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
,滿口答應。跟小姑姑道別,徒步往那個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家走去。一邊走著,王蔚一邊回想著方才小姑姑的眼睛里,分明有一絲水光閃過。她不是不想幫自己的,王蔚想。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也許貧窮,也是一種另類的原罪吧。作者有話要說:作者是個新文發表至少存稿20萬,還經常全文存稿的大可愛哦~~~求個作者收藏!另外,正在更新的連載文,目前已經接近30萬字的大肥文。奇花異草、礦藏、野獸…詭秘奇遇,陪你冒險!正在預收的存稿文,目前已經存稿3萬的,劇情向勵志升級事業+甜甜甜的小甜餅,求預收!第6章走了2公里的路,王蔚終于到家,喝了口水,并沒有多停留。到供銷社買了兩打燒紙,王蔚用錢印子仔仔細細地將燒紙印上圓圓的銅錢,攆開呈一個個的圓扇,連同香燭一起拎著,徒步爬上了山。正午的烈日灼人,最勤快的莊稼人都不會在這時候下地,王蔚卻絲毫不覺得熱。跪在奶奶墳前,王蔚一邊燒,一邊跟奶奶絮叨著自己中了1億彩票的事,又說了自己考上了魯大數學系,今天就要走了不能常來看她……林林總總、嘮嘮叨叨,等說完的時候,只覺得兩個膝蓋已經沒有了知覺。腳步蹣跚的下了山,王蔚就著井里的涼水洗了澡,換了身干凈的衣服,從奶奶當年陪嫁的木頭大衣柜底下,拿了厚厚的一沓手稿。這是王蔚從小學畢業開始,一點點積攢的稿件。筆跡從稚嫩歪曲,到后來的鋒芒硬挺。甚至從紙張泛黃的程度,就能夠看出,這些手稿年代的遠近。王蔚從小家境貧寒,奶奶年輕時候手巧,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裁縫。從她手里出來的衣服,樣式不說新潮,卻針腳細膩,合體舒適,因而飽受周邊的中老年人的歡迎。至于年輕人,當然是更青睞縣城明亮櫥窗里的新潮服飾的。然而,隨著奶奶年事漸高,眼睛花了,做衣服開始常常走錯線。王蔚奶奶是一個多么要強又要求完美的人,做出來的衣服稍微有一點兒瑕疵,都要重新返工,因而做一件衣服的時間,常常是年輕時候的兩倍甚至是三倍。每當看到奶奶辛苦cao勞卻無能為力,王蔚心中就會涌起一股強烈的愿望,能幫助奶奶,給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增加哪怕一分錢的財富??墒撬诵?,沒有哪家工廠肯收他這樣的一個小孩子。跟隨奶奶學做衣服,可這是技術活,又豈是一朝一夕能夠學會的呢?王蔚也曾跟著隔壁本家的老王叔出門拾過廢品,可是當他滿手臟污的,拿著一整天勞累收獲的3塊錢遞給奶奶的時候。遭遇的,不是夸贊,卻是有生以來,第一頓打。當時小小的王蔚滿心委屈,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只記得最后奶奶斬釘截鐵的一句:“奶奶就算累死,也不要自己孫子碰一下這臟污的東西!”從那以后,王蔚便染上了嚴重的潔癖,一天恨不得洗十次手,更容不得自己身上沾染一絲一毫的污點。不能拾垃圾,有什么東西是沒有成本又能換錢的呢?“稿費”,五年級的王蔚,第一次從語文老師的課堂上聽到了這個詞。在語文老師的幫助下,王蔚第一次嘗試在市里辦的面向小學生的報紙“小荷”上,發表了第一篇文章。文字也許不那么凝練,用詞也略顯稚嫩,情卻真。出乎意料的,這篇僅僅400字的文章,被取用了,換來了一張嶄新尚且泛著油墨味道的5元錢。王蔚永遠記得,當他拿著語文老師給的樣刊和5元錢回了家,挺著小胸脯給奶奶一字一句的念誦的時候,奶奶臉上自豪而愉悅的笑容。“這才是能花的錢!”奶奶用他那粗糲的手撫著王蔚燦爛的笑臉,道:“我的蔚子,是將來的魯迅,高爾基!”在從小沐浴在紅色光芒下的奶奶看來,魯迅高爾基,就是這世界上最大的文豪了。那,就是王蔚的將來,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其后的7年里,王蔚寫過1000多篇稿件,平均2天1篇,就算是在臨近高考的時候,都沒有中斷過。早些年的時候,王蔚的稿件幾乎是十投九空,剩下的一個不空,是報社/雜志社編輯的鼓勵和退稿信。這些,對于大人來說都難以忍受,更別提是王蔚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長時間,持續不斷的挫折,足以擊破一個孩子的自信,就算王蔚從小早熟,也不能幸免。王蔚的奶奶卻對想要放棄的王蔚,說:“魯迅都有被人退稿的時候咧。沒事兒啊,再寫一篇試試,或許下一次就能被錄用了呢?”然后,王奶奶就會把王蔚被退回的稿件一張張收起來,裝進箱子里,壓在裝有家里房地契,戶口本等重要文件的小匣子下面。好在,王蔚命里注定不是庸人,一次一次的下一篇,王蔚的文筆在不斷的歷練中進步。慢慢的,十篇中一兩篇被錄用,十取三四……到后來,甚至有編輯在當月沒有合適稿件的時候找王蔚約稿。王蔚這樣名氣不大的散人作者,稿費當然不會太高,卻在高中三年,奶奶漸漸喪失勞動力的時候,扛起了家里兩口人的衣食住行。看著那疊稿子,良久,王蔚才從回憶中走出,伸手從那疊手稿最頂上拿起了一本裝訂在一起的信紙,那是一篇中篇民俗,是王蔚準備投在上的,以兔朝南部邊境一座小城為背景,描繪了廣西邊境與越南接壤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寫一個中國小伙兒在邊境市集上認識了一位美麗的越南姑娘,兩人雖然語言不通,卻漸漸相識相知。然而,好景不長,兩人相識一年后,中越戰爭爆發,戀人成了敵人。小伙兒所在邊境小城里的小伙子紛紛參戰,小伙兒卻因為愛人的緣故,不愿對越南人拔槍。直到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在戰爭中死去,小伙子冒著戰火,最后一次約見了心愛的姑娘。面對戀人絕望的眼淚,小伙子決絕轉身,最終還是抗起了槍,沖進了戰火。一段跨越了國境的愛情故事,悲劇的結局。兩人相知相戀時,那一段淳樸的愛情故事,以浪漫抒情的文風抒寫,似詩如畫。戰火突起,劇情轉而波瀾壯闊,直到男主人公被槍林彈雨所淹沒,讓人胸中不由涌起一股家國天下的愛國情懷。由于故事的框架很大,又有許多資料需要查找,王蔚從高一就開始寫,直到高考前才終于完稿。開頭兩章王蔚已經郵寄給相熟的編輯探討過,那位編輯一看開頭,便覺得十分驚艷,甚至覺得,如果這篇的每一章都是第一章這個水平的話,甚至有可能參與明年茅盾文學獎的評選。于是與王蔚商定了高考后的暑期檔開始連載,每周兩章,連載周期6個月。這篇到今天已經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