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5
去書院讀書之后,便一直沒有在他們身邊盡孝,每每回來還讓他們跟著憂心,實乃不孝?!?/br> 把長輩接過去? 這倒是沒什么, 不過是多收拾出幾間屋子的事。而她要相處的婆母張氏除了儉省,倒也沒有什么忍受不了的大毛病。 不過…… “但長輩們會同意嗎?”劉玉真思索著,“故土難離,祖父與爹娘不比我娘在這里無牽無掛。當年去京城的時候我娘是獨身一人, 并且我外祖母在京城,所以勸了幾回后她老人家就同意了?!?/br> “但是如今家里頭卻是不同,田地那些且不說,還有二房和你大哥大嫂在呢,他們侍候長輩這么些年, 你說這事的時候可得緩著點來, 莫要傷了他們的心?!?/br> “這我自然是知道的,”陳世文笑了笑, “這事一時半會的急不來,我就是今日看著娘險些哭死過去進而想到了此事罷了?!?/br> “若是萬一……”他突然緊閉著唇,然后換了個話頭,“我們已經到家里了, 你可有派人去通知岳母?明日二哥一家還有姑母和荷花他們應該會回來,還有族中長輩,其他親戚等等,我們要留在家里招呼一二。待后兩日我們有了空閑,我便陪你到岳母那兒去?!?/br> “嗯,我已經讓人去信給母親了,帶來的禮也分送了些過去,不差這一兩日?!眲⒂裾鎻暮蟓h摟著他的脖頸,“倒是你,明日親戚們來你可莫要喝醉了,若是喝醉酒我就讓你睡地上去,還不給你被子蓋?!?/br> 陳世文聽得嘴角上揚,懶懶地回應,“知道了,我的好太太?!?/br> …… 芙姐兒的嫁妝,當初定下親事的時候陳家就想好了要如何籌備。 因為嫁的是付家旁支,而付家是縣城里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他們家的旁支也是底蘊深厚,送來的聘禮都是精心準備的。 聘金、酒水、糖果這些就不必說了,要緊的是他們還送了古物和頭面。 那套頭面鑲金嵌玉的精致得很,成功地把陳家上下都唬住了。小張氏瞧了好幾遍,然后捂著她給芙姐兒積攢的一套蟲草金頭面、一套花枝銀頭面還有幾支金釵、金銀步搖發愣。 愁得睡不著。 然后第二天一早就拉著當家的去縣城的鋪子瞧了個遍,但都沒有看到比那還好的。 于是左思右想,一家子想起了當年某位海商送來的那一箱子翡翠,于是取了銀子送到越城,讓劉玉真幫忙買些撐場面的嫁妝,力求不失了顏面。 “這就是我們在越城買的東西了,”休息了一晚上后,第二天早上劉玉真就讓人把箱子抬了過去,“寶石是買的,這簪子、步搖等是我和慧姐兒畫了圖樣子之后拿金子到銀樓打的,就這兩套花了兩百多兩銀?!?/br> “至于這一匣子銀簪、銀手鐲、銀耳環等是路過府城的時候,從我三jiejie的鋪子里拿的?!辈淮蟮南蛔哟蜷_,露出里面銀光閃閃,間兒點綴著零星碎玉的各種首飾,“我三jiejie聽說是給芙姐兒采買的嫁妝,給的都是公道價,這些用去了五十兩?!?/br> “至于剩下的兩百兩既買不到什么古董也買不到上了年代的古籍,而且那些東西也不適合芙姐兒,所以我就做主買了些時興的料子?!眲⒂裾孀屓舜蜷_地上的三個大箱子,解釋道:“這是越城那邊自己做的料子,聽說我們要買便巴巴的送了來。 “我挑了些好的,一些給芙姐兒,一些給慧姐兒預備著。芙姐兒你看看喜不喜歡?” 今日的芙姐兒一直臉色通紅,被劉玉真這么一問她小聲道:“謝謝三嬸?!?/br> “哪有不喜歡的,”張氏拿起一匹大紅色團花的料子,左看右看喜不自禁,她拿著料子對小張氏道:“秀娘你看看這匹料子多紅啊,上頭還有花呢,裁一裁給芙姐兒做條襖裙就很不錯,老三媳婦啊你費心了?!?/br> 小張氏也感激地朝著劉玉真點頭,若是讓她們自己去買可真是買不到這么多東西。 “芙姐兒喜歡就好,”劉玉真忍下這夸獎,然后拍了拍芙姐兒的手,“等到了出嫁的時候,我和你三叔再給你添些,定會讓你風風光光地嫁出去的?!?/br> 張氏聽到這話便是一陣rou疼,“可不是風光,加上你帶回來的這些,就有三十抬了。家里不但把付家給的聘禮都捎上,她爹還給她買了二十畝地和縣城里的一個一進宅子做陪嫁。不說整條村,就是整個鄉里,都沒有我們家這么厚道的了?!?/br> 她轉頭對芙姐兒道:“芙姐兒啊,你這嫁得好,將來可要多幫襯佑哥兒,他可是你親弟弟呢?!?/br> 芙姐兒重重點頭。 …… 回來的第二日,果然不出兩人所料,親近的親戚們都來了。 戚家、何家、譚家、吳家還有劉家,就連大山里頭的張家都來了一個如今在縣城開羊rou鋪子的小輩。更別說住得更近的其他族人了,一屋子的人把陳家的堂屋擠得滿滿當當。 今日來的這些人里,大部分都不需要劉玉真親自應酬,所以這一日她基本上是聽別人對她的奉承,然后謙遜著回復幾句。再禮貌地夸一夸對方帶來的小輩,男的問書讀得如何,女的夸夸衣裳的針腳、左右脫不離‘乖巧’、‘懂事’、‘孝順’等話。 累倒是不累,就是人太多了,并且聽了許多有用的沒用的閑話。 比如,二嬸戚氏的娘家兄弟,原來是挑著根扁擔到處走的貨郎,但近些年得益于稻田魚的興起,他靠著陳家的關系在附近村子做起了中人。 如今戚家全家都搬到了鎮上,看戚太太穿金戴銀的模樣儼然已是富裕人家。 再說姑太太陳桂花嫁的何家,原本兩代下來開了個不大不小的酒樓,但去年開了第二座。如今也是能喊一聲‘何太太’的人物了,這日正好被人問起她小兒子的婚事,她挺直著腰桿,說想娶個秀才的女兒,將來生個會讀書的孫子,也能學著他表舅考個狀元。 至于陳荷花嫁的譚家倒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還是老實的做他們的地主。 只不過陳荷花嫁過去的第二年生了個女兒,后來就沒有了動靜。 譚家主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不敢催促,今日這么多人濟濟一堂,有那沒眼色的問起她就勾動嘴角答一句‘先開花后結果’。 還有二嫂吳氏的娘家吳家,他們家在鎮上是開書塾的,這十幾年都沒有變。陳世文的二哥陳世方如今在里面擔任夫子一職,專教小兒識字。他的獨子宇哥兒和佑哥兒都在里頭讀書。如今二房一家都住在鎮上,很少回村里來。 此外劉家和張家…… “劉老二就要不行了!”曾氏手里握著一杯茶,跟劉玉真隨意地談起,“他把劉家的莊子輸了好些,老太太對這個兒子是失望透了?!?/br> “偏偏他還不知悔改,如今是無賭不歡,不僅如此上回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