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4
跟在陛下身邊這些年,什么陣仗沒見過,往日里他不需要做這些事,是因為陛下搶著幫他做了,現在陛下沒法幫他,也該換他為陛下cao心了?!?/br>“話雖如此,我還是放心不下。我的那三位兄長,可都不是省油的燈,若是父皇……”蕭振庭聞言,沉默了下來。如果皇帝不幸駕崩,景珂不在京里,就會吃很大的虧。不過如果皇帝很快沒事,景珂沒有旨意私自回京的麻煩同樣不小。他們左右為難的時候,衛敏文稍后傳來的一封信,解決了他們的煩惱。衛敏文的信中只有短短幾句話:聽聞薄州大禪寺的佛祖靈驗無比,睿王和睿王妃不妨去大禪寺住上一段時日,為陛下的腿傷祈福。他這話的意思很清楚,讓景珂在這么關鍵的時機不要亂動,乖乖做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景珂當然是個從善如流的好孩子,在收到衛敏文書信的第二日,他就和衛敏萱住進了大禪寺,開始抄寫經書誠心為皇帝祈福。薄州的景珂在抄經書,京里的衛衍卻整日守在皇帝的榻邊,與無數的奏折打交道。這些年,皇帝教過他無數治國的道理,他能仿寫一手幾乎亂真的筆跡,就算如此,他始終不是皇帝,處理這些政事,讓他疲累不堪,整日里防這防那,也讓他心力交瘁。景驪醒過來的時候,就看到衛衍趴在他的榻邊,手中還抓著一本奏折,睡得正熟。他茫然了片刻,才慢慢想起無數的東西。驚馬的瞬間,衛衍驚恐的臉龐,還有很多其他。他艱難地伸出手去,想摸摸衛衍的腦袋,不料手臂一時之間用不上力氣,就這么落在衛衍的腦袋上,把人給驚醒了。“陛下……”衛衍不敢相信眼中看到的一切,揉了揉眼睛,才發現手指上有了濕意。“沒事了……”景驪伸手摸了摸他的腦袋,看到他神色間很是憔悴,示意他上榻來,“到朕身邊來,好好歇一下?!?/br>衛衍聞言,點了點頭,乖乖上榻,倚在他的肩頭,把這些時日他做的安排都說了一遍,景驪才知道衛衍都干了些什么。“沒事了,接下去的事,朕會處理的,你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本绑P親了親他的臉頰,低聲說道。等到衛衍閉眼休息后,他看著衛衍,忍不住苦笑起來。若衛衍是個矯情之人,現在恐怕會反問他,陛下不是多年來一直在問臣,在臣心里,衛家與陛下,到底哪個更重要?而今臣將九族性命雙手奉上,任憑陛下生殺予奪,陛下覺得是否可證,在臣心里,陛下更重要?不過景驪知道衛衍不會,衛衍為他做任何事都是誠心誠意,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心思。但是,他真的是怕了衛衍這種干凈利落到旁人目瞪口呆的決斷法,這些年來,他恨不得幫衛衍把所有的事都做了,千防萬防,就是害怕又遇到這種需要衛衍決斷的時候。沒想到他一個錯眼,衛衍又干這種遇事不惜身的事了。自太后逝去后,他將更多的權力交予衛衍之手,這是因為不能給他名分,所以給他的補償,真的不是讓他用來干這種不惜身的事的。但是,這個一根筋的笨蛋,竟然又干這種置個人安危榮辱于身后的事了。景驪醒來后的第二日,就召集重臣在昭仁殿議事。重臣們見皇帝雖然精神氣不大好,不過終于出現在了人前,終于都松了口氣。因皇帝精神不濟,這日的議事,不過是議了兩三件事,就散去了。重臣們出宮后,皇帝身體安康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不多時,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然后有些人就開始屏息注視著,皇帝到底要如何處置永寧侯,處置衛家。當日,永寧侯一聲令下,近衛一動,禁軍一動,衛家一動,眾人反應不及,瞬間就被他控住了大局。而且,眾人根本就沒想到,多年來一直像影子一般站在皇帝身后沉默不語的那個人,不動則已,一動起來,竟然全是雷霆手段。永寧侯已經拿到先手,擺下了赫赫殺陣,就算有人心有不甘,也不敢妄動,免得撞到殺意迸發的永寧侯手里,成為他殺人立威的靶子,成為他祭陣的供品。那時,眾人惜命不敢亂動,只能由著他肆意行事,而今,皇帝已醒,難道就不介意他這般行事?但是,令所有人驚愕的是,皇帝始終沒有動靜,永寧侯不過在人前消失了兩三日,又開始按往常慣例巡視皇宮防務了。矯詔行事,難道皇帝不介意?代批奏折,難道皇帝不介意?囚禁后妃,兵圍皇子府,戒嚴京城,大肆逮捕拘禁嚴加拷打涉事者,牽連無數人,這樁樁件件,難道皇帝全都不介意?還是說,永寧侯已經把持了上下消息傳遞通道,皇帝到現在還不知道他干的這些好事?“此番,永寧侯肆意行事,得罪了我等,恐怕會日日憂慮不安,時不時要在父皇耳邊吹枕頭風,懇求他將六弟召回京來。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四弟,五弟以為如何?”皇帝醒來后的第五日,京中恢復了原先的平靜,圍住皇子府的禁軍自然撤走了。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尋機碰了一次面,商議起了這樁事。“三哥所言極是?!彼幕首映烈髌?,點頭首肯。“既然四哥沒意見,我也沒意見?!蔽寤首右幌蛭ㄋ幕首玉R首是瞻,當下也表態了。于是,三位皇子在此事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景驪剛醒來這幾日,一直沒開朝會,而是上午召集重臣議事,下午和衛衍一起把堆積的政事處理掉,順便幫衛衍把他沒收拾好的首尾都收拾掉,免得被人攻訐他做的那些事。到了十五那日,他首開朝會,就有御史當廷發難彈劾衛衍了。“臣風聞永寧侯矯詔行事,罪同謀反,按律當誅!”御史一進言。“捕風捉影,無稽之談,永寧侯奉朕旨意行事,何罪之有?”景驪聞言,當廷斥了回去。“臣風聞永寧侯大肆搜捕,殘害忠良,殺戮無辜,按律當誅!”御史二進言。“胡說八道,無中生有,永寧侯奉朕旨意行事,何罪之有?”“臣風聞永寧侯專權跋扈,弄權營私,恃寵亂政,按律當誅!”御史三進言。“信口開河,子虛烏有,永寧侯奉朕旨意行事,何罪之有?”“陛下,臣等風聞永寧侯恃寵而驕,目無法紀,混亂綱常,把持太阿,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臣等懇請陛下,勿因私情而忘公,誅殺永寧侯以正朝綱?!?/br>眼見著朝會上一半臣工都跪了下去苦苦進諫,景驪一直在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自太子身死,睿王景珂被貶出京,朝中不少臣子就把注下到了他的三個好兒子身上,他的三個好兒子若是聯合起來,足以形成不小的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