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
淚汪汪的梅鴻之。哎,算了,梅鴻之也是第一次當縣令,估計壓力不小,此事以后再說吧。這番心理活動要是讓對方聽見不知道可憐的梅大人是何感想。溫瑜特意挑了一天,趁天還徹底亮,準備離開蒙陽上任的。反正該囑托的都完事了,他這個人還是不太習慣分別。一大家子,有老有小,甚至連貓霸王一家都帶著了,再怎么小心,動作不可能不小。但奇怪的是,無論多大動靜,街道上始終空無一人,溫瑜心里納悶,最后只能都歸到天黑上。好不容易走到城門,還沒等下令讓守城的士兵開門,身邊小廝元寶就一臉驚異的拉了拉他的衣袖。溫瑜定睛一看,原來城門口黑壓壓站了一群人。只見蒙陽城男女老少,攜家帶口都來城門口送別。外城已經裝不下了,門衛不得不破例在這個時間打開城門以容納這全城的人。看到溫瑜,蒙陽百姓們無不激動萬分,紛紛道:“溫大人,我們聽說您要走,特意來送您!”“大人上任怎么不告訴我們一聲,這還是跟梅大人打聽才知曉!”“就是!我們差的沒趕上!”溫瑜掃了梅鴻之一眼,對方佯裝望天。但溫瑜此時也沒辦法計較了,他望著面前的蒙陽百姓,有自己經常去吃的餛飩攤老夫婦,衙門前賣糖葫蘆的小販,茶館里的說書人,一起探討過農事的佃戶……在蒙陽的一幕幕仿佛走馬燈一樣在自己眼前閃過,最后,一向自詡冷靜自持的溫瑜還是落了淚,百姓們也是泣不成聲。等大家情緒穩定一點,受溫瑜恩惠最大,改變最多的劉桂花代表百姓送上萬民傘。溫瑜兩輩子加一起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東西,萬民傘很厚,上面密密麻麻簽滿了大家的名字。溫瑜拭了拭眼角,將萬民傘牢牢抱在懷里,向眾人深深鞠了一躬,在徐敬和溫家人的陪伴下轉身離開。百姓就這樣一路相送,馬上就要出蒙陽地界了,大家還不肯散開,溫瑜只能一再下馬規勸。最后到達西山,這里曾經是溫瑜剿匪的地方,也就是在這,溫瑜開始了自己治理蒙陽的第一步。“再往前走就要進成都府了,諸位就送到這吧?!?/br>遲早都有這一別,眾人低頭沉默不語,最后還是溫瑜一再向梅鴻之示意,他這個現任知縣才出面將大家勸住。說也奇怪,這幾天本來天氣一直都不好,早上出門還是陰沉沉的,如今卻轉晴。秋日的陽光打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讓人想閉眼,溫瑜騎上馬,帶著溫家向前走。突然背后傳來一陣聲響,蒙陽百姓們齊齊跪下。溫瑜沒回頭,只是吩咐身邊人趕緊調回去讓他們都起來,自己則緊緊抱住懷中的萬民傘,淚流滿面。作者有話要說: 全文完本來是還有兩個番外的,主要是將溫瑜到成都官場上的眾生態,還有一些跟新同僚們的交鋒。寫了一些最后讓我刪了。感覺我個人還是喜歡這樣溫情的結尾,有時越讀史書越覺得古代平民過的苦,但最起碼在這篇文里,蒙陽百姓們最后能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所有事從蒙陽開始,在蒙陽結束。最后厚臉皮為新文求一波預收,受是穿越的女裝大佬,攻是嘉靖帝,我觀望了一波風向,感覺最后很有可能會被歸到無CP里,反正清水文,到時候不行大家就當社·會·主·義兄弟情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