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
如今蒙陽誰不知道您點石成金,城外養殖場,城內酒樓還有紅磚水泥,都是經過大人的指點。小民承蒙大人看得起我,得此技法,一定好好干不讓大人失望!”接著臉上又露出討好的笑容:“不過在養好之后銷路還是個問題,這個還要麻煩大人多多提攜,我等自是愿奉上二層利潤以示忠心?!?/br>溫瑜哭笑不得,誰說古代勞動人民淳樸,人家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不過被百姓這樣信賴他也不討厭就是了。溫瑜沒有推辭,因為要將蓖麻絲推廣確實是比較麻煩,剛好他也想重整一下蒙陽當地的織造。早在宋朝,中央就已經在成都成立了織造局,宋代蜀錦,技藝之精湛、錦紋之精美,不僅繼承了以前的風格,更有了創新和發展。現在蜀錦雖然不如宋朝時候輝煌,但也是名聲在外??稍诿髂┣宄?,蜀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戰亂。清代初期,蜀錦幾十只織品花樣只剩下一種。想到這里,溫瑜就十分心痛,他覺得即使他無法阻擋歷史洪流,但最起碼應該把古人的智慧傳承下去。于是他發了一條公文,說官府現在高價收集各種織品花樣,只要好看的,愿意更官府簽訂協議轉讓,都能得到一大筆銀錢。雖然錢給的不少,可來的還是寥寥無幾,一是織造一事的確需要天賦,二是這時候都講究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眾人頗有些敝帚自珍的思想。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溫瑜讓人將收集到的這些記錄下來,裝訂成冊,寫下提供者的名字。然后發給蒙陽城的女工,讓她們沒事多看看。此外,蓖麻蠶蛹營養豐富可做副食品、飼料和藥材。蠶糞是很好的魚飼料和有機肥。蓖麻蠶繭雖不能繅絲,但能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苧麻、等混紡成劣質絹絲,小康之家想要買些衣服,這種便宜但是質量有好的料子簡直就是第一選擇。養蓖麻蠶種,只需十八天后蠶就可以開始吐絲,加上溫濕度適宜,每年可發生兩代。很快,第一批蓖麻絲就出來了,這批產品由官府出面收購,價格比桑蠶絲便宜了近三成。溫瑜請織女將他們紡織成絲綢。因為蓖麻絲本身就很白,也沒染整,直接放入庫存。絲織品是龍頭買賣,如今的蒙陽,還沒有這么大的商人有能力經手一種全新的產業,他還是等王家來人再說吧,總之還是要先可著自己家里人來。這還沒完,蓖麻桿也有大用,從蓖麻的纖維方面應用來看,其莖皮中富含纖維,為造紙、麻繩以及制作人造棉的上等原料。蒙陽現在這兩個行業都不是很發達,尤其是造紙業。整個蒙陽城只有一戶經營造紙的,其生產的大多是一些粗糙的草紙,宣紙產出低不說,質量還差。說來也是好笑,如今大明,造紙行業還有鄙視鏈,能生產好宣紙的紙廠在外人眼里就是靠譜的,生產不出來的那么人家草紙都不愿意從泥這里進。原因就是此時崇尚文字,舉個例子,明代人劉宗周在卷下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宋代有一個過目不忘神童,一天他偶然拉肚子,夜里上廁所,誤將字紙作為手紙來用了。第二天再來看書,所有的書都如同沒讀過一般,往日下筆干言的才氣也都風消云散了。自此不能成文,成了一個廢人,不久就病死了,這也正說明了傳統社會中國人對文字乃至于字紙的敬重。而蒙陽這間不能生產好字紙的紙廠就這樣一直半死不活著。溫瑜得知此事卻非常高興,他把紙廠的老板叫來,問他以后是否愿意專門生產廁紙。那老板懷疑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大人說什么?只生產廁紙?”溫瑜點頭,因為蓖麻莖的纖維比較細,生產出來的紙往往太過細軟,寫字是根本寫不了,不過卻比較接近現代的衛生紙。反正蒙陽跟那些大紙商也競爭不過,不如專攻一面,只生產草紙。溫瑜跟那老板解釋了一遍,那老板始終猶猶豫豫,不管怎么樣,只產廁紙也太過丟人了。溫瑜觀他這樣,故意板起臉:“既然你不愿意那就回去吧,我在蒙陽再找個會造紙的就是了?!?/br>老板聽他這么說,方才慌了起來:“愿意愿意!不瞞大人,小民那紙廠沒有人訂貨,已經拖欠兩個月的工資,再不開張工人就要回家了,如今大人給指條明路,只要能掙錢,小民一定聽大人的話!”溫瑜聽罷便將用蓖麻莖制紙的方法傳授給他,還將那些桑農叫來,講明兩方可以合作,這樣一來,成本更是低了不少,眾人都很滿意。蓖麻算是徹底利用起來了,溫瑜卻敏銳的察覺到周圍梅鴻之、楊醒等人性質都不高,不像一開始紅磚的時候大家那么有干勁。按理說不應該這樣,如今官府里的錢越來越多,還無事發生,大家應該很開心啊。于是將他們叫來詢問,梅鴻之跟楊醒對視了一眼,半天終于道:“大人,我是覺得,蒙陽現在只需水泥一物,就已經能在蜀地打出名氣來了。我們真的要發展,是否應該想辦法產些高雅之物。比如旁邊彭縣的牡丹,還有其他地方的刺繡,最好是聚集一些文人多開幾場文會,讓別人知道我們縣里的向學之心?!?/br>溫瑜這才明白,原來他們這是覺得蒙陽現在名聲不好聽啊。說來也是,細想蒙陽最近生產的,低價劣質代替青磚的紅磚、低價劣質代替桑絲的蓖麻絲,還有廁紙……有時候溫瑜自己都覺得自己給穿越者丟人,別人都是玻璃大炮的,到了他這里就變成衛生紙了。不過梅鴻之楊醒這兩人也是目前大明文人的普遍想法,清高且不通庶務。溫瑜對兩人笑道:“你們可知其實單靠水泥一項,蒙陽的經濟規模就已經能在蜀中各縣排上前列了,我弄出這么多項目,當然不是為了掙錢?!?/br>看兩人不解,他又道:“你們知道水泥廠現在的匠人每個月月俸多少嗎?”看二人茫然的眼神,溫瑜無奈道:“最少都有八兩銀子?!倍宋艘豢跉?,此時經師的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三十到五十兩一年,區區匠人竟掙這么多。溫瑜接著說:“但是其他百姓的月俸還是沒變,即使水泥廠再擴大規模,又能招多少人?到時候一場天災,老百姓們沒有收成,你們想過又該怎么辦嗎?”明朝本身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太顯著。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