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4
真的是這樣嗎,還是,你愛的是自己胸中熊熊燃燒的野心與欲望呢?” 說罷,她不再多做解釋,砰一聲將金吉遼關在門外。 金吉遼:…… 要說話就好好說嘛,何必咬文嚼字,真是善變的女人。 嗟嘆了一番之后,他只得無精打采回去,直到離開京城,金吉遼仍未明白到底哪個環節出現錯誤。這姑娘明明去年還對他和風細雨,到今年卻冷若冰霜,這么看來,倒是她不再愛他了,到底誰才是負心之人? 金吉遼反而跟腔子里被挖空了一塊似的,一抽一抽的發緊。 他想他今生都很難忘記這位李夫人了。 * 夏桐原以為北戎王去夏家不過是例行公事,畢竟照草原上開放的風俗,北戎王其實跟個人形炮臺差不多,光兒子女兒加起來就有好幾十個,金吉娜或許是得他寵愛的,可這么多的寵愛稀釋下來,也不剩多少了。 誰知金吉娜卻很高興地告訴夏桐,她爹幫她出了口惡氣。原來北戎王得知女兒生產那日,是蔣大夫人作的怪,把大夫們請去,害得夏家人仰馬翻,如今蔣大夫人一紙休書被趕回娘家,北戎王卻不肯作罷,親自上門“問候”一番,他本就生得人高馬大,帶來的奴仆也個個兇神惡煞,嚇得那位當家人隔天就把meimei給送到庵堂去了,讓她落發出家——神鬼怕惡人,何況這些蠻子過慣了刀頭舔血的營生,怎能不怕? 蔣文舉得知以后頗不自在,很擔心北戎王會遷怒到自己頭上,于是親自備了一份賀禮送去驛館,可惜被北戎王連人帶箱子扔了出來,據說摔折了一條腿,至今躺床上不能動呢! 夏桐跟金吉娜都很暢快,蔣太后可氣得不得了,有心想找那老匹夫理論,奈何兩國剛簽訂了貿易文件,這時候鬧起來不好,便想著輾轉找夏桐理論,讓金吉娜勸她父親道個歉兒,這樣,蔣家面上有了光彩,也就不再追究此事了——不然受了這樣大的屈辱,今后還怎么在京中立足? 夏桐仗著蔣太后臥病不便起身,只遠遠地打發人去寧壽宮送個口信,說北戎王是性情中人,蔣相國——哦,如今已經不再是相國了,該如何稱呼呢?總之,蔣家人是最寬宏大量的,一定不會為這種小事計較,對不對? 蔣太后氣了個半死,也不好說夏桐語帶譏諷——她明明在稱贊蔣家呢! 這話認也不是,不認也不是。蔣太后幾番糾結,倒把自己給折騰得心力交瘁。 北戎王一行人卻大搖大擺地離京了,當然不提跟蔣文舉認錯——子不教,父之過,妻不賢,夫之錯,他連自家老婆都治理不好,何談治理朝廷,這么看,革職也是應該的。 蔣文舉:……他有句臟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繼北戎使團之后,劉放也要走了。他在京城住了小半年,已經于禮不合,再待下去就該有閑話了。 縱然千般不舍,可也只能忍痛惜別。但這回他決定獨自回臨江,至于兒子則留在宮中教養——那痘瘡的事實在嚇壞了他,他再禁不起折騰了。 劉璋和夏桐商量,夏桐覺得挺好,“臨江雖也是鐘靈毓秀之地,但論起繁華熱鬧、人才之多,還是遠遠及不上京城?!?/br> 劉蕓的年紀也漸漸大了,要開蒙,就得考慮師資力量的問題,在京城找個好先生還是極容易的。 往壞處想,這個孩子也能用作人質,日后劉放遠在千里,縱有異心,定不敢輕舉妄動。 劉璋頷首,“朕也這么想,不過,臨江王的意思,是將蕓兒養在你宮中,你覺得如何?” 夏桐沒什么意見,正好敦敦跟棗兒缺個作伴的人,不過她還是挺不可思議,是她人緣太好了,還是蔣太后人緣太差?怎么劉放連親媽都不考慮一下? 第144章 皇貴妃 被人這樣尊崇信賴, 夏桐心里還是挺得意的,嘴上卻仍假惺惺地推辭, “這樣不妥吧,太后乃世子的親祖母,陛下卻讓妾越俎代庖,倘太后得知……” 劉璋道:“放心,母后那里朕會親自去說的,不用你開口?!?/br> 眉頭微微地蹙了下,他不肯將劉蕓交由太后撫養, 倒不是怕太后勞神,只是……他根本不覺得太后能教育好孩子。蔣太后的性子,一味的偏狹護短,劉蕓死了親娘,親爹又遠在天邊, 太后疼惜那孩子,只怕越發縱容, 輕易打罵不得,長此以往,只怕得養成個盜跖的脾氣,對那孩子的前途不利——劉璋作為大伯, 自不愿被人說他故意養廢這孩子。 若說蔣家人撫養出的孩子會是什么樣, 瞧瞧冷宮里那位就知道了, 劉璋偶然想起, 倒很慶幸自己當初沒養在生母膝下,否則, 這皇位做不做得成還是兩說呢! 夏桐雖說恬淡疏懶些, 可從她對皇子公主的教育來看, 卻是剛柔并濟,半點也不馬虎,因此,交到她手里反而更叫人放心。 這廂與皇帝商量完,夏桐轉眼就命人將廂房收拾出來,蕓哥雖說年歲大了不需要奶娘,可初來乍到難免生疏,還是得有個人扶持照應,秋菊活潑熱情,行事大體也不出錯,由她照拂最合適不過了。 劉璋親自到寧壽宮走了一遭,說了將劉放寄養在夏桐身邊的事,蔣太后聽罷便不言語,只悶悶道:“你看著辦吧?!?/br> 其實劉放已經派人來知會過,自然,用的借口是擔心蔣太后年邁體衰,怕她勞累過度,百上加斤,蔣太后明知這些不過是托辭,可也只能當真。 等皇帝走后,她卻扭頭跟侄女發牢sao,“如今一個個都不把哀家放在眼里了?!?/br> 皇帝便罷,向來是最有主意的,可恨劉放也跟她離了心,如今兄弟倆倒好得形影不離——說也奇怪,蔣太后從前最憂愁的便是兩個兒子感情不好,如今那倆貨擰成了一股繩,她這做母親的卻不樂意了。 好像從前都是她在里頭挑唆,不叫哥倆好似的。蔣太后拍著膝蓋,重重嘆了一聲,慈母難當??! 嘆完又睨著蔣映月,“其實,不提夏宸妃,你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何況膝下又沒個親生子……只是,如今蔣家寥落,你的出身——哎,不提也罷?!?/br> 蔣映月只在心內冷笑,她可沒興趣幫劉放養兒子。何況劉放從來都沒將她當成表妹,以前年節只往蔣碧蘭那兒送禮,可見這些人心底嫡庶清楚著呢——沒看劉放從不到她的披香殿拜訪么? 至于孩子,一個偏遠藩王的兒子能有什么用處,就算年歲大些,底下可有人家正兒八經的皇子呢,何況夏氏年輕,保不齊以后還會再生。蔣映月縱有那么點膝下寂寥的念頭,可想想便算了。 她笑著朝榻上看,“夏氏愛惜名聲,定不會虧待那孩子的,您放心吧。不過,夏氏得了這樣的體面,陛下更得抬一抬她的身份了,您說是不是?” 其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