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4
一個是學堂,一個是食堂。這一回他要去的是藏書樓。藏書樓什么的,無論放在哪里,都是需要世代經營才能成樣子的。北涼這里不用說,哪怕有學子們抄書,里面也沒多少存貨。他們抄的那些書,除了一些實用的農經藥典之外,還有白正清的藏書,以及林淡讓人從京城搜羅來的一些時政策論之類。要不就是林淡看過的,要不就是他不感興趣的,平時他根本就不會來藏書樓。現在想來想去,適合“窩藏”蒙童的地方,也就只有這里了。林淡人剛走近藏書樓,就聽到小孩兒念書的聲音,問隨身伺候的小廝:“大老爺呢?”“大老爺在學堂上課?!?/br>這段時間,胡澈已經把辦公地點幾乎已經搬到了學堂這里。學子們為了他和林淡來北涼,明年就要考試,他可不能讓這些學子們荒廢學業。每天一篇策論,幾乎將包括寧明在內的七名學子壓榨得每天倒頭就睡。胡澈那是考狀元都留力的人。而且他不但有一個當吏部侍郎的爹,自己的情報網絡更是遍及差不多半個大商,身邊還有一個從未來回來的林淡,自己更是有著一點“上輩子”當官的經驗。他對現在和將來的情況的分析,針對起科考的內容來,那是比白正清都要更加到位和精準。學子們苦不堪言之外,自信心那是被打擊得幾乎涓滴不剩。其實他們來了之后并沒有說,要到北涼來的學子們數量遠不止他們這些,他們只是第一批。這個第一批怎么來的呢?當然是比試出來的。雖然后面的幾批人被林淡他們阻止了,但是并不妨礙他們在自己的圈子中屬于佼佼者的事實。尤其他們到了北涼之后,在實務中歷練了一番,中間還能得到胡澈、白正清、余道長幾個人的指點,自覺學問一日千里。在胡澈讓他們寫策論的時候,無論什么題目,他們都能讓自己言之有物。現在嘛……的,狀元竟然得要這種水平才行!明明他們平時看那些歷年的一甲二甲的策論,水平也就是這樣啊……林淡到的時候,胡澈剛剛點評完一個學子的策論:“……另外,字要好好寫?!?/br>被點評完的學子,自覺自己筆走龍蛇自成一家,看到胡澈十分忍耐的表情,立刻就哭喪著臉,接過自己被批得體無完膚的策論:“多謝先生指點,學生謹記?!?/br>讀書到了舉人這一個地步,基礎的那些學問已經沒什么好教的了。而且考進士和秀才舉人之類的完全不一樣,考中了之后是直接和官員掛鉤的,更加偏重于實務。文章做得花團錦簇不是一點用都沒有,但如果言之無物,能高中的可能性幾乎是不會有的。他們現在的節奏是,上午胡澈布置一個題目,讓他們寫一篇策論;下午把七篇策論逐一研討;晚上學子們自行消化。胡澈上午布置完題目之后,就去教蒙童。孩子們歲數還小,上午認上幾個字句之后,下午讓他們自己寫大字或者背課文,邊上只要放著一個大人看著就行了。這個大人有可能是縣丞,也有可能是主簿,甚至有時候是典史。休沐?休沐是沒有的。至于縣衙里面的事情,去年冬天就那么點人都忙得過來;今年縣衙里多了不少人,難道還忙不過來?反正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到縣學里來問,并不耽誤什么。林淡在門外站了站,最后一肚子的小火苗就按下了。搞學問的事情兩輩子大概都和他沒關系,他還是想著辦法多賺點錢好了。他這個決定下好之后,最明顯的就是縣學里面的伙食,立刻就上了一個檔次。倒不是說原先的伙食不好,但是現在的更加貼心,甚至每隔十天半個月的,還有大夫來給他們把脈調養身體。學子們讀書刻苦,但也容光煥發精力充沛。甚至過年前,他們還跟著兵營一起去了一趟冬獵,雖然他們連一只耗子都沒獵到,不過還是很開心的。然后他們就看到他們的狀元公拉回了好多狼。冬天的狼皮又厚實又暖和。開春的時候,學子們人手一張狼皮,帶著滿滿的行李,依依不舍地返回京城。科考雖然是在秋天,但是在這之前的走動不能少。他們如今回去,算上各項準備,其實時間已經有些緊張了。林淡倒是沒有什么離情別緒,裝著病窩在屋子里打趣胡澈:“這幾個算是你的第一批學生了吧?”官場上的人脈關系錯綜復雜,同榜同鄉同窗,師徒算得上是比較親近的一種了。胡澈的年紀比這些學子們都要小,但是學問和見識卻是實打實的。而且胡澈對他們的栽培也沒有半分折扣。這些學子們今科可能未必能中,將來的發展甚至是性情的變化也未可知,但卻不難成為胡澈自己的第一批班底。胡澈盡心盡力之中,其實并不乏這樣的打算,在林淡面前他也不會故作清高:“我們總不能一直靠著家里?!?/br>林胡兩家的立場未必一致,他們還是得有自己的勢力握在手上。只是這種事情急不得,他自己還不過只有七品……這么想著的胡澈,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那么快就升官。作者有話要說: 冬天的桌子……底下林蛋蛋把腳放在暖手捂肚皮底下;胡阿妮把腳放在暖手捂肚皮底下;白先生把腳放在暖手捂肚皮底下;應道長把腳放在暖手捂肚皮底下;余道長把腳放在暖手捂肚皮底下;蔡大頭/(ㄒoㄒ)/~~:腿短放不到!第170章欽差去年一年,大商可謂是少有的風調雨順。北涼的大豐收,在京城根本就沒有掀起多少浪花。畢竟北涼的主要農作物是蕎麥,產量再怎么高,也就只有這么點。保城關的守軍,照樣得讓朝廷劃撥糧草物資,數量一點都沒少。當然,要求的數量總會打折扣。但是分到軍民手中,至少過了個不錯的年。林淡雄心勃勃地想把今年的最高蕎麥畝產量提到一百斤都不敢放在明面上說,只是和胡澈在背地里商量。新法種田今年的推廣十分順利。然而在他們送走了學子們之后不到一個月,京城直接就來了調令——屏州地動,胡澈被任命為欽差前往賑災,即刻啟程。接任的北涼縣的官員,算起來是林永年的門生,也算是一種權衡,倒是不至于被人說摘桃子。交接的時間十分緊張,根本就沒有時間寒暄敘舊。胡澈幾乎只有半日的時間交接,隨后就帶上了余道長和幾名護衛急匆匆地快馬走了。林淡落在后面。他得把北涼的事情全都安排好,關鍵還有蔡大頭,到底是跟著他走,還是留在蔡俊旻夫妻身邊,都得商量。而且這一回,林淡恐怕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