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9
! 也就只袖中時不時動一下的胖蟲在提醒她:小心點,再小心點。 不管了,再等個幾十息就借說不舒服早退便是。榮安今日坐得偏,離貴妃不遠,打算待會兒趁歌舞熱鬧時找貴妃知會一聲就閃人…… 哪知,歌舞突然被叫停。 原來是遼江突然就有急報送到。 一聽是遼江,眾人下意識便都覺肯定是好消息。 畢竟燕安王大軍抵達遼江后,戰線便一直在推進。韃子已經撤退好幾次了。這回燕安軍攻打奉城,一定很成功。 皇帝也這么以為,直接將報信人宣了上來。 可這次,來報信的竟然不是遼江塞兵,而是燕安兵。 皇帝允他當眾將戰報稟來: 燕安軍在遼江順利扎營,燕安王與遼江王會面后達成了共識。由于燕安軍人數眾多,將由燕安軍做主力,遼江軍策應。燕安軍負責拿下奉城,而遼江軍則趁著燕安軍吸引韃子注意時去攻打百里地外的江城…… 燕安軍推進順利,做好了充足的攻打準備,可到地方卻發現韃子早已人去樓空,整個奉城都是空城。 燕安王派輕騎打探,大部隊追擊,可追下去三十里,五十里,一百里……都沒有發現韃子部的蹤跡。 而輕騎打探來的消息是,深入三百里,幾乎找到遼江邊境,也沒找到所謂的十萬韃子大軍。 燕安王傻了,是情報有誤?還是韃子轉而去往江城了。 他本人親自帶兵前往另一邊的江城方向,想著遼江軍若不敵,他燕安軍可以解圍。 可大軍還在半路,探子又來報:江城也沒有韃子。非但沒有韃子,本該占了江城的遼江部也不見了。 燕安王只懵了一息,便暗道不好。 韃子不可能憑空消失。 所以從一開始,情報就是錯的! 從來就沒有韃子! 燕安軍被調虎離山了! 燕安軍是奉旨前往遼江,而朝廷的所有關于韃子和戰事的消息來源……則是遼江王。 而朝廷的派兵行為,也是基于遼江王的反復催促…… 所以,從頭到尾,都是遼江地的一家之辭! 此刻遼江人也消失……還會是好事? 燕安王剛下令撤回大軍,以最快速度返回燕安,便遭遇了偷襲。 而另一邊,占下了奉城的燕安軍也被圍困在了孤城中。 而對他們動手的,正是遼江軍! 所以遼江軍從來不是韃子的目標,事實真正成了目標的,是他們燕安!…… 此刻跪在殿上,紅著眼的燕安兵是在掩護下冒死出來送信的。 那鎧甲帶血的燕安兵一字一字,拋出了擲地有聲的一句質問:“我們王爺敢問皇上,將燕安軍全數調離燕安,非要將燕安軍置于死地,究竟是遼江王與韃子的合謀,還是遼江王與朝廷的合謀?” …… 第616章 變數突然來 整個大殿氣氛如冰,所有人都傻了。 聽錯了吧? 燕安軍正被一分為二,被遼江軍絞殺? 為何? 燕安兵的聲音回蕩殿堂,直叩人心。 幾乎在場所有人,包括宮女內侍和侍衛都張大了口,他們的腦子反應不過來,整殿針落可聞,眾人視線紛紛在皇帝和燕安兵之間轉換…… 皇帝倏地起身,酒杯直接滾在了桌面。 “不可能!” “千真萬確!”那燕安兵理直氣壯,分明抱了必死之心?!把喟曹姳粐鷼?,血流成河,王爺帶著部眾抵抗在了第一線。燕安軍是為韃子而往,從來沒想過,對自己虎視眈眈要動手的,是自己的骨rou同胞!這背后插刀之痛,圣上可能理解?” “不是朕!不是朝廷!與朕無關!”皇帝咆哮。氣血上涌一著急,再次跌坐回了龍椅。 為何? 他腦子有些糊,努力想要捋清楚。 調虎離山?設計絞殺燕安軍? 這應該是是韃子最想做的! 韃子! 只有他們! 可眼下對燕安出手是遼江! 因為遼江這一刀,所以燕安王才會懷疑,要么是朝廷主謀,要么便是遼江與韃子聯手! 皇帝一驚。 之前大量疑惑似乎一下可解:為何韃子能瞞過燕安和朝廷,在冬日里將十萬大軍偷偷轉移到東線遼江地?為何韃子一打一個準,短短時日就能將陣線輕易推進?為何朝廷和遼江的每一步都似乎在韃子的眼皮底下?為何連奉城那樣的要塞都會被輕易拿下? 因為那些戰事消息,那些急報從來都是假的!都是從遼江地釋放出來的一家之辭! 其實皇帝早先對遼江這古怪戰局不是沒有疑惑,所以當時派了嚴鵬帶了一千精兵做刺探,結果什么都還沒做,就全軍覆沒。只一個嚴鵬被放回來報消息…… 難道……也是遼江…… 細思極恐! 皇帝面色青一陣白一陣,整個人都顫了起來。 所以太子帶去燕安地的兵,加上燕安剩余兵力,在韃子手中都走不過幾個回合,所以高昂會被打到只能帶著太子到處躲,因為韃子的主力一直都在燕安附近! 韃子從頭到尾,就沒有去到遼江地! 所以,皇帝得出了一個結論: “是……遼江反了!” 滿殿都只剩下了抽氣聲。 可遼江為何?他們要做什么?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勾結外族,背叛大周,原因呢? 燕安與遼江井水不犯河水,滅了燕安軍,是想要吞下燕安? 還是說他們想和韃子平分燕安地? 就為了這個? 所以玩了這么大的一手? 他們當朝廷是死人嗎? 朝廷會任由之不管嗎? 朝廷不允許! 燕安地不可能拱手相讓! 虞將軍已帶大軍到達燕安,正在驅除…… 等等! 皇帝冷汗涔涔! 所以,此刻的虞博鴻大軍面對的,不是預判中“最多只有兩萬人”的韃子,而是人數很有可能大于大周軍,在北地更如魚得水,戰斗力更強的韃子! 朝廷軍之所以北上最大的優勢便在人數,此刻這一優勢蕩然無存后……朝廷軍怎么和韃軍打? 是馬速更快?是馬匹更多?是地形更熟?是水土更喜?是適應性更強?還是在那一片的作戰經驗更多? 所以那支大軍,只怕此刻正陷于危機之中! 皇帝這一刻,才驚覺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他的疑心和壞心作祟,調走燕安幾乎所有精兵,這是何等的錯棋? 皇帝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寒顫。 因為他想到了一個更可怕的后果! 剛好解答剛剛一個疑問:韃子和遼江合作,只為了區區燕安? 答案似乎浮出水面了。 他們的目的,只怕更大。 京畿地距離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