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
部答應下來的準備,卻不料事情這么容易就能得到解決,皇帝竟然什么要求都沒提,就準了他的請求。凡事反常即為妖?;实郾菹驴刹皇莻€肯吃虧的主,往日里沒有機會,他也要制造機會來占盡便宜,現如今有了這么好的要挾機會,他卻肯大方放過,難道是有更大的圖謀?衛衍小心觀察了他半天,也沒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一絲端倪,只能把心中的疑惑按了下去,忐忑不安地小心應對。當夜無事,次日無事,到了第三日依然無事,接連幾日平安順遂的日子,終于讓衛衍不再緊張萬分如臨大敵,把那七上八下了幾日的心,慢慢放回了肚里,想到要去偏殿探望一下挨了打的燕鈺成。宮中的杖責之刑,有無數的玄機在里面,若事先沒有打點妥當,就算是二十杖,運氣不好也會送了性命。那日行刑前,衛衍已經示意福吉去打點安排,故燕鈺成所受的皆是皮rou之苦,并不曾傷筋動骨。當日行刑完畢,燕鈺成其實已經被拖進來謝過恩,除了皇帝這個命人打他的人之外,當然也包括衛衍這個救命大恩人。今日燕鈺成見他帶了藥來探望,掙扎著要爬起來再次道謝。“別亂動,你的傷口還不曾痊愈,這樣亂動會裂開來的?!毙l衍見狀,急忙伸出手去,搭在他肩頭,將他按了下去,不準他起來行禮。“侯爺大恩,草民沒齒不忘,他日若有機會,定會厚報?!毖噔暢梢幌蛐欧钣卸鲌蠖?,有仇報仇,對將他弄進宮的那些人,他是恨到骨子里,但是卻沒有恨到衛衍身上,甚至對皇帝本身,他也沒有多少怨恨。在他的心目中,衛衍雖然身份高貴權勢赫赫,但落在喜怒無常不好伺候的皇帝手里,顯然也是個苦命人,況且那日事敗后,衛衍又肯幫他求情,自是對他感激萬分。他如此這般三番五次道謝,倒弄得衛衍心中大為不安。他不過是擔心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明明知道眼前的人受得是無妄之災,卻始終和皇帝較著勁比耐心,對此事不聞不問,事到如今竟然還要擔這么一份恩情,著實愧疚萬分。那日用刑時,雖說事前打點過,不曾傷筋動骨,但是皮rou之苦也不是好受的,此時燕鈺成正趴在褥子上,袒露的背上一條條紅腫的杖印清晰可辨,條條都腫起來足有二指高,杖印交錯處的皮rou則綻開來,露出鮮紅的血rou,看上去就相當嚇人,衛衍看了這一幕,更是滿心愧疚,定要做點什么才能心安。不過他的那份感受只是想當然,大概還沒有燕鈺成實際所吃苦頭的二分。他的前半生被父兄驕縱,后半生被皇帝寵溺,流放之苦也與旁人不同,實不曾吃過杖刑這樣的苦頭。就算開頭落到皇帝手里,他嘗到的最大苦頭也是在房事上,而且也不是說皇帝在寵幸他的時候,會下狠手,只是他心里不樂意,才會覺得這事他無法忍受,至于平日里,別說是杖刑,就算他多跪了片刻,皇帝都要心疼。當然也因為皇帝一開始在那里瞎折騰,以至于他落下了一個毛病,皇帝每次想要在房事上換新花樣的時候,他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雖不會抵死拒絕,卻也是別扭萬分,就算最后嘗到了歡愉,還是頑固地認定只有那些做慣的姿勢,才是真正的歡愛之道,每每都無法讓皇帝盡興。“等過幾日陛下氣消了,我求陛下放你出宮吧?!贝藭r,衛衍愧疚之余,也顧不得許多了,就算皇帝到時候可能會獅子大開口,他也不再放在心上,一邊幫燕鈺成上藥,一邊許下了承諾,想要著力彌補。再說,這些日子他雖打定了主意不管不問,不過冷眼旁觀下來,皇帝似乎純粹是拿眼前的人取樂,既沒打算對付宮中的誰,也不是要找朝中哪位的霉頭,而且前幾日的事,好像也說明了并不是沖著他來的,既如此,他好好規勸幾句,想來皇帝當會放人出宮。“不?!毖噔暢珊粑g都能感覺得到背上的抽痛,他呲牙咧嘴地擠出了這個字,咬字相當清晰用力。“為什么?”衛衍很是不解,皇帝這次如此震怒,眼前之人難道還不曾醒悟過來,不由得諄諄勸說道,“陛下他并無此意,你要做的事不會成功?!?/br>“侯爺不會懂,我心中的那些恨……”燕鈺成越想越悲痛,若出了宮,以他的身份還不是讓人隨意凌辱欺負,怎可能報得了仇,只有留在宮里借皇帝之手,才能達到他的目的。他那日cao之過急,才會弄成這樣,若假以時日,未必尋不到合適的機會。世人說,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他這么卑賤的人,可是真正的小人一個。世人又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時時刻刻,像他這樣的小人,有了這次教訓,以后肯定會更加小心謹慎地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東西。“侯爺請放心,就算他日我得了陛下的恩寵,也絕不會做那等忘恩負義的小人。況且沒有我,也會有其他人?!毖噔暢梢詾樾l衍是在擔心他爭寵,才急著要把他打發出宮,連忙信誓旦旦地保證。“你……這事不是這樣的……”衛衍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這事怎么會弄成這樣,燕鈺成又打定了主意,一門心思不愿意出宮,白白浪費了衛衍半天的口水,也拿他毫無辦法。轉頭他向皇帝提起此事,皇帝只是笑他“好心又被人當做了驢肝肺”,再無二話,也不說放,也不說不放,讓衛衍不由得懷疑,皇帝是不是在圖謀別的東西。可惜以他的道行,想要理清皇帝肚中的那些花花腸子,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輾轉反側,終是無果。宮里還不曾擺平,世子衛敏文的遠行就被提上了日程,衛府那邊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行李等一應用具,忙得是不亦樂乎,這恨不得要把整個永寧侯府搬空的架勢,讓人忍不住要去猜測,世子到底是要去“遠行”,還是一去不復返地“遠嫁”。衛衍心里對兒子將要離開極其不舍,但是他已經答應了皇帝,實在不好出爾反爾,而且除了他之外,衛家的其他人,對這件事都報以贊同的態度,也讓他無從反對,只能坐視兒子要離去的日子一日日迫近。“玉不琢,不成器?!毙l衍的母親柳氏知道兒子的那點心思,自身也是相當舍不得寶貝孫子要去外面吃苦,但是她深知為了讓敏文日后能擔得起永寧侯府的這副擔子,適當的歷練磨礪是必要的,就尋了個機會,來開解兒子,“你小時候被送去譚家村學藝時,只有六歲,比敏文小了一半還要多,還不是事事妥當,不需要人擔心?,F如今敏文已滿十五歲,又是跟在他娘身邊,有她妥善照料,更不用你cao半點心?!?/br>當年,衛衍被送去譚家村,柳氏也是千般不舍萬般難受,著實是為了兒子身體康健無病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