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3
投機主義者都會選擇購買燈塔國大豆。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設置高昂的關稅繼續保護國內的豆農,然而有著世貿組織的制約,這是最開始就已經排除的答案。與其讓無數中小企業來采購大豆,還不如讓國內的龍頭企業來做這件事,起碼便于統計、管理,同時安全問題也有一定的保障。其次,燈塔國對于華夏的農產品市場可以說是勢在必得,就算這一次傾銷被華夏拒絕了那燈塔國也還有更多的手段來攻擊華夏市場。與其化明槍為暗箭,不如就先接下“傾瀉”,然后再想辦法處理這件事情。顯然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誰知道這件事是否會泄露,以及是否會出現無恥的投機者,想從中謀取利潤呢?每一次國家級別的金融戰爭中,謀取私利的投機者從來不在少數。所以趙安最終決定這件事不告訴其他的企業。當然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趙安和宋橋教授決定不告訴國家的一點,那便是——這件事其實是國家默許的。一開始趙安只是單純的認為,國家默許國內大豆市場受到沖擊是為了順利加入世貿組織,讓國家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也就是所謂的舍小取大。但是在宋橋教授的指點下,趙安又收集了一些華夏國內的數據,發現這件事的復雜程度遠遠超乎他的想象。之前已經提及了華夏的大豆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大豆市場急需更廉價的豆源。然而在了解國內的種植情況、消費情況后,趙安發現華夏大米、小麥的需求量其實也在快速上升。只不過因為大豆的價格上漲幅度更快,但凡適合種植大豆土地的所有者們,都更愿意種植大豆。說到底:華夏的可用耕地面積太少了,現在已經無法同時滿足大豆、小麥、大米的種植需求,必須要做出取舍。在無法保證所有的作物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華夏政/府的決定是拋出相對不重要的領域,然后全力保證基本作物的自足情況。很明顯最后國家的選擇是小麥與大米,因為這兩樣才是華夏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就算未來某一天發生什么劇烈的國際沖突,華夏沒有辦法再從國外進口任何農作物。只要大米、小麥的自足率夠高,那華夏就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糧食危機。而主要提供大豆油與豆粕的大豆,則成為了華夏政/府選擇的犧牲品。這已經是目前形勢下,政/府能夠做出最恰當的選擇。無論何時不要小瞧政/府的選擇與智慧,每一個決定背后都有無數的原因與深遠的脈絡。只不過政府也沒有預料到大豆金融市場未來幾年的變化,甚至連宋橋教授都不敢保證自己就能完全應付三大糧商的金融手段。想通這一點,趙安便決定這件事暫時不告訴政/府,而是以一個商人的身份進行獨立運作,等戰爭正式拉開序幕之后,再告訴政府。他也有一點點私心,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向政府解釋,他如此篤定市場未來的變化。如果只是一個猜測的話,政府并不會特別重視。宋橋教授已經告訴過趙安,食安的家底有可能都會折損在接下來的戰爭之中,還會背上各種罵名,所以宋橋教授必須要再親自問問趙安最終的選擇。這個問題不亞于哈姆雷特所面臨的抉擇: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嗯,我已經想好了,這件事我必須要做?!?/br>章節目錄160借錢“這件事我必須要做?!?/br>趙安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很平淡,仿佛根本沒有意識到他所做的選擇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后果,也不在乎是否會背負罵名。然而事實恰好相反,趙安對于自己的選擇有相當清楚的認識。在不同的結果之間進行衡量與選擇,既然做了決定就不會再有任何的猶豫與踟躕,這就是趙安一貫的個性。看著趙安的反應,宋橋教授不動聲色地露出了一個贊許的表情:好小子,有魄力,有擔當。“不過趙安,有一件事是你想岔了。燈塔國大豆絕對不可能出現連續兩年分供大于求的情況。三大糧商對于燈塔國市場的控制力如此之強,他們會犯這么愚蠢的錯誤嗎?”“您是說,這一切都是燈塔國有意為之?!?/br>說完這句話的時候,趙安也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整理清楚了。三大糧商控制著整個燈塔國超過90%的農場主,他們完全可以根據每年市場的規模進行提前規劃。任何農產品市場有生產剩余的跡象,他們立刻會把生產資料投入其他領域。但偏偏燈塔國2000年已經發生了大豆生產過剩的事情,而2001年農場主們完全沒有縮減大豆的種植面積,導致今年堆積的大豆已經達到了一個夸張的數目。唯一的解釋就是三大糧商早就計劃好要生產過剩的大豆,然后等待一個需求者主動找上門來了。而現在這個需求者的身份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華夏。“宋老師,您是不是太高估他們了啊?!?/br>最少從三年前開始,燈塔國的大豆生產就已經有了生產過剩的苗頭,難道燈塔國從哪個時候開始設好陷阱等著華夏?“趙安,你的食安是從什么時候就意識到華夏加入世貿組織是必然的趨勢,然后開始建立進出口食品鏈的?”“有三、四年了吧?!?/br>趙安老實地回答道,在市場之中多待一段時間,都能察覺到國家的動向與計劃,如何讓企業的發展順應整個時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連你一個企業都能夠大致估算出國家入世的計劃與時間,燈塔國怎么可能不清楚華夏的動向。這幾年來等燈塔國一直把華夏當做第二個紅聯對待,這些手段不過都是當年玩剩的。至于……”說到這里,宋橋教授就已經停了下來,后面話并不適合說出口,但趙安已然心領神會。如果燈塔國真把華夏當做第二個紅聯對待,那燈塔國對華夏采取如何謹慎的手段都不過分,對于當年的歷史趙安也有所了解,他很清楚燈塔國在世界爭霸方面可謂不擇手段。不過已經做了決定,趙安就沒有考慮過