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八娘無奈,只好想法設法的將話題朝大宋的開國將領身上引,終于被折氏普及了杯酒釋兵權,趕緊道,“阿娘,他們連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都提防,何況阿爹,要不就阿爹一人去吧,大哥他們留在汴京,咱們也學著做富家翁?!?/br> “我們眼下還沒這資歷,”折氏笑瞇瞇道,“得等你阿爹和大哥他們立了戰功后再說?!?/br> 看來楊父和折氏還是有政治頭腦的,想借戰功在大宋站穩腳跟,然后再低調的生活,但是,他們還是高估了趙匡義的肚量。 “阿娘,為什么我一個嫂嫂都沒有?”八娘只恨自己太小,除了吃和玩,其余的觀點和要求皆引不起大人的重視,只好換個思維,結婚總應該在汴京結吧。 折氏15歲就嫁給了楊父,不知道前面的小孩是沒保住呢還是根本就沒生,反正,大郞今年才18,折氏都已45歲了,楊父已48,在21世紀,也是屬于晚育的。 而18歲的大郞至今還沒娶親,也沒聽說定親,挺奇怪的。 自從知道自家是楊家將后,八娘就在詫異這個問題,但忙忙碌碌的,一直還沒機會問。 聽八娘問起,折氏不由就怪起了楊父,“還不是怨你阿爹,早早的定了娃娃親,如今親家一門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呢……” “不是吧?”八娘也郁悶了,“那就讓大哥去找啊,女婿是半子,他難道不該好好去尋尋?尋不到,咱們也好再做打算啊,總不能讓大哥一直不娶吧,那二嫂三嫂不也娶不了?” 怪不得楊家將兒郎戰死后都沒留下孫子輩,楊宗保好像都是后來才生的。 別說,折氏倒還真的認真考慮起八娘的主意來。 楊父當時有一同僚張將軍,兩人關系好,當時大郞已經3歲,張的老婆剛懷孕,兩當爹的喝酒喝高了,就碰著酒杯把下一代的事給定了,如果張家生的是兒子,就結義為兄弟,如果是女兒,就結為夫妻。 別說,張家還真給大郞生了個媳婦,兩家便高高興興的交換了信物,結了娃娃親。 然后張將軍便接到調令攜家去往邊疆駐守,然后敵人來犯,城破,張將軍戰死,張家家眷不知所終。 楊父派人去張家的老家查找,也沒有音訊,便只好等張家人找來,畢竟楊父一直在太原,張妻是一直都知曉的。 結果,這么多年,都沒消息。 17歲的二郞,也是被楊父生生給拖成了大齡青年。 楊父依舊是在酒桌上和同僚耿將軍搞了個指腹為婚。 然后耿家和張家一樣,守關,戰死,家眷不知所蹤。 折氏這廂正在批評楊父為什么一喝酒就喜歡玩指腹為婚的游戲,“就玩猜拳不行么?” 那邊眾同僚已提高了警惕,堅決不和楊父一起喝酒,喝酒沒什么,喝高興了,指腹為婚也沒什么,可一指腹為婚,皆是戰死,那就有什么了…… 于是,楊父一時間想找人喝酒竟然還找不到了,同僚們愣是改喝茶喝了一年…… 接著呢,大家就開始傳楊家??擞H家,于是,三郞四郞他們楞是沒人說親…… 折氏沖著楊父嘮叨了不少回,楊父心情自然也不會燦爛,沖三郞四郞搖頭,“你們怎么連個小娘子都哄不來呢?”轉過身還安慰折氏,“車到山前必有路……” 如今聽折氏提了,楊父沒立即決定,坐在那猶豫著。 “你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咱們都從太原到汴京了,你倒是給我指條娶兒媳的路啊……”折氏是拿定了主意,“讓大郞二郞再去找找,找個一年半載的若還是沒音訊,咱們就請媒人另說親吧,大郞都18了!咱也歸宋了,那些亂七八糟的傳言也沒人知道……” 楊父還是有些猶豫,“雖然燕云十六州沒奪回來,但朝廷這次北伐,還是奪了好些城池的,遼軍怕是要報復,大戰怕是在所難免?!?/br> “不見得就來攻打雁門關,”折氏道。 楊父搖頭,“北方東邊線上,朝廷將士才奪了城池,士氣正盛,朝廷也提防著遼軍反攻,駐軍不少,而西邊線上,朝廷卻沒部署重兵,我若是遼人,必攻西線?!毖汩T關正是西線上的重要關口。 “八娘聽了太祖杯酒釋兵權,很是擔心你和大郞他們呢,”折氏將八娘今天的表現一一說了。 楊父笑道,“我就說八娘虎頭虎腦的,一看就是個機靈的?!?/br> “虎頭虎腦是夸小娘子的么?”折氏噌了楊父一眼,“當心八娘不依?!?/br> …… 楊父直到第二天早上也沒松口讓大郞二郞去尋媳婦。 但是晚上從衙門回家后,便改了主意,命令大郎二郞分別前往老泰山的家鄉去尋人,三郞在汴京幫著折氏跑腿,五郞在汴京看著弟弟meimei,他只帶四郞奔赴雁門關,還讓折氏給三郞找個媳婦。 雖然八娘不知道原委,但只要結果是好的,原因那就不重要了,遂開開心心的問折氏,打算給三郞找個啥樣的,“要不要讓王jiejie出馬?打馬吊可是很能看出人品來的喔……” 因楊父認為即將和遼軍發生大戰,因此堅決不帶女眷,王氏幾人失望之余倒也不算堵心,大家都沒去嘛。 王氏聽得這個提議,立馬躍躍欲試,表示一定要為楊府的兒媳挑選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可惜,楊家好似在兒媳緣上欠缺了那么一點點,楊父都帶著四郞抵達雁門關兩個月了,折氏這邊還是一點眉目都沒有,降將嘛,同級別的低級別的都不樂意和楊家結親,找同樣背景的?八娘首先就跳起來反對,“人家還以為咱們要抱成團呢!” 折氏也就是想想,這么沒腦子的事自然是做不出來的。 七郞出主意,拍著桌子,三哥,你看中誰了,我去幫你騙來! 八郞也跟著起哄,“要不我在學堂里幫你問問?” 不光七郞和八郞入了汴京的官學,六郞也被楊父臨走前給塞進了官學,“受受氣,磨磨性子!” 三人在學堂自然被孤立了,可是他們也沒犯蠢的去和降將家的孩子拉幫結派。 在太原,楊家是請先生在府里教文化課,武藝自然是去軍營練,加之楊家兒郎本來就多,因此,楊家兒郎和漢朝大將的孩子們都沒太深的交情,主要是別人家也不許小孩和他們走近了,誰知楊家還克啥…… 因此八郞這么一說,九娘就開口了,“你問誰???是問六哥啊,還是七哥???” “說得你和誰家的小娘子交好似的?!卑肃O不服氣。 “我是沒去學堂,”九娘哼道,“那么多學子,你愣是一個都搭不上話,出息?!?/br> “我們三都沒出息,就你能?!北淮蠹遗艛D的八郞身心還是受了傷的,心情不大爽,硬梆梆的給九娘頂了回去。 九娘愣了愣,沒出聲,轉身就找八娘說起了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