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
只有十幾文,前提是要有鹽引票子才能直接從礦上買鹽。葉蕭逸繼續得寸進尺:“憑蘭陵蕭氏的地位,你能弄到的鹽引票子應該很多吧?才給這么點?”蕭潛非常大方:“我們家的鹽引窩本資格世襲相傳,你想要多少鹽票就來跟我拿。我只是順手拿了一沓過來而已,你總不能讓我抱一箱白紙過來吧?”??!能夠源源不斷提供免費的鹽引票啊,葉蕭逸非常滿意,終于肯答應蕭潛的出價了:“成交!”第15章狀元攻略15葉蕭逸拿著一大沓鹽引票子回書房,蕭墨正在專心的給這小孩擬未來兩年的功課作業。古文的教材全解叫做“注疏”,如,不同人著的注疏有著高低之分,蕭墨正在把他認為好的名家注疏目錄一一列下來,讓葉蕭逸參讀,幫助理解四書五經。蕭墨博覽群書,記憶能力強,他甚至能把某某人的“讀書隨筆”之中的精彩篇章開題記下來,讓葉蕭逸去看。蕭墨列了一堆書目,有注明要葉蕭逸細看的,有注明要葉蕭逸強記的,還有的只是讓葉小孩了解的。葉蕭逸看到一堆什么、、、這些百家言論,馬上頭大。尼瑪的,不是說好儒家十三經,只有十三本的嗎?四書五經中就有三禮,就有三傳,已經夠坑了。明明四加五等于九,硬是跑出十三經來,葉蕭逸已經覺得被騙了。這會兒還炸出這么多多書目來,老子要學到何年何月?葉蕭逸苦著臉道:“我要背書、我要練字、我寫文章,還要參加士子大會,哪有時間看這么多書?能不能刪幾本?”他的才背了一點點呢,葉蕭逸正在想辦法減負、提高效率。他到現在還在進行的復背,他怕自己一旦長時間不回憶,就會忘光。那么前面幾個月的努力就得打水漂了。但是這樣車輪戰式的復背,越到后面壓力就越大。四萬字的詩經每篇都要在忘記前回憶一遍,兩萬字的尚書也得背一篇就加緊復背一篇。一篇新背的文章,頭三天要保持每天復背一次的節奏,后七天保持每周復背三次的頻率。之后保持每個月復背兩三次,才能讓他至今不忘。否則全部忘光,重新背誦太難了。但是這樣,他一天排下來的任務就好重。不但要花時間背新的東西,舊的東西也不少,需要他認認真真一字一句去復背和默寫。他的時間已經不夠用了。葉蕭逸現在找到方法,達到了不忘的境界。但是卻發現他還需要升級方法,節約多點時間出來博覽群書。不過他的時間不多,博覽群書也不是什么書都看,他還是想把功夫放在刀刃上,不太重要的書就過濾掉吧。蕭墨捏了一下葉蕭逸的臉,順手就刪了十來本書目,恨鐵不成鋼道:“就你最懶,不能再刪了,剩下這些都是很有啟發性的書,一定要好好看?!?/br>葉蕭逸吊兒郎當的敬個禮道謝:“yessir.”蕭墨再捏一下他的臉:“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這小孩在他前就一直是這個鬼樣子,蕭墨非常擔心他出海兩年后回來,也看不到一個文質彬彬的徒弟。這家伙仍然是這副流氓的痞樣。葉蕭逸拔掉他的手,這些高個子怎么老是仗著手長,又比他高就老是捏他的臉?葉蕭逸提起正事:“來看看,我拿回多少鹽引票?你可以拿去進鹽,裝船運到西域換牛羊?!?/br>蕭墨一看這么大沓鹽引票,馬上皺眉道:“是誰給你的?蕭潛?”葉蕭逸也鄭重起來,“是那個資本家,怎么?有什么不對嗎?”蕭墨憂心忡忡的看著這沓票子,再盯著葉蕭逸看:“你也太大膽了,竟敢插足鹽引販賣。揚州的鹽運使一旦被查出貪。污了多少銀錢,就是殺頭的重罪。同流合污的鹽商也逃不掉。有多少人知道了你手上有這么多鹽票?”葉蕭逸也有點心驚,他竟然沒料到官方自己也犯法,跟著官方發財就是去送死??!此事一旦被揭發,他還點個屁狀元,直接送刑場得了。葉蕭逸皺眉道:“這么說,鹽鐵酒茶,還有官府控制了的所有賺錢營生都不能干了?只要被迫喂過貪官,或者主動行賄過就都是污點,還干個毛???回家種田、擺地攤算了。太坑了吧!法不責眾,各地鹽引、茶引不是都這么干的嗎?天子難道不知道?整個朝廷干的事,與朝廷自己立的法相沖突不是很好笑嗎?這樣豈不是天子什么時候想抓人都能抓出一籮,只看皇帝想抓誰?”蕭墨嘆口氣道:“的確很好笑,朝廷的制度的確存在漏洞,不過朝廷上下沒人介意就是了。天子只想著收重稅限制商人,同時充盈國庫就達到目的了。從不管底下的官員能中飽私囊多少,朝廷俸祿本就低,官員貪墨一些也無可厚非。而朝官本就是貪。污*的受益者,他們根本不愿意修正這個漏洞。只要彈劾的折子沒上奏到天子跟前,就不會出事。況且天子高高在上,若有朝官截住了地方上奏的折子,天子就不知道地方事。我也是來了揚州才知道,原來聞名天下的揚州鹽商不賣鹽,他們賣的是鹽引票。人人都以為鹽販子能賺多少錢,競相買鹽票來賣鹽。其實賣鹽賺到的有限,賣鹽票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才是揚州鹽商富甲天下的原因。可惜不到揚州官場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揚州的歷任官員,但凡是耿直、兩袖清風的,都由于政。務錯誤被拉下來了,或者直接身死赴任途中。只有貪官才能安穩的留在揚州,保持揚州左右皇都的首富地位。這種現象一旦被揭發,天子要徹查,牽連就會很廣。試想,抄一個大鹽商的家,就能獲得一筆巨款充入國庫,天子當然不會手軟?!?/br>葉蕭逸明白了,雖然不止一個地方超發茶引、鹽引票,但是如果揚州被抓出來了,就必須依法嚴辦。這就是一個利益流動循環。百姓用高價跟鹽販子買鹽,鹽販子用高價跟官方買鹽票。利益流到了揚州鹽運使和大鹽商手中。揚州鹽運使和大鹽商勾結,多賣了那么多鹽引票不上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