在,孤豈敢道寡?!?/br> 臣子們再次三呼:“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子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又道:“父皇的功績昭昭如日月,孤米粒之光爾,空難擔負這天下重任,不敢繼位?!?/br> 大臣再次跪請:“太子人品貴重,如皎皎明月,太子功在社稷,擎天保駕就陛下于危難之際,太子心系黎民,愛民如子。 太子大仁大孝,乃盛世明君,請太子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太子推辭了三次,最終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意愿,他坐上了龍椅。 兩班文武三拜九叩。 新帝起身,雙手上抬:“諸位愛卿平身?!?/br> 至于登基的詔書,還要內閣擬定。 詔書上寫的就是嘉和帝禪位與太子。 皇帝有了新的年號,叫做乾元。 當然,眼下還是嘉和帝年,明年元旦正是改元為乾元元年。 乾元帝登基之后,首先下旨,尊嘉和帝為太上皇,皇后為太后。 嘉和帝還活著,太后還活著,德妃就不能尊為太后。 群臣當著太后也不好請求尊為太后。 皇帝的生母肯定要尊為太后,德妃母以子貴,要按照皇后的禮制下葬。 但是,太后活著,乾元帝能做主,且怕太后多心,罵他是白眼狼。 畢竟,他能夠順利登基稱帝,都是太后的功勞。 乾元帝來到坤寧宮,進門就跪地稱呼自己皇兒給母后請安。 皇后一看后面跟著禮部與欽天監的官員,便知道她們所為何事。 太后其實不是這么小氣的人,她不在乎嘉和帝再多一個皇后。 孝慈地已經睡了一個了。 她本來就不是嘉和帝的心上人,也不是新帝的生母,爭什么呢? 她大方些,皇帝也不為難,正好借此表態,維持一個母慈子孝的局面。 太后親手攙扶乾元帝:“知道皇帝孝順,本宮就替皇兒做主,禮部尚書聽宣:德妃為皇家誕育子嗣,伺候太上皇三十三年,又系皇帝生母,功在社稷。犧牲性命,救護陛下,英烈可嘉。 傳本宮懿旨,尊皇帝生母德妃烏氏雅蘭,為圣母皇太后,欽此?!?/br> 新帝水棣真是感激涕零。 太后的種種的好處越發涌現眼前。 太后的這個嫡母的確做的很不錯了。 然后,水棣雖然知道太后的心結,不過是赦免許家。 只可惜嘉和帝說的三代之內遇赦不赦,不能科舉做官。 太后本來沒抱希望,也就沒有很失望。 乾元帝也表示了,太后今后就是他的親生母。 他會早晚問安,伺候母后。 當然,這是皇帝的允諾。 太后也可以下旨,讓皇帝一旬一拜,總之是維護皇家的體面,皇帝的體面。 自己后宮的賜封,乾元帝完全交給太后擬定。 太后心里哂笑,乾元帝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