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5
,擬寫發布激昂文書一邊安撫百姓,一邊鼓動加入到保家衛國抗敵平賊的行動之中。 武官們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立馬投入到各大城門城墻的警戒之中,一部分開始征召民兵并簡單開始培訓,還有一部分加入到了軍器局,幫忙加快武器,尤其是弓箭的制造之中。 各衙門則將所有兵力兵器統籌整合,各大城門全都委任了城門守將,劉統領被封守城總兵,全權掌控京中所有軍務。 于彤這次在圍剿反賊的行動中立下大功,所以被予以重任,直接被封了形勢最嚴峻的四門之一——德勝門的守城大將。 幾大老族主動承擔下了發動捐款捐物的任務。京中百姓在聽聞遼江造反,朱永昊勾結韃子兵臨城下后,也多為憤慨,用各自行動開始對朝廷表示支持。 榮安覺得自己一個孕婦,很難用行動來幫忙。于是她將囤的幾個米倉,一口氣全都捐了。 她直言,是秋天時候拿所有錢低價收來,打算捐于善堂的。 足足五十萬斤大米。 這么大筆數目,連內閣都驚到了。 但他們很快又釋懷,這位世子妃,一向后手不少,在她身上,令人驚訝之事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所以并未有人去追問虞榮安哪來那么多的買米銀錢,又怎會偷摸屯這么多米。 這批米,解了個燃眉之急。 京中最近動亂不少,米價一直在漲,此刻京城被圍,米糧成了大問題。此刻這批大米,至少也保朝廷上下都不用與百姓搶糧,足夠大軍支撐個把月了。 榮安抽抽嘴,她其實……還有一個糧倉沒開呢!這些年,她真的屯了好多米來著…… 一夜在不踏實中過去。 天剛亮時,整個京城便彌漫了惶惶氛圍。 既因朱永昊帶著他的人摩拳擦掌,太陽未出就給盡了壓力,九大城門外,全都是他虎視眈眈的兵力。 這讓京中百姓皆有幾分心驚rou跳。 此外,眾人惶惶還因一個字——“糧”。 這都被圍了,誰家不得想法子弄點糧? 京中米價飛漲。 內閣一幫老狐貍早有所料,卻故意不加應對,只看著糧價一個時辰變了幾個數。 幾大糧鋪的老板都叫百姓給圍了。 可那些老板叫囂:“誰叫這城被圍了!你們有能耐的去找朱永昊算賬??!眼下還有糧可賣,過幾日連糧都沒了!大家都是個死!” 只兩個時辰的功夫,城中便怨聲載道,所有人都開始了對朱永昊的咒罵。而朝廷適時出面,表明了守城決心,又給所有糧鋪下令維持糧價…… 在聽聞只要加入守衛京城的民兵隊就能解決口糧問題后,京城百姓一下踴躍了起來。民兵隊伍只一個上午,便迅速有了八萬人報名…… 這種時候,榮安也在家中坐不住。 尤其是朱永昊一早就發了話,巳時一到就攻城??纯磿r間,距離巳時也就一個多時辰了。 回了一趟了王府,確認財物都基本完好無損后,榮安還是入了宮。至少那里有第一手的消息。 由于昨日她力挽狂瀾立下大功,此刻的她,這張臉便幾乎已是通行證,從宮門一直到往日絕不可入的前朝也無人阻攔。 她一到,便有相熟的內侍將所知種種一一到來。 皇上疼痛的程度越來越重了,幾乎是靠著藥物和針灸才能入睡。昨晚到今早,還有兩次陷入了昏迷,沉睡中只會喊痛,卻就是醒不過來…… 眼下的百官為了議事方便,已將辦公地改到了武英殿。 距離朱永昊所定的時間越來越近,殿內外一條條政令進出,有些忙亂,也叫人焦心。 榮安只安靜坐在一邊聽著…… 有一條,吸引了她的注意。 因為兩個字:“君安”。 她快速打聽了一遍。 從昨日開始,城門官兵便接令,所有鳥兒禁飛京城上空?!@一條,是當時害怕朱永寧飛鴿與城外朱永昊打配合,所以還是榮安本人安排下去的。 而為防京中還有朱永昊和朱永寧的余孽,所以這條禁飛令依舊在被貫徹執行著。 可今早,西邊方向突然就有大量紙鳶在天空飛過。 官兵有所察,以為是朱永昊的人在搞什么鬼,于是開始射箭打落那些紙鳶??伤麄儏s發現,西直門外,朱永昊那些難民裝扮的家伙也在射紙鳶。那模樣,分明也很是警惕。 怎么?這些紙鳶與朱永昊無關嗎? 城門官兵打起了精神。 一番觀察,果然發現朱永昊的隊伍有些亂,正在極力尋找紙鳶的來源。 “今日刮的是西風,紙鳶無線,只是就風而飛。所以在有人一口氣放出大量紙鳶后,盡管雙方都在射擊,可依舊還是讓不少紙鳶都飛進了城中。 所有入城的紙鳶都已檢查,并未有夾帶任何書信。但經過比對后,發現所有紙鳶都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在尾部有‘君安’二字?!?/br> 昨日的君安樓何等兇險,這消息立馬引了整個內閣關注。 尤其是榮安,心下一個咯噔。 昨日城門關閉后,京中所有人事便與外界隔絕了。 外邊的人,怎會突然提到“君安”兩字?壓根沒那種可能!就是朱永昊,也不可能知曉君安樓種種。 而“君安”兩字,對榮安來說,尤其重要。 唯望君安——這是朱承熠對他們未來的期許。所以才有了君安樓。 此刻突然的君安二字,會不會是朱承熠對她的報訊?報平安? 她有個直覺,這就是朱承熠! “紙鳶呢?拿來我看看!”她急急忙忙要了紙鳶。 一看那倆字,她頓時眼一紅。 這可不就是他的字?再查看了其他紙鳶,也都是同樣筆跡。 朱承熠一貫隱藏得深,他對外,從來都是一手扶不上墻,誰看了都要搖頭的狗爬字??伤麑嶋H那手字,榮安卻是一眼能辨的。 “陶老,是不是他的字?” 陶老正覺得這字眼熟,好像不久前才在哪兒見過,此時自是立馬反應過來。昨日的君安樓牌匾,可不是一模一樣的字?當時他還說,這兩字不錯,風流且不缺風骨,也不知何人所書,原來是世子嗎? 世子有這么好的一手字?倒是深藏不露??!那……那么說,君安樓是這兩人產業? 陶老驚訝,微張了嘴。 難怪了,難怪虞榮安昨日能拍板將火藥全都放去了君安樓。當時他也沒多想,還與幾位閣老贊了老板的大氣,口中應承將來一定雙倍補償老板……倒是不想…… 嘖嘖! 這兩人何止深藏不露,簡直深不可測??! 不過也是,這虞榮安就憑那絨花小玩意兒都能帶著孫女發財,還知曉提前屯糧,屯那么多糧,也沒什么可驚訝的了! 陶老口中應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