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3
了一小口。 “真香!真香!” 劉翠翠一邊吃一邊想,她以前是不是對張承有什么偏見了?這個小叔子還是不錯的。 …… 張承一家人眼巴巴的看著桌子上的二十個包子。 周桂蘭和張田發兩個人長這么大都沒吃過水煎包,看著這些包子有些不知道怎么下嘴。 “這包子可香了,我吃一個給你們看?!?/br> 張大山說著又想拿包子,張承把他手上的包子打掉。 “你都吃了多少了還吃?這些是爸媽的?!?/br> 張承說著把包子推到張田發和周桂蘭的面前。 張田發是男人,他從不輕易落淚,不過眼睛也有點泛紅了。 “吃飯吧,都一塊兒吃?!?/br> 張田發把包子給張大山和張承分過去幾個,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吃起了包子。 張田發和周桂蘭兩個人手里拿著包子,一邊吃,一邊掉眼淚,他們真沒想到這一輩子還能吃到兒子掙錢買的包子。 其實這個愿望放在別的世界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兒,但是張田發所在的這世界就是一個字窮,太窮了。 張家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一頓飽飯,趕上生產隊里勞動,他一個人養活著老老少少一家人,過的那些日子簡直不敢想象,這才幾年的時間呀,政策變了,兒子們也勤快了,居然給他買回包子來了。 張大山邀功似得的說道:“爸,好吃嗎?” 張田發點點頭:“好吃?!?/br> 周桂蘭更是夸張,有時哭有時笑:“媽能吃上你們買的包子,就算沒白活?!?/br> 張承在一旁打趣道:“媽,以后咱們日子好了,好吃的東西多著呢,這算啥?” 張大山也說:“媽,您放心吃,我明天就去山里撿山貨,等咱們賺了錢,您想吃什么,咱買什么,麥乳精,雞蛋,紅糖水,您想吃啥吃啥?!?/br> 周桂蘭高興地答應了。 張大山和張承是那么說的,也是那么做的,第二天張大山就進山撿山貨了。 張承從空間里把自己存的那些存貨出來加工,他負責燒火,張田發負責炒鍋。 父子兩個人足足炒了一天。 張大山回來的時候,看到那些炒熟的山貨格外有成就感,他還以為這些東西都是他弄回家的呢。 張承覺得光有山貨還不行,普通的老百姓還是喜歡吃炒瓜子,尤其是結婚的時候,炒瓜子是必備呀,不過他們以前的手藝太老套,一點都不能滿足人們的口味。 換成張承就沒問題了,一個瓜子炒出五六種口味,吃完之后讓人口齒留香。 他們吵完貨之后張承就帶著張大山去集市上賣貨。 和預想的一樣,張承的炒貨打出了名堂,賣的非常好,有時候居然出現了顧客排隊的現象,這在王家莊大集上還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 張承干脆放手不管,只告訴張大山底價,讓他自己去買。 張大山也漸漸喜歡上了賣貨,一邊賣貨一邊和這些人聊天,完全沒有了當初的羞澀和緊張,賣貨完全游刃有余。 張承則在大集上尋找貨源。 他們天天炒山貨,沒有貨源也不行啊,他不得不為以后想點出路。 就在他在集上轉悠的時候,就發現他們村子里賣筐的人一直排出一里多地,賣的人比買的人還要多。 越是這種情況那些原本要買筐的人越是不買了。 人就是這樣越貴越賣,越便宜越是無人問津。 村里這些人原本看著張承發財了,他們也想跟著發筆財,沒想到他費了那么大勁兒弄來的東西,別人連問都不問。 張承過來的時候,村里這些人都羞窘的,不敢跟他打招呼,張承一看這樣,更是上前跟他們熱絡的交流感情了。 “吳二叔,沒想到您也出來賣筐了?生意還好嗎?” 吳老二咧著嘴,里已經罵他祖宗了,這生意好不好還用問嗎?但是吳老二只能咧著嘴道:“沒啥,反正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隨便編點東西拿來賣……呵呵……呵呵?!?/br> 張承見他笑的比哭都難受。 吳老二一見張承又在集上轉悠,他靈機一動便問:“張承你在這里轉悠啥?” 他又想打聽張承的生意,只要張承干啥買賣,他就干啥買賣,他就不信搶不走張承的生意,賺不到錢? 同村的人都恨行,就怕別人過得比他好,張承一家可是村里有名的窮光蛋,在村里的地位極差。 人窮比人矮三分,你家庭這么窮,誰能看得起你? 平時的時候村里人都把他們一家當做笑話來說,現在知道張承掙錢了,掙的比他們還要多,他們不眼紅才怪呢。 張承知道這些人的心思,他們的生意做不成,又想著打聽他現在的買賣,這是又想跟他搶生意? 這次張承沒有保留,大大方方的說:“炒點花生,葵花籽,再弄點山貨買賣,反正在家也是閑著,還不如出來轉口飯吃?!?/br> 吳老二像是發現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一樣,趕緊連連稱是。 張承假裝沒有看見他得意的樣子,轉身就走了。 炒貨的配方調料可是張承系統里的廚神金手指里的必殺技,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學得來的,更不用說炒貨的火候了,到時候有的他們喝一壺的。 張承果然在集上找到了原料供應商。 他以非常便宜的價錢買到了花生和葵花籽,并且和賣貨的大爺達成了長期的供貨合同,這樣一來,他就有充足的貨源了。 即便是的雪封山之后沒有山核桃和榛子了,他們也能正常營業。 這件事辦得很順利,張承又在集上轉了好幾圈,總之能偷懶就偷懶,什么事兒都讓張大山去做。 等到張承玩到快散集的時候,張大山那邊的山貨也都快買干凈了。 張大山今天又是收獲頗豐,布兜子里鼓鼓囊囊的都是錢。 “張承,你看我干得怎么樣?” 張大山眼睛亮晶晶的,腦門上明晃晃的刻著兩個字兒:“求表揚?!?/br> 張承絲毫也不吝嗇自己的夸獎,反正說好話也不要錢。 “干得好!我就說你行嗎,收拾東西回家?!?/br> 兄弟兩個高高興興的收攤。 張承又把買好的原料葵花籽和花生都讓張大山裝到車上。 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更重。 張承買的原料不但質量好,而且價錢很便宜草一毛八一斤,他炒熟之后買五毛,刨去折耗張承一斤凈賺兩毛多。 而且他讓這個老頭把村里好的葵花籽和花生都收回來賣給他,這樣一來集上沒有半成品的花生和葵花籽,他更容易買上好價錢。 這些事他都不會跟張大山說的,張大山只管干活。 張大山知道這些原料是用來掙錢的,所以一點怨言都沒有,他現在對張承說的話,言聽計從。 兩個人收拾好了推著車子往回走,正在這時村里那些買筐的人也都開始收攤了。 來的時候帶了多少筐出來,回去的時候還帶多少筐,一點都沒買,還白在這里等上一中午。 尤其是吳老二,他號稱村里編筐手藝第一人,沒想到在這里坐了一個中午,一個筐都沒賣出去,他現在有點懷疑張承兄弟兩賣筐到底掙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