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2
速流傳,都說二皇子能夠得到佛子的支持,是以色侍人。有人反駁縱然二皇子有那樣的行為,但佛子無欲無求,不可能會回應。可是各種佐證又出現,什么佛子與二皇子的日漸親密,以及還有很多人看到二皇子常去清苑,與佛子一待便是一天等等。謠言越演越烈,加上有人去問大皇子,大皇子給出了似是而非的回答,表情神態頗為痛心,就更給這個事情加棺定論了一樣。平息這個謠言也很簡單,那就是二殿下成婚的話,自然可以直接將這件事情按下去。站在二皇子入朝聽政,皇上便直接在朝堂上問二皇子可有中意之人,想要就此給二皇子指婚。林昭言回答說自己有中意的人,但卻態度堅定的拒絕了皇上給指婚的意思,直說自己中意的那個人不是大臣之女,無法接受皇上的好意了。群臣嘩然,這豈不是變相的承認了自己和佛子的關系?!雖然好南風不是什么大事,且有很多男子相伴一生的事例,但如今這兩位可是身份不一般啊。一個佛子,一個當朝皇子,而且這位皇子還是皇位的熱門人選,可如今……很多人都看不懂林昭言為什么那樣回答,還拒絕了賜婚,明明就算和佛子有點什么,也可以成親啊,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嗎?那日朝堂之上,林昭言拒絕之后,皇上的臉色顯而易見的沉了下去,當場甩袖而去,第二天,群臣就發現大皇子出現在了朝堂之上。二皇子雖然沒被禁止上朝,卻仿佛被皇上遺忘了一樣。眾人都清楚,二皇子這是失寵了。與此同時,全國很多廟宇全部聯名請求廢除明恒佛子的稱號。本來眾人覺得這件事情上,明恒可能會默認,但令人跌破下巴的是,佛子明恒竟然一反常態,不僅沒有接受,還反駁了回去。佛子稱號,自然是佛理深厚之人擔任,明恒與人辯經,次次為勝,且堵的人啞口無言,于是有人說佛子犯了戒規,沒資格接受這個名號。明恒又辯駁了回去,佛子歷朝歷代都入宮講經,甚至佛子的支持可以改朝換代,已經占了名利二字,已與戒規不符,為何之前不說?和尚們覺得有哪里不對,卻辯駁不出來,雖然是兩個問題,但本質上確實可以放在一塊去講,那就更分辨不出個所以然來。與之相反的是,民眾們聽說這個事情,從一開始也分外驚詫,到看見歷來張揚妄為的二皇子為了情放棄皇位,超然物外的佛子為了情辯駁所有人,都不由得為兩人的感情叫好。男子相戀不容易,相守更是不容易,雖然國內民風開放,民眾對男子相戀并不會大驚小怪,但放到兩位身份不一般的人身上,這份感情就有些驚世駭俗了。但分外難得的是,這兩人卻不畏強權,不畏險阻,毅然決然的堅守了自己的感情。有特別感性的文人特意撰寫了一篇文章,細細的分析了佛子和二皇子之間的互動。前期相愛相殺的模式讓人忍不住浮想聯翩,后面二皇子明白了自己的感情,苦求明恒,甚至還提到了錦繡墻上那篇以佛理為基的文章,都看作了是二皇子給佛子的示好。甚至這位文人還自行發揮了一下,將佛子心中的糾結和猶豫寫的分外形象深刻,看得人也揪心不已。于是這篇文章徹底活了,而這位文人也成了開創流派的鼻祖。林昭言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和明恒竟然成為了第一個“真人真事”改編的對象……這些暫且不說,得益于這篇文章,林昭言和明恒的名聲在民間竟然還不錯。而這個時候,明恒編撰的橫空出世,有得道高僧看過,竟然連夜趕到皇宮外,想求教佛子,且來了不止一位。這下子,那些叫囂的和尚見狀,都不好說什么了,沒看人家高僧都對佛子崇拜有加嗎,他們再叫囂,恐怕也占不住立場了。談情說愛都沒擋住佛子研究佛理的腳步,且研究的更透,他們還能說什么,說佛理說不過人家,講戒規又被反問了回來。大多數寺廟還不敢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畢竟佛家傳教,和尚寺廟確實需要朝廷的支持。說白了,佛家與皇家不過是互相利用的關系。年輕氣盛的和尚不懂,還想搞點什么,但明恒的佛經出來之后,自有人幫著將這些和尚按下去。但是朝堂之上,林昭言的局面卻仍舊不容樂觀,畢竟只要林昭言不松口成婚,皇位就不可能和林昭言有任何關系。一個沒有子嗣的皇子,如何能擔當大任?于是大皇子的風頭越來越盛。只是沒當大皇子的聲望高上一層時,皇上就會出手暗地打壓一下,好像仍舊期待著他寵愛的二兒子可以回心轉意一樣。于是有些朝臣并沒有急著站隊,仍舊在觀望。以至于林墨非的風頭雖盛,卻遠遠不到勝券在握。而且最讓林墨非犯愁的是,以趙毅為首的將領似乎并不在意林昭言與男子相戀,反而一如既往的支持林昭言。自古以來,有軍權才有話語權,即使林墨非得到了朝堂大多數人的支持,他心里還是不安的。但手中有軍權的又何止趙毅這一派人。林墨非拉攏不來趙毅他們,便徹底放棄,轉而下了一個決定。朝堂之上,林墨非下跪,求娶定國公之女曲如素——寧國公手握西南兵權,若是求娶了對方的女兒,無異于將西南兵權拿到手里。但是定國公的女兒曲如素實際上已經年過十八,過了待嫁的年齡,按理說,以定國公的地位,女兒不愁嫁,但曲如素如今還未嫁出去,是因為這女人風評實在是不怎么好。章節目錄打臉禁欲和尚15曲如素性情彪悍,一言不合就甩鞭子,打殺下人是常有的事兒,這還不是最令人無法忍受的事情。最讓人無法的忍的是她未出閨閣,曾和家里下人私奔過,但最終因為忍受不了貧窮的生活,于是又回來了。至于那個下人,有人說曲如素和對方反目成仇,認為對方是她的污點,所以和那人斷了感情之后,將對方整治的很慘,甚至有人說曲如素把那個人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