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2
天子遇了投毒一事。這皆是大罪。長春宮里的人手居然被提走。這只能說明了蓉兒是沒本事的?!?/br> 皇太后說的肯定。 “太后娘娘, 您……” 武嬤嬤小聲的尋問道:“您可有什么吩咐奴婢們做的?” “做什么?” 皇太后輕輕搖頭。 “如今要亂起來。咱們且在壽康宮里穩坐著, 看一看情況。哀家老了,還能有多少好活的。如今的體面, 也是天子看了嫡母的名份上, 給的一點子孝道。真記計較起來,哀家這一個嫡母名份,也是擔得屈。讓天子委屈, 誰讓哀家是一個繼室?!?/br> 皇太后嘴角有嘲諷。 這不是嘲諷了別人,而是嘲諷了自己。 皇太后一直看得明白。 當年太宗皇帝的后妃中,不凡有生有皇子的。 可太宗的元后過逝了,太宗想安穩后宮。冊立了她這一位無子無寵的妃子。 她靠的是什么? 靠是識趣。 至于子嗣? 皇太后自個兒親生不敢奢求。 初入宮闈之時,皇太后就遭了別人的暗手, 那是落過一胎。 沒法子有親生的骨rou。 皇太后就安份的投靠了元后,投靠元后,給對方做了伐子。 也是借著元后的威勢,她復了仇。 再后來,就是老實的不爭寵,不爭一切。 可能是不爭的態度。 又或者說她的投靠讓元后受用了。那些年里,她受了元后的點拔與提協。 元后歿了。 太宗皇帝就是冊立她為繼后,跟天上掉了餡餅似的。 她做了繼后。 做的還算有底氣,有太宗皇帝的支持。 至于說,未來如何? 皇太后就是做了一合格的嫡母。哪一位太宗皇帝的子嗣,她都不會慢待了。 名聲,就是皇太后的追求。 事實上,太宗皇帝駕崩后。 她就是憑著皇后的名份,榮升為了皇太后。 在后宮榮養。 她靠著天子的孝道名份,可謂是立了腳跟。 可這些都有一個前題,要她識趣,能跟天子演了皇家的母慈子孝。 如果打破了母慈子孝這一局。 那么,對于皇太后而言,沒有好處,只有大大的壞處。 天子是太宗皇帝的嫡子繼承大位。 天子是元后生的嫡次子,她這一位嫡母認真計較起來只是繼母。 皇家講規距。 可皇家又是最不講規距的地方。 這里是弱rou強食。 規距,是一種保護。 一旦打破了規距,就注定打破了這一層保護。 皇太后能安穩在壽康宮里得了天子的孝順,那靠的就是皇家的規距。 所以,她不可能,也不會為了皇貴妃就去壞了規距。 “太后娘娘?!?/br> 武嬤嬤說道:“奴婢明白您的意思。奴婢給長春宮的皇貴妃娘娘遞一話兒,讓皇貴妃安心的靜養?!?/br> “太后娘娘您的做法,亦是為了承恩公府。您在,承恩公府就是穩固。您才是承恩公府的底氣?!?/br> 武嬤嬤自然聽懂了皇太后的意思。 “且罷。她是安份也好,不安份也罷。還看天子后面的處置吧?!?/br> 皇太后嘴里這么說。 其實,皇太后更清楚著,她不求情,才是對的。 真是求情了,主是傷了天子的感情。 母子情份,這總歸還經營。 一旦壞了,那才是大大的失策。 后宮不安寧。 京都同樣是氣氛壓抑的。 繡衣衛的出動。 還有暗衛的輔助。 這里面的動作太大了。 正統帝要結果。 李公公一定要給一個結果。 這自然就是發了狠。 乾清宮。 正統帝看著李公公呈上來的匯報。 正統帝看的仔細,也看的認真。 看完后,正統帝揉了太陽xue。他頭疼。 太宗皇帝有九子。 正統帝是最年幼的,是元后的嫡次子。 在元后過逝了。 太宗再是寵幸了妃子,卻也沒有再留了子嗣。 當年元后的病逝,里面自然也有玄機。 要說有人暗害? 那沒有人敢的。 可到底還是元后cao持后宮,做一位賢后。 這是真真做了賢惠人。 這一位賢后就是自己把自己逼得狠了。在太宗皇帝上位前,元后是陪了太宗皇帝吃苦的人。 在太宗皇帝君臨天下后。 元后又是賢后。 后宮、朝堂,也是多為太宗調和陰陽。 總之,滿朝內外,沒有對元后不滿的,且全是贊譽。 就憑著這等賢惠的好名聲。 就可以想像了,元后對自己的要求多嚴格? 這等嚴苛自己,這能不礙了壽數嗎? 元后病逝。 太宗是傷心的。 這是一對相扶持的夫妻。 一旦失了元后,對于這些后妃,太宗是看不上眼了。 哪怕曾經的寵妃,貌似也是不再那么的順眼。 太宗會立了繼后,就是想平衡了后宮。同時,也是想護一護嫡子。 繼后無子,管理好后宮,就能壓住了一桿子寵妃。 這些曾經的寵妃生了皇子,倒底是庶子。 太宗在意了嫡庶。 太宗曾經的廢太子,這一位元后的嫡長子,早年在太宗跟前,那真是要星星不給月亮。 可再好的父子情份,在皇權面前,又變了。 太宗九子。 已廢宋王,這一位被太宗除了皇室宗譜的太宗庶長子,就是當年跟太宗廢主子爭了大位的。 憑的是什么? 就是有一位寵妃母親,以及庶長子的身份。當然,早年大位爭奪失敗。在正統帝上位前,已廢宋王就歿了。 太宗的廢太子看著是嫡長子,實則,是太宗的第二子。 至于太宗的第三子,如今還是好好兒的。當年的廢太子風波,沒擾了這一位。如今是宗正令,太宗朝冊封為鄭王。 太宗的第四子,是已廢宋王的一母同胞弟弟。已廢宋王敢爭位,也是因為有這么一個同母親弟弟給拱火。 已廢宋王被除了皇室的宗譜,這一位皇子自然也是被廢成了廢庶人,跟已廢宋王這一個同母的哥哥一樣,也是歿了。 太宗第五子第六子早殤。 至于太宗第七子吳王第八子楚王,這二位現在也是在京都的王府里,每日過的鶯歌宴舞的日子。 正統帝的腦海中,閃過了這些哥哥的往昔印象。 這時候,正統帝睜開了眼睛。 他望著李公公,說道:“確定是鄭王?” 李公公跪地上,回道:“回稟圣上,二皇子落水一事確實是查到了鄭王頭上?!?/br> 李公公也是萬萬想不到,這查來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