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2
這位注定要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君主的潛龍終于開始走向前朝。憑借著過人的手段,逐步將前朝后宮掌握在手中。 麟德元年,眼看皇后權勢愈盛,皇帝感到危險,召宰相上官儀入宮,欲行廢后。然上官儀受命草擬廢后詔書時,皇后得知消息,沖到御前追問,皇帝不欲和皇后正面沖突,托言乃是宰相上官儀諫言廢后。于是,上官儀被廢相入獄,滿門抄斬。 皇帝廢后不成,又久病成疾,命太子李弘監國,試圖分權皇后。然皇后權重,李弘這位太子名為監國,實則沒有實權。畢竟李弘之上還有皇帝和皇后,皇帝雖然久病不能處理朝政,到底還掌控著國家,皇后雖無君之名,卻實際掌握君權。其后帝后更改稱天皇天后,堪稱二圣臨朝,太子監國有名無實。 小龍女一慣沒有什么耐心,那什么后宮風云早就看厭倦了。然沒有看到結局,便總有些放不下,不時要跑去關心一下進度,也因此認識了小太子李弘。李弘總會讓她想起第一次見到李承乾的模樣,其實除了同樣是年幼封太子,這兩人并沒有太多相似之處。 說起來,李承乾并非脾氣溫和之人,甚至很容易被激怒。李弘的脾氣卻委實好的出奇,溫和地不像皇室之人。當然這也與他們的境遇不同,李承乾為太子時,雖然時常被老師逼瀕臨奔潰,卻有個慈母。 李弘與李承乾的機遇則剛好相反,皇后雖然因李弘這個長子順利封后??稍诨实垡鈭D用太子監國牽制她時,李弘這個兒子已經變成了皇后的“敵人”。李弘不敢強勢,皇帝已經有了強勢的皇后,容不下一個強勢的太子,皇后也容不下一個敢于自己奪權的太子。 李弘的身體不太好,雖為監國太子,卻深居簡出?;蛟S正是因為體弱,李弘才能與二圣形成一個詭異的平衡,不曾觸動皇后的敏感神經。 許本是帶著殺伐李唐王室的使命而來,皇后自掌權以來,對待政敵極為冷酷無情。不僅皇帝對皇后生出畏懼之心,就連她的子女也多有畏懼之意。李弘尚且還好,皇后三個小兒子李賢、李顯和李旦對這位母親都極為畏懼。 因凡人壽數不長,小龍女素來不喜歡與凡人為友。然不知因何那日正在看熱鬧,見李弘一人獨處忽然暈厥,竟然動了幾分惻隱之心。小龍女時常心軟,可有時她又心硬的很,那日卻好心地將救了李弘一命。 李弘發現了小龍女的存在,卻不曾張揚。小龍女覺得這個小太子挺有趣,偶爾還會從外面帶件小禮物給他。不久后,小龍女回了一趟天庭,卻得知李弘隨二圣駕臨洛陽,猝死于合璧宮綺云殿。 李弘本就體弱多病,有人說他是病死的??扇糁夭≈?,又怎么會隨駕去洛陽?非重病,何故突然猝死?終是一團疑云。 李弘死后,小龍女很是萎靡了一陣子,便極少去關注皇朝后事了。李弘素有賢名,聽聞這位皇侄神秘猝死,李恪也頗為感慨。原以為小龍女會去調查一番,不想小龍女卻什么也沒有做。 “你不想知道李弘的死亡真相么?”見小龍女日日在龍神廟蕩秋千,李恪小心地問道。 “生前歸朝廷管,若真是為人所害,朝廷沒有給予公道,死后去了閻羅殿,閻羅王自然會給他公道?!毙↓埮忉尩?,“我只是水君,不是判官,管不得人的生死冤屈?!?/br> 第173章 何因果 話雖如此, 李恪還是覺得小龍女的態度有些異常, 追問道:“大王, 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小龍女搖了搖頭,李弘因何猝死她是真的不知道。她沒有過問, 也真是因為知道不管什么是非曲直,到了地府總會有個了解。 小龍女近來頹廢, 乃是有個問題沒有想明白。小龍女已經活了一千七百多歲, 她從小到大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但極少有問題能夠讓她困擾超過三天。畢竟,小龍女是個聰明的寶寶呀,她還有許多可以請教的長輩能夠為她解惑。 然小龍女這次去天庭, 無意間聽到了一件事情,就產生了一個另她非常困擾的問題, 那便是關于奉命下凡應劫的心月狐。 心月狐, 其實與狐族毫無關系, 而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心宿。東方七宿第五宿,為狐,心為火, 故此稱心月狐。知道月氏(武媚)乃是心月狐下凡,最早是從司命星君的命書中看到。彼時,小龍女并不太上心,只當心宿與魏判、崔判一般是下凡歷劫。 神佛下凡歷劫本是慣有的cao作, 文昌帝君、文曲星君都是慣常下凡的。這二人下凡渡劫乃是重要的修行手段, 再如西天的金蟬子也曾下凡歷劫。 不想這次去天庭, 小龍女卻聽到了心月狐下凡的緣故。讓小龍女苦惱的問題,正是這個源頭。 心月狐此次下凡乃是因隋煬帝往陰曹地府控告李淵、李世民父子身為隋朝臣子,篡了隋煬帝江山。雖是天命所歸,但殺戮過重,且涉于隱私,傷殘手足等等。眾神請令派遣一名天魔下凡,擾亂唐室,玉帝遂令心月狐下凡為唐天子,錯亂陰陽。 小龍女覺得此事頗為有疑,李淵、李世民父子為隋臣,反隋立唐,可當年楊堅、楊廣父子不一樣為人臣子謀奪天下么,所謂隱私,傷殘手足更是一項也沒比李淵、李世民少做。李世民傷及手足,楊廣不也害死了楊勇。李淵、李世民私德有失,楊廣也曾于父親病榻前調戲父親妃妾,后更是荒yin無忌。 楊廣做的不比李淵、李世民少,為什么他這般理由去告,玉帝竟然還會如此處置?且心月狐下凡,根本不能對高祖、太宗做什么,所傷皆是李氏后人。投胎轉世皆為地府排定,他們生在帝王家,乃是前世功德積累,因何要受先祖因果所累? 按照地府的原則,人所承受因果皆因本身功過所定,不會為旁人的錯誤承擔責任,也不好承受旁人善果。然這里又偏偏是令后人受前人因果,小龍女百思不得其解。她本人不受因果約束,于是對于這種因果關系越發難以理解。 小龍女也曾請教過旁人,然并沒有哪個人的解釋能夠讓她滿意。 “大王近來可是有什么苦惱之事?”李恪見小龍女悶悶不樂,便開口問道。 “地府審判一人,只從他本人功過因果入手。那為何凡人總會承受先祖留下的善果或惡果呢?” 李恪默然片刻,方道:“凡人生來,關系便盤根交錯,自然少不得受身邊人影響。否則何來一人升天,雞犬得道之說呢?人死后入地府,前塵過往都要煙消云散,那些盤根交錯的關系不在了,自然就從本人因果來判了?!?/br> “你說的雖然有幾分道理,但我還是想不明白??!”小龍女往后面一仰,活像一塊架在秋千上的小木板,直挺挺地蕩來蕩去。 “大王因何要想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