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
這里,他就停了下來。感激之情他口頭已經表達得已經足夠,剩下的還得看將來。他在學問方面,對自己的信心十足,待下次科舉,自己定然能夠榜上有名!他雖然進不了書院讀書,可卻能夠去宿舍旁聽課程,那里幾乎隔兩天就有官員名士前來講學,還有不少學子能夠相互敦促相互學習,可比他在吳州那會兒的條件要好得多。他要是再考不上進士,那還不得一頭撞死?撇開恩情不談,四個人開始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他們都是見多識廣的人,聊起來倒是頗為盡興。白正清最后甚至對孟修說道:“若是你有空,不妨來我住處一起談談天?!?/br>孟修拿到了白正清的地址,發現并不是林府,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得到了一份多么大的機遇,只是心口像是揣了一只兔子似的砰砰直跳,隱隱感覺自己這回是真的碰上了貴人。他站在茶館門口,看著一行三人帶著一只大兔子,安步當車地慢慢走遠,怔怔然地抹了抹嘴角:“那兔兒可真肥啊……”肥兔子暖手捂回到家之后有點不太高興,晚上把熱烘烘的圓滾滾,偷偷拉到了胡澈的腳邊。于是第二天林淡直接就被胡澈和暖手捂給吵醒了。等他慢條斯理地把早飯做上,再去洗漱的時候,胡澈還在和暖手捂打得難分難舍。小院子本來就沒多大,他被吵醒了,白正清也被吵醒了。本來他們兩個還站在小院里看熱鬧,等著暖手捂被胡澈一如既往地抓住了打屁股,結果發現暖手捂作勢頭頂胡澈,后腿卻往斜里面一蹬,竟然是虛晃一招,一個蹦跶就跳上了之前打洞挖出來堆高的土堆上,再一個蹦跶就翻出了墻。胡澈趕緊攀上墻頭,一個眨眼就不見了兔子的蹤影:“我去追!”林淡張了張嘴巴。白正清摸了摸胡子:“這么肥的兔子,一出門那肯定是有去無回啊?!?/br>在胡澈追兔子的時候,一條消息連夜遞進了宮門——北方三州大旱!這條消息在天亮之后,以比暖手捂奔跑更快的速度,傳遍了朝野。普通百姓覺得,京城又要涌入大量的災民,趕緊屯糧屯藥。而朝官要煩惱的事情則要多得多,最關鍵的是——錢,賑災要花大筆大筆的錢。戶部直接就開始哭窮。然而,今天的城門一開,一眼望不到頭的車馬卻已經排好了隊伍。“吳州送來的糧草?”第81章瞞報要說吳州押運往京城的大批糧草輜重,只不過是讓京城的百姓開了開眼界,茶余飯后又多了一樣談資之外,就沒有別的貢獻了。但是這一舉動,卻讓朝廷從上到下都震了好幾震。北地三州的旱情,還是昨天連夜報到的皇宮,多少大臣為此從被窩里被挖出來,連夜趕到宮中,君臣徹夜不眠地調度各種資源和人力,爭取在天一亮就將第一批救援的人和物資押運往災區。然而,吳州位于西南,就是和京城都隔了十幾天的距離,和北地三州,那隔了更是千山萬水。那么多的糧草輜重,肯定走不快。吳州押運這些輜重的,依舊是殷守備,為了面圣,他倒是收拾了一番,但還是難掩形容憔悴。他跪在御案前,說道:“啟稟陛下,在半個月前,吳州開始出現北地的災民。知府大人知道后不敢怠慢,一邊派人沿途收攏難民核實信息,一邊籌措糧草藥品。事關重大,微臣帶著人連夜押送往京城,沿途亦看到不少災民,當地官府依律辦事,并送上了相應物品,讓微臣押運赴京。這些是沿途各州府提供的物資?!?/br>隨侍的公公從殷守備手上接過文書,轉呈給皇帝。皇帝此時臉上的神色,已經從開始的暴怒,轉為平和;但是誰都不認為,皇帝的心情已經恢復了平靜,更不用說是祥和。胡高旻當一個還品級不高的官員的時候,就知道設置茶攤,用來給自己搜集信息。如今胡澈的茶攤更是開遍了大江南北。天家執掌天下這么多年,難道就會對這方面一點認識都沒有?不提別的,滿朝的文武百官,說白了都是皇帝的耳目。當然,現在的情況是,皇帝一邊的耳朵聾了,眼睛也瞎了!皇帝心中的震怒,可想而知。不過他當了那么多年的皇帝,雖然如今在家事方面有些糊涂,在政事方面還是很拿的定主意的。他先對跪在地上的殷守備說道:“殷愛卿請起,一路勞頓,先回驛館好好休息?!?/br>殷守備當即應喏后,規規矩矩地告退。和林同知所說的一樣,他只要把這些東西運送到京城即可,其余的不需要管。他剛出宮門沒多久,有些后悔自己干嘛為了愛惜馬力,就把自己的愛馬放在了驛站,現在得靠兩條腿走回去,想想簡直就想就地一躺。日夜兼程,又押運了那么多東西,一路為了避免其它地方的誤解,他甚至連官兵都沒有帶上多少。他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情要是做成了,他要是沒犯錯,等下次考評的時候,定然能再進一步,但要是做得不好,那他這輩子大約也只能止步于這個位置了。幸好,得益于前不久全國范圍的盜匪清繳,有名有姓的盜匪幾乎已經被剿滅了個干凈,哪怕剩下的那些不是不成氣候,就是已經嚇破了膽,加上本身官兵代表的朝廷身份,和沿途州縣派兵護送,倒是一路太平。如今任務完成,他的整個人都松懈了下來,在看到街口躥出的快逾奔馬的……狗(?)的時候,他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直接就被撞暈了過去。再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被帶到了一處房間內。一只臉熟的兔子,正扒在床邊看著他。黑白花,又是這么個獨一無二的體型,殷守備立刻就認了出來:“暖手捂?”而皇宮內,殷守備離開后,一個道道命令就下了下去。雖然老百姓的命,在很多達官貴人的眼中多半只是賤命一條,但是除了真正不學無術的之外,他們當然全都明白,若是沒了人,他們這些人就算是擁有再怎么高高在上的地位,也全都是一樁笑話。現在不是發火和追究責任的時候,在最緊急最難辦的糧草和其它物資得到解決的當下,當務之急是立刻去把北地給穩住。在此過程中,戶部尚書一直被眾人有意無意地忽略著。老尚書清流出身,年輕時候還頗有幾分氣性,一路過來也有過大起大落,不過臨到了年老,倒是越來越縮起來了。他能當上戶部尚書的位置,并不是他會賺錢,而是他就是個鐵公雞,守得住錢。平時的話,皇帝對他還是很滿意的。畢竟開源節流四個字,他至少做到了節流。每年的稅賦是有限的,而每年要花錢的地方永遠有那么多。有老尚書在,好歹每年國庫里能留下一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