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6
瞥到了不遠處當初團長親自為那人寫的墓碑,才想起了這件事。 而算算日子,現在正是曾經大米說過的,他父親去世的時候。 “哎,都怪我,要是早想起來,大米也不會在雨里泡那么長時間?!笔谝荒樅蠡诘恼f。 尹小滿摸了摸小家伙guntang的臉頰,心里知道,就算是石磊早想起來也沒用。 這孩子想做的事,是別人能夠攔得住的? 只怕他原本就打定了主意這晚要陪父親一宿吧? 更有可能,他那么痛快的答應盧平來這中山島就是存了陪伴父親的心。 想到這兒,她對大米的心疼和頭疼又各增加了幾分。 小孩子的活力是大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大米的燒看上去來勢洶洶,可吃了退燒藥,又被尹小滿伺候著喝了稀粥,吃了白面饅頭后,不過是睡了一覺,第二天就又生龍活虎了。 反倒是尹小滿,淋了那場透雨,足足感冒了好幾天。 為此,大米可能是有點心虛,之后的幾天明顯能夠感覺到他在繞著尹小滿走,不敢和她對視,不敢單獨待在她的身邊,可干活比起之前更要主動賣力許多。 但即使這樣,依然沒有躲過挨了沈青耘的一頓收拾。 在確定他徹底沒事了之后,沈青耘將他揪走帶回了營里。 也不知道那男人是跟他說了什么,反正回來的時候,他渾身被汗浸的透透的,衣服都能擰出半斤水。 身上臉上又是灰又是泥,狼狽不已。 可即使這樣,他卻難得沒有一點反抗的跟在沈青耘的身后,手里拎著自己帶上島的那個裝衣服的小包裹。 那垂頭喪氣卻又乖巧聽話的模樣,很明顯是在履行著什么承諾。 尹小滿沒有問,全當做什么也沒有看見,隨他們用男人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果然,就在他們回到家沒一會兒,石磊就帶著幾個戰士,哈哈笑著扛來了高低床,三下五除二就把大寶的單人床給換了。 自此,大米徹底在沈家安下了家。 華老和寧工是隨著第一批的專家在一周后上的島,與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另外五個人。 其中一對看上去大概四十多歲的男女是夫妻,據說都是物理學方面的工程師。 而另外三個年輕一些的則是他們的助手。 那對夫妻和三個年輕人,都選擇了比較靠外面的宿舍,用他們的話說:“加班回來晚了,可以少走幾步路?!?/br> 而寧工和華老則如尹小滿想的一樣,選擇了和他們做鄰居。 兩位老人選擇了他們家前排的一套房子,那房子同樣是兩個臥室,倆一人一間,剛剛好。 那個房子在主臥的外面有一個小陽臺,陽臺是開放式的,有一個小門。 通過小門幾步路就能走到沈家。 尹小滿在這島上已經待了有些日子了,居然根本不知道這島上的火山下另有玄機! 如果不是這批專家上島,然后接連好幾天有船送設備過來,她完全不知道這山體是被挖空了的,在里面藏著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倉庫。 具體有多大她也看不出,反正大概供給船一天運兩趟,每趟都會運滿滿一船的各種儀器,設備,物資,整整運了七天,那倉庫愣是沒有裝滿! 這已經讓她驚訝的連嘴都合不上了,可偶爾聽到寧工他們和沈青耘的閑談,居然聽他們還在遺憾,嫌建造的速度太慢,說以后這樣的倉庫還要再建造好幾個。 這些話聽得尹小滿內心無比激蕩。 雖然還沒有看到,可通過想象,也能夠想象的出,用不了多少年,這中山島就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到處都荒草叢生,一定會被建設的欣欣向榮,充滿活力。 這樣的想法,讓尹小滿對將來的生活也多了幾分憧憬。 專家們來了,她這個專屬的炊事員自然就要上崗開工了。 她也沒工夫想太多,一連幾天都埋頭在廚房里,做各種準備。 專家組成員們并不在營里的食堂就餐。 當初在港口一接到尹小滿,盧平就專門給她打過防疫針。 告訴她之所以要為專家們配備專屬炊事員,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 他們到達島上之后工作會非常繁重,加班加點更會是常態。 為了保證這些國寶級人物營養能夠跟得上,不因為這些外在的因素影響工作,所以不僅要將飯做得好吃,開飯的時間也不能如戰士們一樣,一天只供應三頓。 盧平要求尹小滿,要保證無論什么時候爐子上都有熱飯;不管專家們幾點鐘要求加餐,都要在最短的時間保證供應。 所以,在安頓下來之后,炊事班長任平安來詢問她要把專家組的食堂安排在哪兒的時候,尹小滿果斷決定就安排在自己家。 只有這樣,她才能夠更方便的做到隨傳隨到。 所以,現在他們家所住的這個宿舍已經經過了改造。 住宿的地方沒有動,但是廚房擴建了。 面積擴大了不說,灶臺也由最初的單眼改成了雙眼。 不僅如此,任平安還貼心的又帶著炊事班的小戰士,在靠著廚房外沿的地方,幫她砌了一溜的小煤爐。 平時不用的時候,上面蓋塊木板就可以當做臺面用,真要是熬個湯,燉個東西,更可以隨點隨用。 除了廚房,任平安還帶人將他們家外面的空地按照尹小滿的要求,圍成了一個大院子。這樣,她在院子里辟出一塊地方,種點蔥蒜生姜,新鮮蔬菜什么的,摘起來會更趁手。 反正他家當初選擇的就是這一排最靠里的那套,也不存在會占了別人家走路的地方。 為了方便專家組的人吃飯,任平安他們在圈院子的時候直接將挨著的那套房子也圈了進去,并且把那個宿舍房間全都打通,變成了一個大單間。 這樣,屋子里可以同時擺下四個大方桌,供三十多個人一起吃飯。 當時看任平安他們將陣仗搞得這么大,尹小滿內心其實是有一點擔心的。 畢竟她只有一個人,唯一的助手大米還是個小孩兒,同時做這么多人的飯,會不會有點勉強? 可在這群人到了島上,忙活了幾天之后,她發現自己真是瞎擔心了。 這些人是真得忙。 別說七個人同時就餐了,除了最初那一日,寧工和華老來跟她敘了敘舊,順便在這兒吃了一頓飯,之后就再也沒有人來這新開辟的食堂吃過飯。 基本上每天都是到飯點兒了,她和大米將飯菜送到他們的研究室,或者由那三個年輕的助理中隨便的一個人匆匆的跑過來端。 而尹小滿之前苦心思索,列出的好吃又營養的菜單在被遞過去讓他們審核的時候,也被專家們全都給否了。 被他們換成了簡單扛餓,拿起來就能吃的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