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0
無廉恥,吳大人教女無方,我明日就參他一本!” 于是那位可憐的吳大人就被發配到窮鄉僻壤之地,再也沒回到過京城。 作者有話要說: 片段式的番外感謝在2020-11-15 00:15:14~2020-11-15 23:48:1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ouran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93章 番外三:曾氏 曾氏者, 曾府嫡長女也。 自幼聰慧,跟隨爹娘從鄉間到京城,從一個家無恒產的秀才之女到奴仆環繞的官宦之后, 她在母親鄒氏的耐心教導下,成長為了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子。 自幼便見慣了母親步步為營、掌家理事的她雖然容貌不顯, 但成婚后沒有多久便和夫婿心意相通、琴瑟和鳴。 彼時,她的夫婿劉家大郎剛考中秀才,在家苦讀詩書預備著考舉人, 但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不管是曾氏的父親曾老太爺還是劉大郎的父親劉老太爺,考舉人的時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以繼日,勤學苦練,甚至蹉跎了多年光陰。更不用說即使考中了舉人但后面還有更難的進士,曾老太爺考了十幾年才堪堪考中一個同進士, 而劉老太爺甚至沒有堅持到那個時候,早在他的次子出生后沒有多久, 他便頂不住妻族的壓力,以舉人的身份謀了個缺。 出身不正, 這種以舉人之身擔任官職的人, 非大功而不能晉升至四品以上。這在當時并未覺得有什么,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 尤其是考績為優之后仍然不得晉升只是調任到更好一些的地方, 劉老太爺后悔當初沒有堅定地堅持, 長此以往, 對當時極力勸說他出仕的王家有了一絲怨氣。 當然,這都是后面的事了。 東邊不亮西邊亮,劉老太爺科舉之路暗黑無光, 但在做官上頗有幾分天賦,等到曾氏和劉家大郎成親的時候,他已經是正七品的縣令了。 劉家大郎是一個端厚老實的人,沒有什么花花腸子,所以雖然婆母王氏不太喜歡她,但曾氏在劉家生活得還算開心。唯一不太如意的事情就是她和弟媳小王氏是前后腳進門,而對方先誕下了劉家的嫡長孫。 這一度讓她有些憂慮,好在夫君不太在意這些。 “姑娘,您有喜了!”跟隨她嫁到劉家來的乳母高興地道:“大夫說您懷了兩個月的身子!謝天謝地!老天總算是開眼了!” 她老人家胡亂地朝著各個地方叩拜,喜不自禁。 “真,真的嗎?”年輕的曾氏下意識地將手放在了肚子上,半響都沒回過神來,“我,我有孩兒了?!” “是啊,姑娘,大喜,大喜??!” 可不是大喜,劉家大郎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乎乎的,多年的養氣功夫都沒了,看向曾氏的目光里小心翼翼的,還要下人們提醒才知道要去給老爺、太太報喜。 這一次,曾氏生下了一個兒子,這是她和劉家大郎的長子,不過曾氏也因此傷了身子,此后多年未再懷孕。 不過夫妻兩個并未在意這些,年輕的兩人身心都被這個小娃娃占滿了,看著他啼哭、翻身、爬行、扶著桌子腿學步…… 握筆、學字、父子兩個搖頭晃腦地讀著書。 每當這個時候,曾氏的心里就有暖流涌動。對于京城那個家的思念、婆母的不喜、弟媳的冷熱嘲諷、下人們的陰奉陽違那都不是事。 她是真心將自己視為劉家長媳的,就如劉家大郎是長子,將來要繼承劉家,并且將劉家發揚光大一樣。曾氏覺得自己身為劉家的長媳,要管好這一個家。 小女玉真出生的時候,一家三口喜不自禁。 他的哥哥尤甚,那是一天要看五回的,若是那大部分時候都安靜不動的小嬰兒能朝著他咧咧嘴,那整個院子都能聽到他開懷的笑聲。 那個時候,劉家大郎才二十出頭,還在為了之后的舉人試而努力。后來的劉家老太爺當時的劉家老爺也還在任上,并且剛剛調任到了一個富庶的地方。 而對劉老太爺出仕助力良多的王家也一如既往地派了得力的子弟前往,一來王家是生意人,過來看看有沒有生意可做,二來就是幫助劉老爺打通地方上的關節。因為問題如果換一個角度,往往就不是問題了,他們合作得還不錯,不然劉家也攢不下家底。 但,或許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不能共富貴吧。 劉家的主母王氏,那個一眼看中了到府城趕考的劉老爺,然后說服父母下嫁對方,再變賣嫁妝給丈夫謀缺而得人傳頌的奇女子。 走上了收受賄賂,包攬訴訟的路,并且被人告到了上官的面前。 她的赦命被收了回去,心懷百姓的劉老太爺也被迫提前告老,好在那件事情并不嚴重,除了少有的幾個人之外,旁人并不知曉。 但劉家卻是要回鄉了。 一家人路過京城的時候,小玉真已經能跑能跳了,不過曾氏有些發愁,因為自出生以來她的這個女兒就有些不對勁。 太過‘小大人’了些,并且教她一些女兒家的事的時候是怎么教也教不會,可把她給愁壞了。 這一愁就愁到了她五歲那一年,她的親爹,以前的劉家大郎,如今的劉家大老爺外出游學,家里只剩下母子三人。 曾氏原本以為,這日子就要這樣過下去了,夫君考舉人,考進士。而自己當起劉家的長媳、夫君的賢內助,待兒女長大之后替他們尋摸一門合適的婚事,她還和夫君商量著,女兒玉真可不要再像她這樣遠嫁了,到時候就留在身邊。 可誰知…… 曾氏向來以聰明人自居,隱隱地有些看不起王家姑侄,尤其是她們沒讀過什么書,心思都在眼前。比不得自己,不但是正經官宦人家的女兒,還讀過很多書,明白許多事理。得夫婿看中不說,就連生的一雙兒女都很明顯地比二房的有出息。 有一日,她突發奇想地考起了真姐兒?!罢娼銉?,你說家里誰做的雞蛋糕最好吃?” 不過三歲的真姐兒毫不猶豫地道:“娘做的最好吃?!?/br> “那真姐兒你可知道為何?”她的臉上露出的好奇之色,但心里卻想著等她說出娘廚藝最好的時候,自己就說不對,并且仔細告訴她這里頭的道理,就像當年母親教導自己的時候那樣。 但誰知真姐兒卻搖頭道:“因為家里就娘會做雞蛋糕,只要爹和我們想吃,娘都是親手做,芳嬸根本就不會做,也做不好?!?/br> “不對,”年幼的她想了想道:“是不敢做好,芳嬸做的桂花糕就很好吃,沒道理不會做雞蛋糕?!?/br> 曾氏驚呆了,“你,你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