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6
書迷正在閱讀:杜保鏢家的戰斗雞、白蓮花與小婊砸、拯救戀人計劃[快穿]、論NG小天王如何演好一個Omega(H)、薛子軒、重生之男配征程、我被金主的白月光撿走了(H)、森林養成記、重生之重云劍、最好的遇見
了幾顆果脯。 黃柔把剩下的拿過來,讓高元珍吃。 一個個晶瑩剔透黃橙橙黑漆漆的果干兒,被腌漬得酸酸甜甜,咬一口脆生生的還開胃。高元珍感慨著說:“上次小丫頭就說食品廠可以做果脯,咱們去周邊收果子,學會糖漬和鹽漬的技術,這可是能賺大錢的?” 黃柔忽然一愣,“她提過做果脯?” “可不是咋地,到時候咱們也不用費勁的做餅干,同樣是收購果子來,一半做罐頭,一半做果脯,那幾套洗切去核的設備未必能將就著用……” 話未說完,黃柔忽然“啪”一聲拍在大腿上。 “好,好主意,咱們剛起步,還沒學會走,先別忙著跑,就從果子開始!” 崔綠真這樣腦袋里裝著地球的小孩不會知道,她就出去拿點兒零食的工夫,就啟發到她mama和姨媽了。忙著回家規劃場地,高元珍也沒時間留下吃飯,隨便啃著兩個熱包子就蹬著自行車走了。 他們在李家溝的院子雖然大,可排水系統是個問題,萬一以后開展起生產的時候,雨天又內澇怎么辦?那淹的可是原材料和成品,就差臨門一腳帶出去就能換錢的東西,她不允許出任何差錯! 做食品,第一重要的就是安全。 內澇會把多少細菌病毒蟲卵留在食品上,她不敢想象。所以第一步,先回去把這個問題解決。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她和王滿銀一個□□臉,一個唱白臉,軟(威)硬(逼)兼(利)施(誘),給大隊部書記塞了二十塊錢,這才在鄰居的萬般不配合之下,給他們的院子開了條排水溝。 同時,又在廚房隔壁蓋了兩間更大的青磚房,特意把地面墊高,支上三口大鐵鍋兩套設備,一口煮罐頭,兩口做紫果脯。當然,做這些準備他們也不是蒙著眼睛瞎搞,王滿銀求了舅媽,通過采購關系給他們介紹了一位果脯廠的老工人,兩口子給他開著高工資,沒日沒夜的學習。 村里人都覺著他倆是瘋了,沒廠子沒執照不說,兩個農民,在這之前身無長技的農民,居然也敢天馬行空的瞎搞?他們憑啥?就憑那啥都敢想的腦袋嗎? 當然,為了不讓人再半路截胡搶了生意,他們一直對外宣稱的都是“煮罐頭”,直到半個月后,顧學章給他們送來了營業執照和掛靠合同,李家溝的社員們才知道,這兩口子又開始搞事情了! 說來也巧,顧學章給他們掛靠的是一個叫“利民西瓜園”的集體企業,聽名字誰都沒聽過是吧?可要說起黑皮西瓜,又大又甜水又多的黑皮大西瓜,整個紅星縣的老百姓都知道,那個地方叫牛屎溝! 是的,在完成初步的重建家園工程,剛把一排排土坯茅草屋蓋起來的第二天,遠在北京的段書記就給他們支了個招兒。 第141章 、141 段書記自從調回北京后, 現在已經升任農業部主管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副部長,因為曾在大河口待過多年,對大河口公社老人家感情深厚, 經常關注這邊的消息。 七月份地震的時候上報紙,他注意到了, 后來黃柔寫的兩篇關于震后重建的文章他也看過。說實話, 牛屎溝這個地方,他一直記著,可這幾年形勢不好, 他人雖不在大河口, 但也能猜到應該是跟其他生產隊大同小異的。 只是, 他沒想到的是,眾人居然可以這么齊心,這么上進,而不是等著國家救濟……他相信黃柔的文字。 所以,正好農業部有個“論如何在農村集體經濟中推廣優質經濟作物種植”的課題, 他就提出將牛屎溝選作試點之一。 論優質經濟作物,他不由得又想到牛屎溝的黑皮西瓜,他調回北京的時候也帶回一把西瓜籽兒,種進農業部子種司實驗室, 可不知道是氣候還是土壤的問題, 種出來的西瓜苗黃怏怏不說,只長到二月齡的時候就蟲害劇增,沒熬到結果就全死光了。 不得不說,牛屎溝這塊地方,真是讓人意外。 誰能想到這么干旱的地方居然能種出西瓜?還是那么金貴的黑皮西瓜呢! 有段部長牽頭,這事就好辦了, 直接給牛屎溝生產隊掛牌“利民西瓜園”,開設村辦企業,定量規定每年種一百畝黑皮西瓜,其他剩余土地面積可自行民主決議種植農作物,到豐收季節把西瓜賣出去,完成幾張報告表格和總結就行。 對于正在發愁怎么掙錢還貸款的社員們來說,“利民西花園”的牌子像一個香噴噴的大餅,正正砸在他們頭上! 這年代能辦村辦企業的,那得是多有錢的村子吶?就是李家溝的罐頭廠那也不算“企業”,頂多就是個小作坊,他們可是國家農業部給批的! 那么大個農業部啊,居然有人知道他們牛屎溝?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定是曾經的段書記的功勞,想他在那兩年,牛屎溝也曾經風光過的。 而這次還能讓老人家想起他們,惦記他們的水深火熱,那一定是黃老師的功勞,她的文章可是發表到全國性報紙上,天南海北幾億人都能看到的嘞! 所以,當顧學章跟村里商量能不能把高元珍的食品加工廠掛靠在集體下時,所有人都同意了。畢竟,當初地震的時候,這兩口子也是苦口婆心勸他們撤離的。 這時候,農民的忠厚樸實顯露得如此徹底,如此動人! 當然,這個掛靠也不是白掛的,每年會給大隊部二百塊掛靠費。在這個年代,這樣的運營模式是非常常見和普遍的。 食品廠選址和小小的加工間蓋起來后,挑個黃道吉日,“高氏老字號食品廠”開始正式掛牌生產,在一陣經久不息的爆竹聲里,滿滿三大拖拉機水果開進了高家的大院子。 今年橘子大豐收,可李家溝村辦罐頭廠為了防止他們搶生意,早早的把村里的橘子給預定了,就是想讓他們沒有原材料,起步就熄火!可王滿銀是什么人?他這么多年游蕩不是白混的,拿上“利民西瓜園”的介紹信,去周邊村鎮和附近幾個縣市打聽一圈,貨比三家買到了既甜又大個兒的橘子不說,關鍵還比村里買的便宜! 一斤便宜二分錢,一百斤就是兩塊,一噸他能省下四十塊錢! 李家溝的聽說居然這么便宜,頓時后悔得直跺腳后跟,因為隊上的他們已經交了定金,不可能退的。偏偏李家溝的橘子樹今年追肥不及時,橘子長得不大,味道也不大甜,這得多放多少糖出去??? 可把搶廠子的人氣壞了! 他們壓根沒加工罐頭的經驗,看著王滿銀兩口子掙錢容易,誰知道到他們手里,光剝橘子皮去橘子核就折騰得夠嗆,更別說煮的火候了,煮太大會把橘子瓣兒煮散,沒了橘子味兒,煮不夠又生,保存不住。 你就說吧,這錢是那么好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