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5
跟幾位提督大人喝了喝茶,提點他們一番,次月折子就上奏到了皇帝跟前。讓朝廷提高關稅、收多一點攔路費的聲音,無論什么時候都是極順耳的?;实垡灰娺@條奏折就朱筆一批,準了。這些海商怎么就那么自覺呢?朕剛想建園子,你們就送錢來了。皇帝再看下一條,劃幾個租界租給洋人辦廠子,把幾塊鳥不拉屎的荒地,變成生錢的金蛋?;实鄯浅泛?,朕的提督大人何時變得這么聰明了?這條也準了。嗯,雖然平白養了一幫洋人在本土跟朕的子民搶生意,但是大家都交稅,朕就忍了。等到朕的兒子上位,再把這些洋廠子宰了,那也怪不到朕的頭上去吧?畢竟朕都歸西了,一朝天子一朝變法,你們也不能賴朕流氓不是?等到洋人又有新技術了,朕的孫子就又將洋人請回來開廠子。同時批駁他父皇做得不對,有利當前,那些洋鬼子又會傻傻的過來辦廠子的吧?皇帝也很狡猾的,所謂統。治就是不事生產,專門精攻如何去支配別人的勞動成果。一個公司里,也是人力資源部門是最狡猾的,人力部的厚黑學拿出來,也是萬不能見人的。清朝廷果然非常有大國風范,朝廷弄個租界也不是小里小氣的。咱們鳥不拉屎的地方多了去,要是能換錢,就一次都換了吧。省得過氣了,賺錢的機會就跑了。皇帝親自cao刀規劃的租界,非常大手筆的就劃下了八國租界。因為這時候蹦跶著的海商就那八個王霸(王八)國的最多。因為租界是收雙重賦稅的,又收地租,又收開廠稅、營業稅之類的普通稅(當然這些稅都沒有關稅高)?;实圻€非常仁慈的撥出地租的三成銀子,辦一間非常大的洋人學校安撫洋人。這間洋人學校是為了套出洋人的技術,只要洋人腦子里有料,就許他們以高官厚祿,讓他們專心研發新技術,為清朝廷服務。朝廷這個免費學校、和嘉獎高官厚祿的福音一出,葉蕭逸就傻了眼。皇帝搶了他的生意??!他本來還想弄個條件優厚新技術研發中心,和新技術獎勵中心,把所有新技術都網羅過來呢。這樣工業革命的中心就會從歐洲轉移到這邊來,在全方位的獎勵制度和培育制度下,洋人肯定往這邊跑啊。這邊的有錢人可多了,沒獎勵的情況下洋人發明家弄了百年也把那么多東西弄出來了。要是有非常棒的獎勵,說不定50年就能出成果。葉蕭逸這把算盤打得啪啪響,他還以為自己是人生贏家來著。結果大清皇帝這么有先見之明,這就看到了發明家的用處,把他們截胡過去了。史書都愛把敗寇寫得智商不在線,而把稱王的寫得多高大上??磥碇皇且驗槭廊似珢鄢晒φ?,愛數落失敗者而已,這大清皇帝他智商杠杠的呀。齊墨看葉蕭逸悶悶不樂的樣子就好笑:“你的錢已經夠多了,怎么就跟那點銀子較上勁了?”葉蕭逸唉了一聲:“你不理解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覺,我這是遭報應了。剛剛謀劃了如何取得別人的技術,就被大清皇帝給截胡了,這是報應啊?!?/br>齊墨拉過他的手,笑道:“走,跟我來,還不晚,朝廷建立學校的銀子是從地租里出的,獎勵新發明的銀子他們可沒有。這會兒正等著富商捐款呢,咱們去給包圓了?!?/br>葉蕭逸一拍腦袋,是??!朝廷可摳門了,向來就會空手套白狼。把這邊收到的銀子用到另一邊去籠絡人心,他們的一慣做法就是拆東墻補西墻,或者直接宰幾個肥商。葉蕭逸和齊墨去到皇帝設立的新衙門:洋人發明司,就豪氣的大手一揮,把各項大大小小發明課題的獎金都承包了。這些發明課題可牛逼了,都是朝廷尚未取得的技術、或者是未曾研究出來的技術。有什么蒸汽機術、長生不老術、飛天術、火箭術、自動生產術、自動運輸術、自動燃燒術……朝廷百官和皇帝大人是異想天開,想到什么神器就往里列,只要洋人研究得出來,就大大的獎錢,還許他后半生高官厚祿,封授他全家老小。其實就是變相的控制他,不讓他回西洋。洋人發明司的官員卻很頭疼,皇帝您老人家倒是大手筆,獎勵都很豐厚,問題是獎金何處出???這會兒齊大善人送上門來,新衙門的官員是萬分歡迎,奉上十二分誠意,請齊墨一定要號召眾商人都來捐款。齊家家主的牙齒可是比金子還金貴,他一開口,天下商人沒有不捐的。葉蕭逸把發明獎金都包攬到齊家身上后,就成立了個“發明基金”?;鸪乩?0%的錢用來做獎勵,60%的錢都用來投資,投資獲得的紅利一半回饋到基金池里,一半用來回饋各股東。委托人專門管理基金投資后,葉蕭逸就開始發行基金股票,以一千兩一股進行募資了。洋人發明司的大人搞清楚這個“發明基金”的cao作方法后,一拍大腿,就上了封折子。大意就是說這個新技術將來肯定是官營的,官營生意反正都是需要銀子投資的,就把基金池這60%的錢留來投資新技術的生產應用怎么樣?皇帝一看折子那個高興啊,朕的官員真是越來越聰明了。不但借雞生蛋,母雞是別人家的,現在連飼料費、養小雞的錢都不用自己出了。皇帝朱筆御批,允許了“發明基金”可以投資官營的新發明后,就悄悄花了十萬兩白銀買下了100股“發明基金”。朝廷百官有樣學樣,紛紛讓親戚、姻親、族人悄悄買下了多股“發明基金”。就連太監、宮妃都悄悄把基金股票握到了手里。現在這個“發明基金”可是香餑餑啊,沒看洋人有個蒸汽機就賺翻了嗎?現在投入一千兩銀子,等到新技術到手,再投入生產,一千兩銀子就變成了一萬兩、一百萬兩啊。等到這個政策公布了下來,葉蕭逸發現他的基金池已經賣出了十萬股股票,募集到了一億兩白銀。葉蕭逸眼睛都瞪大了,偶滴個乖乖,這些皇室子弟、太監宮妃、官戚姻親們可真有錢。咱們商人還沒開始募資呢,你們就貢獻了一億兩。等到齊家出了聲,鹽商、茶商、絲商、海商等各路商人開始動起來,葉蕭逸的基金池已經快要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